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2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97篇
综合类   573篇
预防医学   38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31篇
  4篇
中国医学   35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俞文英  马建琦  方杰  方晴霞  王露晨  莫丽  余陈欢 《中草药》2017,48(19):3954-3960
目的制备负载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的聚乙二醇功能化氧化石墨烯(PEGylated graphene oxide,GO-PEG)纳米粒(nanoparticles,NPs),并探讨其对结肠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酰胺化反应将端基为氨基的四臂聚乙二醇(PEG)连到氧化石墨烯(GO)上,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差示-热重联用热分析仪(TGA)等对其进行表征;再通过物理共混的方法在GO-PEG上负载抗肿瘤药物ORI,紫外光谱(UV)法测其包封率和载药率,MTT法测定载药体系对人结肠癌细胞SW620和HT29的增殖毒性,并建立荷瘤裸鼠模型考察其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 IR和TGA测定结果表明PEG已成功偶联到GO上,UV法测得ORI-GO-PEG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95.81%和48.92%,且在各种生理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与ORI裸药相比,ORI-GO-PEG-NPs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更强。体内抑瘤实验进一步发现,ORI-GO-PEG-NPs可以更好地抑制体内SW620肿瘤的生长。结论制得的ORI-GO-PEG-NPs具有优良的载药性能和较强的抗结肠癌作用,为今后开发抗肿瘤药物纳米给药系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2.
人体消化道内微机电系统线圈耦合系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体消化道微机电系统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线圈间的耦合程度是影响传输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空间任意位置的两个线圈建立耦合模型,提出了一种计算线圈耦合系数的方法,分析了轴向偏移、径向偏移、角度偏移对耦合程度的影响,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后利用这种方法,比较分析了能量传输系统中发射线圈的两种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成中医治疗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2周为1疗程。采用便秘患者临床评分系统在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西药对照组的70.0%(P<0.05)。2组便秘患者临床评分系统(CC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中医治疗组降低的更加明显(P<0.05),表明2组治疗均有效果,但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能缓解便秘症状。结论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天枢、足三里和大肠俞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口服治疗,每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9例,显效12例,有效31例,无效18例,愈显率45.56%;对照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28例,愈显率3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排便时间积分和主症总积分、兼症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5.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是神经肌肉功能恢复与重建的新途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人工产生电脉冲微量电流.经由皮肤.刺激由于高位中枢障碍引起信号传输通路受阻而失去中枢神经控制的骨骼肌.使相应的肌肉产生收缩.带动关节按一定的规律运动.从而完成相应的运动功能,实现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摘要:目的:评估使用Swisslog物流传输系统运输标本,对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健康体检和住院患者,每一位受试者采集2份血液标本,分别采用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和人工传输方式,将标本运送至实验室进行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 9(CA19 9)、糖链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糖链抗原125(CA125)和糖链抗原15-3(CA15-3)。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运输方式下检测结果之间差异,评价差异是否为临床所允许。 结果:两种运输方式下CEA、CA72-4、CA15-3、CA125和CA19-9结果之间无差异,而AFP、Cyfra21 1和NSE之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P偏倚小于评价标准,而Cyfra21-1和NSE大于可接受范围。 结论: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对AFP、CEA、CA72-4、CA15-3、CA125和CA19-9项目结果无影响,而对Cyfra21-1和NSE有一定影响。传输时尽可能用低速模式,使用固定或缓冲装置,减少传送次数,减弱碰撞强度,缩短传送距离,可以减少传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李玉琴  余芝  徐斌 《中国针灸》2015,(3):309-312
近年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病因病理学研究显示,STC是"肠神经病",即肠神经系统(ENS)功能的异常引起的病变。通过综述针刺调节慢传输型便秘的机制,发现针刺调节STC与肠神经系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刺可能通过肠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节细胞、神经丛、神经递质以及肠神经系统初级感觉神经元的感受器TRPV1等多种通路起到综合调整STC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设计一套能进行无线传输的影像储存与通信系统,作为有线网络的补充。方法:使用无线路由器、交换机和带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搭建一套无线图像文字传输设备。结果:数据速率可达600 Mbps、频率达到5 Hz,在多重安全保护下进行类似蜂窝状覆盖的IEEE 802.11n标准的无线传输结构符合医院影像归档及传输系统(PACS)的要求,使医疗信息资源达到充分的共享。结论:在IEEE 802.11n无线局域网PACS系统体系结构下,基本实现了影像的无线传输和实时显示,便于临床医生在全院范围内实时查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及该系统在未来医院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电刺激和机械刺激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效果及对结肠Cajal细胞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TC模型犬分为A(n=5)、B(n=5)、C(n=5)、D(n=5) 4组。A组和C组选择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置入电极,皮下置入刺激器,B组和D组同法置入电极线,皮下填塞大小与刺激器相仿的纱布团。A组和C组给予恒定波宽的电刺激,每天9时和15时,持续30 min,连续28 d; B组和C组经肛门置入球囊,充气使球囊扩张机械性刺激直肠乙状结肠肠壁,每天12时和18时,每次2 min,间隔3 min,共6组,连续28 d; D组为空白对照。疗程结束取乙状结肠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C-kit标记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计算Cajal细胞面积。结果所有动物均存活,各组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结肠黏膜呈慢性炎症表现。c-kit蛋白标记免疫组化染色后各组的Cajal细胞面积有差异,以C组最高,D组最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给予个体化的电刺激和机械刺激可以增加局部Cajal细胞的数量,可能是治疗STC的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经气动传输系统(PTS)传输血液制品的可行性,为缩短血制品特别是红细胞悬液快速、安全抵达临床用血科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保存期内的红细胞悬液77份,利用气动传输系统反复传输各1次,比较传输前后游离血红蛋白、电解质和温度的变化,同时记录传输所耗时间。结果保存期内的红细胞悬液经PTS反复传输后,游离血红蛋白、电解质和温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输时间则明显优于人工取血所耗时间。结论 PTS传输血液制品理论上可行,后续通过大样本实验研究,可提供更详实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