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创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高等中医院校在中医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现状不能尽如人意,因此,笔者在本校中医专业本科生教育中进行了中医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人,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2.
何帮剑  方针  解光尧  徐守宇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724-1725,172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滑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对60例骨性关节炎(74膝)患者进行补肾活血汤熏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Lysholm’s膝关节评分以及关节滑液中MMP-3和IL-1β变化。结果治疗4周,进行平均28.2个月(24~40月)的随访,结果优40例47膝、良11例15膝、中4例5膝、差5例7膝,总优良率为83.78%,患者Lysholm’s膝关节评分、关节滑液MMP-3、IL-1β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补肾活血汤熏洗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MMP-3、IL-1β的水平,减轻滑膜炎症和关节软骨的破坏,从而发挥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体外免疫效应。方法:RT-PCR克隆大鼠IL-10基因并构建逆转录病毒pLNCX-IL-10,转染大鼠BM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IL-10基因修饰的BMMSCs(BMMSCsIL-10)体外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CCK-8法检测BMMSCsIL-10及其培养上清液对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BMMSCsIL-10能明显减少CD4+ T,降低CD4+/CD8+比值,比BMMSCs作用明显(P=0.000);BMMSCsIL-10及其培养上清液比BMMSCs更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00)。结论:IL-10基因修饰能增强BMMSCs的体外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4.
目的:比较完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根治术与开放手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行肾输尿管根治术,其中15例为腹腔镜手术组,采取完全后腹腔镜下手术,29例为开放手术组,采取开放肾输尿管根治性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应用时间和剂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并随访6~42月,比较2组膀胱肿瘤发生及远处转移、存活时间等。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出血量明显减少(116.1±29.4) ml vs. (278.6±84.3) ml,P=0.000;止痛药(杜冷丁注射液)应用时间短(0.7±0.5) d vs. (2.3±0.9) d,P=0.000;剂量少(33.3±24.4) mg vs. (155.2±62.8) mg,P=0.000;下床活动早(2.1±0.5) d vs. (4.2±1.0) d,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8.7±1.6) d vs. (13.1±3.2) d,P=0.000。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短(212.1±19.5) min vs. (251.7±24.2) min,P=0.000,肠道功能恢复较快(1.9±0.8) d vs. (2.9±0.8) d,P=0.001,但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42月,2组病人均存活,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及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完全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根治术具有微创并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肿瘤学效果,将成为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5.
肾移植术后早期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early steroid-resistant acute rejection ESRAR)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9年10月-2002年10月肾移植术后18例诊断为ESRAR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临床表现、彩超及移植肾穿刺病理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随后采用ATG FK506 MMF Pred免疫抑制方案、早期血液透析及支持等治疗.结果在术后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冲击治疗过程中,15例患者第2天即无尿,3例第2~5 d肾功能改善后又出现血尿、少尿.经治疗14例(77.8%)分别在15~78 d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4年,肾功能维持正常.3例好转,随访2~3年血肌酐波动在150~280μmol/L,1例(5.6%)无效恢复血液透析.结论术后ESRAR极易导致移植肾功能不全;早期诊断并采用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方案,结合血液透析和支持治疗可以有效逆转ESRAR,挽救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6.
目的 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经静脉移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归巢缺血心肌的靶向能力.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法培养兔BM-MSCs,用DAPI标记细胞.完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将分离培养的BM-MSCs经静脉途径移植人心肌梗死兔体内.根据移植时是否介入超声与微泡分成单纯静脉移植MSCs组与超声辐照+微泡+MSCs组,移植后48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缺血梗死区域及其周围的荧光标记阳性细胞数目,并对两组进行计数和统计学分析.HE染色观察局部缺血心肌的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血管及内皮细胞情况.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显示超声辐照+微泡+细胞组较单纯静脉细胞移植组阳性细胞分布更为密集.单纯静脉细胞移植组与超声辐照+微泡+细胞组阳性细胞个数分别为(146.8±18.78)个和(213.2±26.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超声+微泡+细胞组缺血心肌及周围区心肌组织间隙可见红细胞成分漏出,而单纯细胞组无此发现.透射电镜显示在超声联合微泡的介导下,心肌血管内皮细胞间隔增大,血浆成分渗出.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经静脉移植MSCs后能增加MSCs在缺血及周围区心肌的聚集与归巢,增强其靶向性.  相似文献   
197.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2岁,因“体检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门诊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入院。患者PSA为12ng/ml,TNM分期为T1N0M0,Gleason评分5分,CT检查显示:右侧膈疝,疝内容物为胃腔。手术采用全麻、仰卧位,臀部垫高,两腿分开30°,头低脚高位。免气腹腹腔镜通道的建立分三步:(1)在脐下建立腹腔镜孔,做一个3cm的腹壁横切口,依次切开各层组织到腹膜外间隙,手指推开腹膜外间隙,腹膜外游离周围组织,形成一定的空间;将腹腔镜塑料套管套在专用的圆头穿刺棒上,一起经切口旋入腹膜外,然后取出圆头穿刺棒将塑料套管留在切口内固定,作为腹腔镜置人通道;(2)腹壁悬吊,用3根7号丝线分别于耻骨联合上约4cm水平线与腹正中线和两侧腹直肌外侧缘交叉点,穿出腹壁皮肤,悬吊起腹壁(图1);(3)建立下腹部两侧的操作孔,腹腔镜引导下,分别于脐与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中内、中外1/3处置人另外4个套管。  相似文献   
198.
FMR-1基因与脆性X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性X综合征是家族性智力低下的常见病因之一,遗传学研究表明染色体的Xq27.3脆性位点与其相关。自1991年在此位点附近发现FMR-1基因以来,许多学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获得一些重要相关资料,本在此简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9.
200.
靳三针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80例中风性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靳三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4周后评价近期疗效,3个月期末评价远期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的症状与体征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3个月期末随访,2组的症状与体征积分均有下降,但2组下降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总体看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性假性球麻痹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