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者30例,内分泌指标恢复正常者31例。脑脊液鼻漏1例,两周后治愈。本组无死亡病例,无颅内出血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可充分利用鼻腔的自然间隙,入路直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是较理想的经蝶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22.
新生大鼠海马的显微手术入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最大程度暴露新生大鼠海马的手术入路。方法采用经颞外侧、大脑纵裂、小脑幕上缘大脑纵裂联合3种入路暴露新生大鼠海马。结果分析3种入路优缺点,经小脑幕上缘大脑纵裂联合入路的方法简便、容易掌握,且最大程度上暴露了海马的全部结构。结论新生大鼠海马最大程度显微暴露为神经干细胞研究提供必备平台。  相似文献   
23.
大鼠脊髓横断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的再生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年SD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在脊髓横断伤后的再生反应。方法在胸9水平完全横断脊髓,术后1、3、5、7和14d,取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和脊髓分别进行GAP-43mRNA组织原位杂交和NF200免疫组化。结果大鼠在脊髓横断伤后出现大脑运动皮质GAP-43mRNA表达,主要分布在大脑运动皮质的V、Ⅵ层;脊髓横断伤组在术后14d内,脊髓断端白质内NF200的表达逐渐由稀疏至消失。结论实验揭示了大鼠脊髓横断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在两周内不会出现数量减少;并发现大脑运动皮质在皮质脊髓束横断后能出现短时间的再生反应。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ABC家族转运体耐药基因MDK1、MRP1和DNA修复酶耐药基因MGMT在脑肿瘤干细胞原发性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CD133为脑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30例人脑神经上皮肿瘤标本中的CD133+与CD133-细胞,并进行CD133+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传代与鉴定.应用半定量RT-PCK法检测CD133+与CD133-细胞中耐药蛋白MDR1、MRP1、MGMT的活性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磁珠法能有效的分选出脑肿瘤干细胞,该类细胞具有异常的增殖能力.MDR1、MRP1与MGMT耐药基因在CD133+细胞中高度表达,并与肿瘤的病理级别正相关,其总体水平分别为CD133-细胞的16.1、19.6及34.0倍.并非所有的脑肿瘤干细胞均有耐药基因的表达,MDR1、MRP1与MGMT的总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86.7%t和73.3%.ABC家族转运体耐药基因和DNA修复酶耐药基因在CD133+细胞中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神经上皮肿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CD133+脑肿瘤干细胞,免疫磁珠法能有效的分选出CD133+细胞.在异质性肿瘤中仅有小部分亚群细胞(CD133+脑肿瘤干细胞)具有原发耐药性.而ABC家族耐药蛋白和DNA修复酶在脑肿瘤干细胞中的共同过度表达是临床上脑肿瘤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脑肿瘤干细胞是神经上皮肿瘤原发性化疗耐药的根源和关键性治疗标靶.  相似文献   
25.
前颅窝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与颅底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窝底脑膜瘤及颅底重建的方法 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颅窝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嗅沟区(32例)和鞍结节区(37例)二组,不同部位的肿瘤选择相对适宜的手术入路,术中尽量全切肿瘤,必要时行颅底重建术.结果 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该组Ⅰ级切除9例(13.04%);Ⅱ级切除50例(72.46%);Ⅲ/Ⅳ切除10例(14.49%),12例患者术中行颅底重建术.肿瘤全切除85.51%,次全切除14.49%,残余肿瘤术后行γ刀治疗,无手术死亡、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2~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肿瘤的全切除率与肿瘤部位有关,嗅沟区肿瘤的全切除率较高(93.75%).结论 根据肿瘤部位及侵袭范围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适时予以必要的带蒂帽状腱膜或骨膜瓣进行颅底重建,可达到较好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6.
背景:远程肢体缺血预处理应用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领域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肢体缺血后处理应用于该领域报道很少。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侧脑室旁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30只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行远程肢体缺血后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2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5,10,15d处死取脑,处死前1d每隔8h腹腔注射50mg/kg5-嗅脱氧尿嘧啶核苷1次,共3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梗死灶区大鼠脑组织5嗅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脑再灌注损伤程度呈现不同程度减轻,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梗死灶周边皮质的5-嗅脱氧尿嘧啶核苷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提示局灶性脑缺血造模后的肢体缺血后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行为学表现,促进了内源性干细胞的激活增殖,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脂肪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跨胚层分化的可行性,进而为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消化离心后低糖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待细胞生长至亚融合状态改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诱导,用免疫荧光对诱导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在相应培养条件下快速分裂增殖为大而圆并含粗大胞质颗粒的细胞,后者形成细胞球(或称“神经球”),该细胞球表达特殊的神经干细胞Nestin抗原;若进一步将这些细胞球分离成单细胞并重新以克隆密度培养,单个的细胞又很快形成新的神经球.神经干细胞球进一步分化,可见到有的细胞胞体增大并出芽,逐渐发育成为较成熟的长突起细胞,长突起相互连接、交织成网并建立有神经纤维样联系,表达Nse或Gfap抗原.结论: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神经干细胞跨胚层分化.该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可能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8.
目的:检测巢蛋白(Nestin)在神经上皮肿瘤组织、细胞中的表达,评价Nestin+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上皮肿瘤组织中Nestin的表达情况,免疫磁珠法分选肿瘤组织中的Nestin+细胞,悬浮细胞培养法进行Nestin+细胞的增殖、分化与鉴定,RT-PCR法检测Nestin蛋白在其中的活性表达情况.结果:Nestin在肿瘤内皮细胞中均有阳性染色,而在神经上皮肿瘤细胞中阳性染色比例为9.5%~96.2%,且Nestin+细胞比例及染色强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正相关.Nestin+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典型的脑肿瘤球,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分化为成熟的神经细胞系.Nestin蛋白在Nestin+细胞中活性表达强度约为阴性细胞的18.5倍,其表达强度取决于细胞的来源.结论:Nestin表达检测有助于正确评价神经上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恶性程度,并可作为判断肿瘤病理级别和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切除岛叶胶质瘤而又不伤及周边正常结构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到2008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岛叶胶质瘤的术中技巧,总结术中重要血管的保护、周边正常结构的确认及保护。结果:本组经手术全切肿瘤36例,次全切14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出现暂时性语言功能障碍6例(失语多在术后10 d左右开始恢复),对侧肢体活动障碍加重4例(半年后3例恢复正常,1例好转),轻度偏瘫4例,偏瘫及语言功能障碍3例。结论:经侧裂入路的显微手术,可最大程度地暴露肿瘤与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从而达到术中尽可能切除肿瘤而同时保护周边正常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目前已能从胚胎期和成年啮齿类动物和人的多种组织分离出各种干细胞。对干细胞可魍性的研究为大量获得临床治疗所需的特殊类型的干细胞提供了新的可能。局部微环境中的各种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外信号系统对干细胞的转移分化有重要作用。干细胞向肿瘤细胞的迁徙性及低免疫源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在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重建方面干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