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5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326篇
预防医学   95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305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正>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是主要表达于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cell,NK)表面的一类糖蛋白受体,能够与细胞表面的HLA-Ⅰ类分子特异性结合,调控NK细胞的功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并发症,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免疫排斥和移植后复发等,均是影响allo-HSCT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在allo-HSCT中,供者抗受者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表型和和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对3个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家系(家系1~3)作表型和基因型诊断:常规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以筛查凝血功能,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活性(PC∶A,PS∶A及AT∶A),免疫比浊法检测抗凝血酶抗原(AT∶Ag),Western blot检测血浆中抗凝血酶的分子量和含量;PCR扩增AT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DNA测序并进行基因分析。针对新基因突变,在100例正常人中检测相应突变以排除多态性,用TA克隆PCR产物测序鉴定杂合碱基缺失突变。结果 3名先证者均为反复发作的静脉血栓患者,凝血指标及PC∶A和PS∶A都正常,AT∶A分别为正常人(100%)的60%、52%和60%,AT∶Ag分别为16.9、14.1和11.4 mg/dl,Western blot显示3位先证者的血浆AT蛋白分子量正常(58 kD)而含量低于正常;基因分析发现3名先证者各携带1个杂合突变,分别为g.8263 C>T(Leu340Phe)、g.5894-6 del TTC(Phe122del)和g.5898 T>G(Phe123Cys)。3个家系中与先证者表型相似的成员,则携带有相同的AT基因突变;但除家系2先证者的父亲有静脉血栓外,家系1和3中含有相应AT基因突变的家庭成员均无血栓发生。结论 3名先证者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分别由Leu340Phe、Phe122del和Phe123Cys突变所致,其中Leu340Phe和Phe123Cys突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番茄红素软胶囊(LSC)的抗突变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Ames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观察的抗突变作用。结果在加S9条件下,剂量在2500~10000μg/皿时能有效地控制2-氨基芴(2-AF)所致TA98的回复突变,抑制率为31,4%~50.0%。剂量在125mg/kg、250mg/kg、375mg/kg剂量组时可分别抑制由丝裂霉素C(MMC)诱导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和由环磷酰胺(CP)诱导引起的雌性小鼠微核率增加,其抑制率分别为31,4%~50.0%和19.5%~64.2%。结论LSC具有一定的抗2-AF、MMC和CP作用。  相似文献   
24.
18例心前区疼痛患者的放射性核素检查分析奚美华(南京市胸科医院南京210024)本文对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31~72岁)左侧心前区疼痛患者作放射性核素(ECT)检查。核素显像采用肋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其中13例患者先行踏车...  相似文献   
25.
目的:以围手术期参数为指标,对单中心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的学习曲线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LPD的92例患者,对其围手术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并以31、30、31例为界,区分3个学习曲线完成度,并进行分阶段参数的比较。结果:按照学习曲线划分,其中第1阶段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8.7(5.0,7.0)h,平均住院时间15.0(1.02,28.0)d,胰瘘发生率51.6%。第2阶段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7.5(7.0,10.0)h,平均住院时间12.5(9.0,16.0)d,胰瘘发生率23.3%。第3阶段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8.0(8.0,9.0)h,中位住院时间16.0(12.0,23.0)d,胰瘘发生率12.9%。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3个阶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阶段的胰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LPD技术挑战高,具有很长的学习曲线,在累积92例后仍未达到平台期,但围手术期参数已随病例积累而改善。  相似文献   
26.
