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饮酒与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421例未破裂IA(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患者为观察组和425例非IA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情况、病史、行为因素和体格检查,并采集外周血3ml进行遗传易感性检测。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以乙醇脱氢酶-1B基因(alcohol dehydrogenase-1B,ADH1B)的功能性突变点rs1229984作为工具变量,分析饮酒与UIA的关系。结果 ADH1B(rs1229984)的基因型在不同的年龄、性别、体型、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变异与UIA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饮酒、不同饮酒量人群中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rs1229984符合作为工具变量的条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饮酒、适量饮酒及过度饮酒与UIA无相关关系(OR=0.95~1.18,P0.05);MR法分析结果显示与不饮酒相比,饮酒、适度饮酒、过度饮酒与IA也无相关关系(OR=0.26~4.01,P0.05)。结论饮酒与IA的发生之间不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三种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20kD、140kD、180kD)在不同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针对三种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分别设计引物,对54例标本进行了P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分级,寻找三种分子在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规律。结果三种mRNA中仅140kD在星形细胞瘤中存在表达下调,但在不同病理分级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主要分布在胞质和胞膜,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合成量亦明显下降。结论在三种mRNA中140kD的作用最为关键,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程度可以作为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颅脑手术后重症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重症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颅脑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27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颅脑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者中,肺部感染12例,泌尿道感染8例,消化道感染4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血流感染1例;其中22例好转或治愈,病死1例,4例自动出院。颅脑手术后重症患者神志昏迷、广谱抗菌药物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各种有创性诊疗操作是感染的主要诱因。结论颅脑手术后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预防医院真菌感染的重要环节。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对于颅脑手术后重症患者且需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已并发真菌感染者应选用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宜早期、足量、足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在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方法】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5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其中神经鞘瘤39例,脊膜瘤9例,神经纤维瘤4例。肿瘤位于颈段11例,胸段26例,腰段15例,其中哑铃型肿瘤6例。【结果]52例肿瘤均全切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长期随访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单侧半椎板入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创伤小,对脊椎后柱结构破坏少,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对椎管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治疗是良好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肿瘤干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磁珠分选(MACS)将U251细胞中的CD133+与CD133-细胞进行分选,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比较CD133+与CD133-细胞对抗肿瘤药物替尼泊苷(Vm-26)、卡莫司汀(BCNU)和顺铂(DDP)的敏感性、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药物蓄积的差异性,通过RT-PCR检测CD133+与CD133-细胞耐药基因谱的差异.结果 U251细胞系中,CD133+细胞约占5.4%.分选后的CD133+细胞的阳性率可达92.4%,CD133-细胞对抗肿瘤药物替尼泊苷、卡莫司汀和顺铂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D133+细胞;流式细胞仪试验显示,在中等浓度的替尼泊苷作用下,CD133-细胞的凋亡明显,并出现明显的"亚G1峰",而CD133+细胞并未受到明显抑制和杀灭;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133+细胞内的药物蓄积明显低于CD133-细胞;RT-PCR实验显示MDR1、BCRP、MRP、MGMT和Bcl-2表达在CD133+明显高于CD133-细胞.结论 CD133+是U251细胞系中的耐药细胞亚群,高表达ABC转运体,DNA修复和抗凋亡基因可能是CD133+细胞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慢性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26例慢性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结合血吸虫抗体检测阳性确诊12例(4例经病理证实),术后病理确诊10例,诊断性治疗确诊4例。