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89篇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020年2月暴发期(t1)和6月缓解期(t2)广东省定点收治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差异。方法 分别在疫情暴发期和疫情缓解期对广东省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收治点73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焦虑自评(GAD-7量表)、抑郁自评(PHQ-9量表)、应激自评(PSS-10量表)评定护理人员的两个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73名研究对象的焦虑水平在t1的得分[4(1,7)]高于在t2的得分[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4,P=0.000);女性护理人员在疫情不同时期的焦虑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7,P=0.011)。63名女性护理人员的抑郁水平在t1的得分[4(3,6)]高于t2的得分[3(2,5)](Z=-2.098,P=0.036)。总体抑郁水平和应激水平在不同时期不存在差异。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和居住状态对护理人员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2.
目的:以群体药动学模型仿真为基础,探索氨磺必利有效浓度范围,解决临床实际应用中血药浓度超过治疗参考范围的问题。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9至2020年接受氨磺必利治疗的精神科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数据及相关病历资料,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氨磺必利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拟合分析,通过协变量筛选评估获得最终模型,模拟仿真各种剂量下氨磺必利血药浓度分布范围。结果:121名患者的330个血药浓度数据的68%可信区间血药浓度范围是185.59~650.94ng·mL-1,采用建立的一室模型[最终模型:CL/F=61.1×(AGE/32)-0.624,L·h-1],模拟仿真发现当给药剂量在200~400mg·d-1时,氨磺必利的平均血药浓度范围在《神经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共识指南(2017版)》推荐有效浓度范围(100~320ng·mL-1)内,在给药剂量400~800mg·d-1时,平均血药浓度为300~600ng·mL-1结论:可根据临床治疗情况,将氨磺必利有效浓度范围暂定100~600ng·mL-1,对应的推荐给药剂量为200~800mg·d-1。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自动摆药机内药品滞销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调查自动摆药机内药品滞销的现状,利用鱼骨图、"80/20"法则分析导致摆药机药品滞销的原因,拟定对策,设定目标,减少摆药机内滞销药品。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和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摆药机内药品滞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干预效果,并将干预措施标准化。结果:2020年12月—2021年5月(管理前)摆药机每月滞销品种数的平均值为22.50,每月滞销品种占比的平均值为7.93%。2021年6—11月(管理后)摆药机每月滞销品种数的平均值降至9.17,每月滞销品种占比的平均值降至3.29%,管理前后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预期目标。结论: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降低自动摆药机内药品滞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比较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睡眠结构特征的差异,探讨睡眠指标等因素对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查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n=97)和双相情感障碍(n=52)住院青少年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精神科诊断、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分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根据NGASR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0~5分为自杀低风险组(n=32),>5分为自杀高风险组(n=117)。以既往文献中80例正常青少年的PSG数据作为对照组资料。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自杀高风险组睡眠效率和N2期睡眠占比均低于自杀低风险组(Z=-2.138、-2.520,P均<0.05)。抑郁组总睡眠时间、N2期睡眠时间以及REM期睡眠时间均少于双相组(t=-2.822、-3.087、-2.277,P<0.05或0.01);抑郁组和双相组REM期睡眠占比均低于对照组(t=-2.369、-2.069,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N1期睡眠时间(β=0.019,P<0.05)、性别(男性vs.女性,β=-4.051,P<0.01)以及诊断(双相情感障碍vs.抑郁障碍,β=-1.429,P<0.05)。结论 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相比,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睡眠连续性差、浅睡眠更少的特点。N1期睡眠时间、女性以及诊断为抑郁障碍是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4-2019-04间广州市惠爱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GCS与DFS评分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行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可改善其GCS、DFS评分,促进早日苏醒,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与药物治疗态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组151例在广州市脑科医院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采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药物态度清单(DA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其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态度和临床症状。采用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态度积极组57例,男性38例(66.7%),治疗态度消极组94例,男性40例(42.6%),积极组男性比例高于消极组;积极组SF-36心理健康维度(MCS)评分(46.8±9.1)分,消极组(41.0±1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药物治疗态度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B=2.025,β=0.309,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态度越积极,生活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探讨主观服药态度及症状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态度清单(DAI)、MOS健康状况问卷(SF-36)、简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广州市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2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评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得分较低,其生活质量与主观服药态度不相关,与自评症状成负相关,与年龄、婚姻状况、是否出院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自评症状、年龄、婚姻状况以及住院史,是影响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为制定干预方案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及单相抑郁障碍患者自知力的差异、影响因素及自知力与诊断的关系。方法在广州市惠爱医院连续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双相躁狂、双相抑郁、单相抑郁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395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自知力水平,通过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症状严重程度及自知力水平比较,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入院时各因素对自知力的影响。结果入院时精神分裂症组、双相躁狂组、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的ITAQ总评分分别为(5.66±0.39)分、(5.95±0.50)分、(9.73±0.95)分、(9.36±0.94)分,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P0.01)。出院时精神分裂症组、双相躁狂组、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ITAQ总评分分别为(12.27±0.38)分、(14.46±0.49)分、(13.64±0.94)分、(12.98±0.92)分,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P=0.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自知力水平、诊断、性别均为自知力变化的影响因素(β=-0.405、2.103、-1.482,P均0.05)。结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在急性期,自知力水平变化与疾病谱系变化存在相关性。随着疾病谱系的发展,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缺损程度逐渐加重。此外,自知力的变化受入院时自知力水平、诊断、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于某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2个月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消除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