银杏叶提取物对损伤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及脂多糖(LPS)损伤后的中脑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胚胎大鼠中脑原代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中脑神经细胞,培养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PP+组、MPP++EGB761组、MPP++LPS组、MPP++EGB761+LPS组;给予MPP+、EGB761和LPS进行配组干预,然后观察细胞生长状况;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微量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法(FITC),比较各组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了解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表达情况;同时硝酸还原法检测培养细胞中一氧化氮(NO)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MPP++EGB761组:细胞生长旺盛,轴突延长明显;MPP++EGB761+LPS组:细胞生长受抑制,轴突较短MPP+组、MPP++LPS组细胞数量少,仅少数细胞稍有突起,大多数细胞无轴突。MTT法测得细胞吸光度值(A值)、免疫荧光TH阳性细胞表达及培养细胞NO的表达:空白对照组、MPP++EGB761组NO含量与MPP++EGB761+LPS组、MPP+组、MPP++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EGB761+LPS组NO含量与MPP+组、MPP++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与MPP++LPS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 LPS可加重MPP+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小胶质的活化及其释放的NO有可能参与该细胞凋亡过程。EGB761对损伤后的胚胎大鼠中脑原代培养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的活化完成。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呼吸道护理路径结合心理疏导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道护理路径结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呼吸频率(RR)、医学应对调查问卷(MCM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肺部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护理路径结合心理疏导可以有效改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生理指标,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变应对方式,提高睡眠质量,修复损伤肺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活体肝移植治疗儿童胆道闭锁的效果,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间共有44例胆道闭锁患儿接受了活体肝移植,其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12.1±9.0)个月,中位数为9个月(6~60个月);44名供者全部为患者直系亲属,年龄(32.7±8.0)岁,中位数为31岁(20~54岁).供、受者ABO血型相容,供肝均为供者肝脏的左外叶.对供、受者术前评估过程、手术方法、术后管理以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对全部供者进行系统随访,随访时间(17.5±13.3)个月,无供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所有供者均恢复健康.44例受者中,死亡9例,死因分别为门静脉栓塞3例、肝动脉栓塞1例、胆道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及肺部感染1例,其余35例健康存活.术后1年和2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1.2%和76.1%,无一例受者接受再次肝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有门静脉血栓、肝动脉血栓、胆汁漏及逆行性胆管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急性排斥反应等.结论 活体肝移植是治疗儿童胆道闭锁的有效方法,预后良好.完善缜密的术前评估,熟练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精心的术后管理是改善受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outcomes of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 for children with biliary atresia (BA) and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s. Methods Forty-four BA patients (26 boys and 18 girls) underwent LDLT between October 2006 and December 2010. Mean (SD) and median (range) age at operation was (12.1 ± 9.0) months and 9 (6-60) months,respectively. The 44 donors were lineal relatives to the consorted recipients. Their mean (SD) and median (range) age at operation was (32. 7 ± 8. 0) months and 31 (20~54) years, respectively. All donor graft types were the left lateral segments with compatible ABO blood groups. Clinical data,including pre-operative evaluations, surgical technique,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in all donors and recip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donors were followed up for (17. 5 ± 13. 3) months. No donor mortality was encountered, with a minimal morbidity and no long-term sequelae. Nine out of 44 recipients died. Three patients died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 one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HAT), two of biliary complications, one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one of abdominal bleeding and on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The overall 1-year and 2-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in recipients was 81. 2% and 76. 1 %, respectively. No re-transplantation was don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PVT, HAT, biliary leakage and refluxing cholangitis, pulmonary infections,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nd acute rejection. Conclusion LDLT has been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ediatric recipients with BA and provides favorable prognosis. To improve prognosis of recipients, the key points ar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s, surgical technique, and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6~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脊柱外科共收集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发脊髓损伤患者63例,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 63例患者经过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没有出现新的神经症状。所有患者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矫正(8.6±1.1)mm,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5.1±1.3)°。对患者随访8~24个月,发现63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矫正度丢失,其中伤椎前缘高度平均丢失(0.6±0.1)mm,矫正角平均丢失(4.9±0.4)。结论根据患者胸腰椎体损伤的程度、脊髓的波及状况、椎管内的占位情况,行后位切开复位加椎弓根部内固定,能有效的降低手术的并发症、维持较好的矫正度、保证了远期疗效,最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检测磷酸化转录激活因子5(pSTAT5)在7株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观察生长激素(GH)处理SW1990细胞及其移植瘤后pSTAT5表达的变化,探讨GH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Cap-1、Colo、Mia、Aspc、P3、PANC1,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株细胞的pSTAT5表达;收集指数生长期的SW1990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成瘤后随机分为GH组(瘤内注入GH 4 mg·kg-1·d-1,连续2周)和对照组(NS组),最后一次注射GH后1、2、24 h分批处死裸鼠,Western blotting检测SW1990细胞和移植瘤pSTAT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所有胰腺癌细胞(SW1990、Cap-1、Colo、Mia、Aspc、P3、PANC1)均有pSTAT5表达.GH(50 ng/ml)刺激后5 min,SW1990细胞pSTAT5的表达量为0.57±0.05,较刺激前显著增高,10 min达到0.64±0.04,15 min很快下降至0.39±0.03,但直至1 h仍高于对照组(0.33±0.02对0.25±0.06),2 h后表达量为0.26±0.03,回落到基础水平.移植瘤pSTAT5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GH可迅速上调SW1990细胞的pSTAT5表达,但维持时间较短,而对胰腺癌移植瘤pSTAT5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