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6篇
  免费   756篇
  国内免费   287篇
耳鼻咽喉   101篇
儿科学   733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343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2127篇
内科学   1517篇
皮肤病学   243篇
神经病学   371篇
特种医学   3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1006篇
综合类   4399篇
预防医学   924篇
眼科学   399篇
药学   1706篇
  19篇
中国医学   2145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467篇
  2019年   441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400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790篇
  2012年   938篇
  2011年   1095篇
  2010年   960篇
  2009年   937篇
  2008年   1022篇
  2007年   955篇
  2006年   951篇
  2005年   946篇
  2004年   792篇
  2003年   717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402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患者男,29岁,发作性头晕伴复视4月余,加重1月余.1月前至当地医院就诊,查颅脑MRI考虑为特发性炎性脱髓鞘(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IIDD)并给予激素冲击治疗,症状缓解.而后复视症状加重,且逐渐出现头痛难忍,头痛剧烈时伴有恶心,出现嗜睡、精神差,双下肢肌力下降等症状.遂转至本院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22.
23.
朱慧敏 《河南中医》2019,39(6):886-889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和神经功能指数(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FNFI)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 92%,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40. 43%,观察组有效率为95. 74%,肌电图恢复正常率为61. 7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评分、FNFI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GDNF、NGF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外周血 CD3+ T 细胞中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含量及其与血小板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 30 例慢性 ITP患儿外周血为试验组,30 例健康儿童外周血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CD3 + T 细胞和 ROS 平均荧光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CD3 + T细胞ROS平均荧光强度(15.98±5.78)明显高于对照组ROS平均荧光强度(4.65±1.03),两组间 ROS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6,P < 0.05);试验组 CD3 + T 细胞 ROS 与血小板成负性相关关系。结论 慢性ITP 患儿外周血 CD3 + T 细胞的 ROS 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 ROS 可以为儿童慢性 ITP 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滋阴益肾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对血清IL-4、IL-6、TNF-α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ITP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滋阴益肾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4、IL-6、TNF-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P<0.05); 两组治疗后PLT计数均明显升高、PAIgG表达水平降低,观察组更明显(P<0.05); 两组治疗前IL-4、IL-6、TNF-α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CD3+、CD4+、CD4+ /CD8+均升高,IL-4、IL-6、TNF-α、CD8+均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 /CD8+均高于对照组,IL-4、IL-6、TNF-α、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滋阴益肾法可显著降低ITP患者血清IL-4、IL-6等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7.
背景 物理降温方法是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主要降温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效果报道不一,且存在较明显的并发症。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低温静脉输液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4 2 0070586.4)对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2019年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中枢性高热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9)、普通静脉降温组(n=32)和应用降温装置组(n=32)。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体表物理降温,普通静脉降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静脉输注低温液体(由冰箱冷藏4 ℃),应用降温装置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新型低温静脉输液装置输注室温液体。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及治疗48 h后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bgC)、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PLT);观察寒战、心律失常、皮肤受损等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治疗前及治疗2、4、8、12、24、48 h的肛温;评估治疗1周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电话随访患者治疗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方法和时间对FbgC、APTT、PT及PLT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对FbgC、APTT、PT及PLT主效应均不显著(P>0.05)。应用降温装置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普通静脉降温组,皮肤受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7)。治疗方法和时间对肛温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对肛温主效应均显著(P<0.05);其中应用降温装置组治疗2、4、8、12、24、48 h的肛温均低于对照组和普通静脉降温组(P<0.05)。治疗1周后应用降温装置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和普通静脉降温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新型低温静脉输液装置对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治疗具有快速且稳定的降温效果,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降温治疗。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甲基强地松龙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接受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抽取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11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采用甲基强地松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肺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治疗中采用甲基强地松龙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加减葶苈清肺汤治疗肝火犯肺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肺功能、血清SAA、KL-6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24例肝火犯肺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按照递增用量服用吡非尼酮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服加减葶苈泻肺汤,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评价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肺总量(TLC)改变情况,比较血清SAA、KL-6和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6.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血清SAA、KL-6和中医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减葶苈泻肺汤对治疗肝火犯肺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有较好的疗效,且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和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0.
张忠德教授以甄氏平调五脏法辨治间质性肺疾病,强调治疗时不应将病位局限在肺,而应洞察病因,探寻失衡脏腑所在,重视五脏的整体恒动性,治以平调五脏、恢复其动态平衡。甄氏平调五脏法已反复应用于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