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2篇
特种医学   22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评价午夜血清皮质醇对库欣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并计算最佳诊断切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11年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285例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146例临床怀疑库欣综合征后经试验检查排除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测定8:00、16:00、00:00血清皮质醇,应用ROC曲线对午夜血清皮质醇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并与其余两个时间点进行比较,最终得出最佳诊断切点及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8:00,16:00,00:00血清皮质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930和0.984,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5%,91.5%和94.5%。鉴别库欣综合征与假库欣状态,8:00血皮质醇最佳切点为502 nmol/L(敏感性82.6%,特异性88.2%),16:00血皮质醇最佳切点为505.6 nmol/L(敏感性88.7%,特异性97.7%),00:00血皮质醇最佳切点为249 nmol/L(敏感性96.2%,特异性91.6%)。结论午夜血清皮质醇比8:00、16:00血清皮质醇诊断效能更高,午夜血清皮质醇以249 nmol/L为切点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糖尿病的发生率迅速升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已高达9.7%,全国患病人数达到9240万人,中国可能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第一大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糖尿病防治领域是医学界最活跃的治疗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检测LRP16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临床乳腺癌标本中LRP16、ER、PR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LRP16、ER、PR和E-cadherin在临床乳腺癌标本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6.5%、56.5%、48.4%、40.3%。LRP16在临床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E-cadherin在临床乳腺癌标本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LRP16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乳腺恶性程度评判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帕米膦酸钠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所致高钙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8例PHPT且使用帕米膦酸钠治疗患者入院后14d内的血钙、肌酐、白细胞水平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帕米膦酸钠用药后第1天即起效,平均血钙由4.02mmol/L降至3.58mmol/L,降低血钙最佳作用时间5-7d,血钙最大降幅为40.0%,其中5例血钙降至正常范围。不良反应:6例出现体温升高(最高39.5℃),最早在用后24h内出现,持续2-5d,经对症治疗均能缓解;1例血白细胞降低至4.0×10^9/L以下;3例出现血肌酐轻度升高,2例出现膝关节、手指关节痛或肌痛。结论帕米膦酸钠治疗PHPT高钙血症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是PHPT患者术前控制血钙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瘤所致中枢性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2~2006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和治疗的5例垂体TSH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总结.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9.8(26~51)岁,平均病程为5.84(0.6~16)年.结果 5例垂体TSH分泌瘤占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诊断的垂体腺瘤的0.33%(5/1 500).所有患者均伴有甲状腺毒症,其中4例为首发症状,例为视物模糊,所有患者均没有视野缺损.确诊之前误诊为原发性甲亢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3例,治疗6~16年,其中1例曾2次行甲状腺手术治疗.5例患者均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同时不伴TSH抑制(3.94~54.7mU/L);3例患者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TSH试验,例无反应、1例呈过强反应.鞍区MRI检查4例为大腺瘤(直径1.5~3.6cm),例为微腺瘤.4例大腺瘤患者均行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垂体腺瘤,例术后联合垂体放射治疗.术后1~2周复查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正常,随访3~32个月甲状腺功能仍正常.结论 甲状腺毒症患者血清TSH水平不被抑制时应警惕垂体TSH分泌瘤的存在,鞍区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垂体TSH分泌瘤经口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联合垂体放射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6.
微损伤胆囊切除术 (MC)对机体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 ,无需昂贵的设备及专门培训 ,近十年来普遍应用于临床。急性胆囊炎因水肿、粘连及结石嵌顿等手术难度增加 ,且并发症也相对增多。 1996~ 1999年作者等采用MC术治疗急性胆囊炎 86例 ,现就其适应证及处理方法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30例 ,女性 5 6例 ,平均年龄 4 2岁。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 4 0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2 6例 ,胆囊息肉并发急性胆囊炎 12例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8例。术前合并症 :心电图异常 6例 (6 .97% ) ,糖尿病 4例 (4.5 6 % ) ,高血压…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结节大小与甲状腺癌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1年于本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5 4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病历记录的甲状腺结节共7 642个,有病理结果的结节共6 907个,按照结节直径<1.0cm、≥1.0cm且<2.0 cm、≥2.0 cm且<3.0 cm、≥3.0 cm且<4.0 cm、≥4.0 cm分为5组,对不同直径分组甲状腺结节中甲状腺癌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5 4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评价的结节共6 907个,28.94%(1 999/6 907)的结节为甲状腺癌,其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结节共1 947个(占所有恶性肿瘤的97.39%).(2)结节直径<1.0 cm、≥1.0 cm且<2.0 cm和≥2.0 cm这3组中,甲状腺癌发生率分别为51.6%、26.8%和11.2% (P<0.01).而在结节直径≥2.0 cm且<3.0 cm、≥3,0cm且<4.0 cm和≥4.0cm这3组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2.1%、10.0%和9.5% (P=0.213 2).(3)组织病理学为甲状腺癌的结节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所占比例呈随结节直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1.0 cm:99.4%,≥1.0 cm且<2.0 cm:98.4%,≥2.0cm且<3.0 cm:90.3%,≥3.0cm且<4.0 cm:89.5%,≥4.0 cm:68.4%),而滤泡细胞癌的比例逐渐增加(<1.0 cm:0.5%,≥1.0cm且<2.0 cm:1.3%,≥2.0 cm且<3.0 cm:6.3%,≥3.0cm且<4.0 cm:5.3%,≥4.0:21.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风险随结节直径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滤泡细胞癌与其他少见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在较大直径的结节中增加.  相似文献   
28.
31例胰岛素瘤临床及定位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胰岛素瘤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1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定位诊断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病程3周~14年,23例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胰岛细胞瘤,其中2例多发内分泌腺瘤(MEN-1型)。8例未行手术治疗,经临床检查诊断为胰岛素瘤。31例中有28例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住院期间低血糖发作,血糖在0.57~2.7mmol/L之间。23例INS(血浆胰岛素)/G(血糖)>0.3。影像学检查阳性率:超声检查为53.3%,CT为50%,血管造影(DSA)为78.9%,内镜超声(EUS)为91.6%。结论胰岛素瘤患者常反复发作低血糖、有各种交感神经兴奋及神经精神症状,影像学检查以EUS、DSA检出率为高。尤其EUS检查创伤小,阳性率高,应作为临床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9.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比较磺脲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联合甘精胰岛素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12周后血糖谱的变化。结果显示,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在空腹血糖达到同样较好控制的同时,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全天血糖曲线波动小。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到2014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0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2.4% (194/210)的患者有典型的Wipple三联征,病程中监测低血糖发作时的血糖<2.8 mmol/L,90.6%(163/180)的患者血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NS/BG) >0.3.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超声检查33.5%(62/185)、CT检查66.0%(128/194)、MRI检查72.5%(58/80)、超声内镜94.5% (104/1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83.2%(109/131)、超声造影96.8% (92/95).不同诊断方法阳性率比较,超声造影与超声内镜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P=0.42),均明显优于DSA、MRI、CT和超声(χ^2=7.48,P=0.00).结论 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方法有多种,超声造影阳性率最高,且相对廉价、简便易行,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作为术前定位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