12例行药物治疗,均治愈;14例行开颅手术,术后均行抗血吸虫治疗,13例恢复良好,1例遗留肢体轻瘫,无死亡病例;结论颅脑MRI检查和免疫学检测对慢性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严重的颅高压、顽固性癫痫及药物治疗无效者需手术治疗,其余病例选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Willis环前部重要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Willis环前部动脉的重要穿通支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模拟翼点入路,通过鞍区手术间隙对15具成人尸头Willis环前部动脉的重要穿通支进行观测.结果 垂体上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的眼动脉段,有单支型和多支型,主要分布至漏斗、视交叉和视神经.Heubner回返动脉为大脑前动脉发出的穿通动脉中最粗大的血管,起源部位、行程及数量变异大.Heubner回返动脉起点范围依次为:大脑前动脉A2段、前交通动脉段、A1近1/3段,A1段的中1/3段未见回返动脉.乳头体前动脉是后交通动脉最大最恒定的分支,分布于乳头体、大脑脚、动眼神经包绕的三角区域.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穿通支之间存在共同分布范围,且二者之间有着一定的互补性.结论 熟悉Willis环前部动脉穿通支的显微解剖,保护好穿通支是避免该区域临床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菲立磁和转染试剂体外磁性标记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方法从成年大鼠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取ADSCs进行培养传代,用Feridex-多聚左旋赖氨酸(FE—PLL)复合物标记ADSCs,普鲁士兰染色和台盼蓝排除实验等方法鉴定“FE—PLL”标记的ADSCs的效率和细胞活力。同时对“FE—PLL”标记的ADSCs行体内外MRI成像。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FE—PLL”标记的ADSCs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标记率100%。标记ADSCs24h及1、2、3w的台盼蓝拒染率与未标记ADSCs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MRI显示磁标记的ADSCs在T2WI上可使信号明显降低,采用T2WI和T2^*WI对经立体定向仪移植的标记ADSCs进行活体示踪,二者均可显示MR信号降低,以T2^*WI最敏感。结论应用Feridex(FE—PLL)复合物标记ADSCs安全、有效;MRI可在活体下无创性示踪ADSCs。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BC家族转运体耐药基因MDK1、MRP1和DNA修复酶耐药基因MGMT在脑肿瘤干细胞原发性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CD133为脑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30例人脑神经上皮肿瘤标本中的CD133+与CD133-细胞,并进行CD133+细胞的体外扩增培养,传代与鉴定.应用半定量RT-PCK法检测CD133+与CD133-细胞中耐药蛋白MDR1、MRP1、MGMT的活性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磁珠法能有效的分选出脑肿瘤干细胞,该类细胞具有异常的增殖能力.MDR1、MRP1与MGMT耐药基因在CD133+细胞中高度表达,并与肿瘤的病理级别正相关,其总体水平分别为CD133-细胞的16.1、19.6及34.0倍.并非所有的脑肿瘤干细胞均有耐药基因的表达,MDR1、MRP1与MGMT的总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86.7%t和73.3%.ABC家族转运体耐药基因和DNA修复酶耐药基因在CD133+细胞中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神经上皮肿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CD133+脑肿瘤干细胞,免疫磁珠法能有效的分选出CD133+细胞.在异质性肿瘤中仅有小部分亚群细胞(CD133+脑肿瘤干细胞)具有原发耐药性.而ABC家族耐药蛋白和DNA修复酶在脑肿瘤干细胞中的共同过度表达是临床上脑肿瘤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脑肿瘤干细胞是神经上皮肿瘤原发性化疗耐药的根源和关键性治疗标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脂肪干细胞来源于成脂细胞,取材容易,已经成为干细胞研究一个新的方向.观察脂肪干细胞移植脑冻伤大鼠的脑组织局部组织学变化以及神经行为学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300 g左右,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学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体外培养并传代SD大鼠脂肪干细胞,并用BrdU标记.制作大鼠的脑冷冻伤模型,实验组在冷冻伤动物脑内移植脂肪干细胞,对照组在冷冻伤动物脑内移植培养基,假手术组仅行颅骨开窗,每组15只.③实验评估:分别在移植细胞后1,3,5,7,14,30 d对实验动物进行NSS神经行为学评分,并制作脑组织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rdU阳性细胞.采用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脑组织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因子mRNA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在3~14 d NSS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 < 0.05).②免疫荧光检测显示,Brdu标记的脂肪干细胞在大鼠脑组织内存活并且迁移.③Tunel法检测显示,3 d后实验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少于其他组.④RT-PCR检测显示,与其他两组比较,移植脂肪干细胞的大鼠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更高.结论:脂肪干细胞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它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因子的高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凋亡,加速神经功能修复过程并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