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7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465篇
内科学   26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722篇
预防医学   243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326篇
  4篇
中国医学   301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研究孕妇再孕时早期血生化指标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8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两次分娩的经产妇156例,前次和本次妊娠均在本院有详细病例资料,且前次妊娠被诊断为GDM。其中本次妊娠再次被诊断为GDM者85例,为GDM组,本次妊娠血糖正常者7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本次妊娠孕早期生化全项31项指标,同时对前次、本次妊娠孕早期生化全项31项指标的前后差值进行对比,寻找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GDM组产妇孕早期CHO为(4.2±0.7)mmol/L、LDL为(2.3±0.6)mmol/L、UA为(220.3±54.1)umol/L,GLU为(5.3±0.5)mmol/L,均高于对照组产妇[CHO为(4.0±0.7)mmol/L、LDL为(2.2±0.6)mmol/L、UA为(200.9±54.1)umol/L,GLU为(4.9±0.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M组孕早期AMY为(58.9±18.4)U/L,低于对照组(65.2±17.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次妊娠血糖异常妇女,再次妊娠应控制CHO、UA及LDL等血生化指标,以减少再次患GDM的风险。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按摩会阴联合无保护接生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50例非高危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将其分为两组,各125例;实验组采用按摩会阴配合无保护接生法,对照组则使用传统接生法.对比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会阴情况.结果:实验组会阴侧切率要低于对照组,完整率则高于对照组.结论:按摩会阴联合无保护接生法可以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了会阴撕裂伤程度,对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喘证痰热郁肺证四诊辨证与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本院肺病科住院治疗的喘证痰热郁肺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由两名副主任中医师同时进行望、闻、问、切四诊辨证,辨证为痰热郁肺证,并经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将检测结果中肺经病症与四诊辨证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致者列为A组,结果不一致者列为B组。所有患者均按望、闻、问、切中医辨证进行治疗,选方清肺化痰汤加减。结果:喘证痰热郁肺证,中医经络检测仪检测肺经病症与四诊合参辨证结果一致者81例(A组),一致率67.5%,不一致者39例(B组),占32.5%;A组好转率96.29%,B组好转率94.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喘证痰热郁肺证的中医经络检测仪与中医四诊合参一致性达67.5%,可作为临床中医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24.
涎腺的肌上皮肿瘤是至今了解尚少、认识不统一的肿瘤之一。本文综述了该肿瘤的自然历史、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重点介绍经光镜观察的组织分型:上皮细胞型、浆细胞样细胞型、梭形细胞型、透明细胞型以及混合细胞型;和用角蛋白、S—100蛋白等抗体对瘤性肌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的概况,以及肿瘤具有的肌微丝、基板、桥粒等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s柱为固定相,流动相为0.05m01几柠檬酸(三乙胺调PH4.0)一乙腈(80:20)检测波长287nm.结果:洛美沙星在0.02-0.1mg/m1(r=0.9999,n=5)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2%.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对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初步阐明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术前24 h血清胱抑素C(Cys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PCI治疗的128例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造影剂肾病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病例组 (23例)和对照组(105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术前24 h血清CysC、hs-C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 归分析患者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评价术前24 h血清CysC、 hs-CRP及两者联合对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造影剂用量、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术前24 h血清 CysC及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用量高[O^R=1.843(95% CI: 1.322,2.758)]、合并糖尿病[O^R =0.645(95% CI:0.510,0.892)]、术前24 h血清CysC升高[O^R=1.801 (95% CI:1.139,2.448)]、术前24 h血清hs-CRP升高[O^R=0.633(95%CI:0.479,0.880)]是PCI术后发生 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术前24 h血清CysC(>1.322 mg/L)联合hs-CRP(>5.290 mg/L)预测 造影剂肾病的AUC最高,为0.916 (95% CI:0.897,0.986),敏感性为91.3% (95% CI:0.883,0.936),特异性 为82.9% (95% CI:0.795,0.850)。结论 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与造影剂用量、合并糖尿病情况及术前 24 h血清CysC、hs-CRP水平有关。术前24 h血清CysC、hs-CRP对PCI术后造影剂肾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构建尼克酰胺-N-甲基转移酶(NNMT)启动子区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检测其活性,从而验证SND1蛋白对NNMT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根据NNMT基因启动子区上、下游-1 500至+200区间的序列设计引物,并以HepG2细胞提取的RNA逆转录得到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的NNMT启动子区片段经酶切后连接到双荧光素报告载体GLuc-ONTM启动子报告克隆中,得到Gluc-NNMT 启动子重组质粒,分别与pLVX-IRES-Puro-Flag-SND1质粒和pLVX-IRES-Puro-vector质粒共同转染HeLa细胞,并检测启动子活性。然后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验证NNMT蛋白是否与SND1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果: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显示,共转染Gluc-NNMT启动子重组质粒和pLVX-IRES-Puro-Flag-SND1过表达质粒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NMT启动子区活性明显增强。结合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证明NNMT与SND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NNMT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SND1对NNMT启动子活性有增强作用,SND1与NNMT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TST治疗Ⅱ~Ⅳ度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TST个体化治疗Ⅱ~Ⅳ度痔患者43例,分析其手术操作技巧、疗效、术后并发症。结果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腹胀不适、疼痛、肛内坠胀便意感和灼热感是患者手术当天的主要症状,随访6个月以上无吻合口狭窄、肛门失禁及脱出复发。对效果感到非常满意者19例,满意者23例,基本满意者1例。结论 TST是处理痔病的一种个体化手术方法,其近期疗效可靠,丰富了痔病手术治疗的手段。  相似文献   
30.
肛瘘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目前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但因术后创口开放、肛管直肠解剖位置特殊、局部细菌多等因素导致术后创面愈合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因此在临床中提高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质量,是肛肠科医师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外治法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对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