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4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报道我院1964~1989年363例结肠癌根治术后远期效果.全组手术死亡率0.3%.随访率99.2%.术后5、10、15、20、25年生存率分别为74.7%、65.5%、59.0%、49.9%和31.7%.分析了影响手术疗效的各种因素,资料表明结肠癌术后生存率与性别、淋巴结转移、病期和肠腔化疗等有关,其中,淋巴结转移和病期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2.
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999年12月282例结肠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复发转移率16.3%(46/282),复发转移在术后2年内出现者占71.7%(33/46),3年内出现者占89.1%(41/46)。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位置是肝(56.8%,21/37)。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患者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大体类型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肠壁浸润深度是复发转移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位置是肝,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是影响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探讨弧形切割缝合器在直肠癌手术,特别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适应证、手术操作要点、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使用弧形切割缝合器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2例,观察其手术时间、出血量、肿瘤位置、远端切缘距离、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近期的排便功能等情况,并与同期我院运用其他方法 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出血量、远端切缘距离略优于其他方法 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术后直肠阴道瘘1例、腹腔出血1例、吻合口狭窄1例;术后近期排便功能与肿瘤位置相关,经训练后能随时间推移有所改善.结论 弧形切割缝合器在直肠癌低位保肛术中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情况及异常表达对CRC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1998年95例CRC原发灶、癌旁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的石蜡标本,用组织阵列仪制备组织芯片;对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评估不同组织中EGF、EGFR、VEGF和COX-2的表达情况。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GFR和VEGF在A/B期结直肠癌组织内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2%和65.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41.9%和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和0.005;EGFR和VEGF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2.4%、92.9%和63.9%、9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9和0.042。DukeA、B期患者中,EGF和EGFR蛋白阳性组的5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8.7%和27.5%,显著高于阴性组的5年复发转移率12.5%和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0和0.047。DukeC期患者中,COX-2蛋白和VEGF蛋白阳性组的5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57.1%和62.5%,与阴性组的12.5%和25.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和0.049。结论: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方法,可以大规模、快速、高效地检测肿瘤标志;EGF、EGFR、VEGF和COX-2与大肠癌的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5.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显示结直肠癌主要表达的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receptor β,Erβ)与肿瘤转移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三苯氧胺(tamoxifen,TAM)对于Erβ阳性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凋亡和下调MMP-7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AM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TAM对HT-2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分析ERl3和MMP-7在TAM处理前后的表达差异.结果:TAM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具有时间(24 h、48 h、72 h)、剂最(0、1×10-7、1×10-6、1×10-5、1×10-4 mol/L)依赖的特点,并可诱导细胞凋亡,以1×10-4mol/L浓度最为明显[(69.9±4.2)%].Westem blot结果显示TAM可结合Erβ受体抑制MMP-7在HT-29细胞中的表达.结论:高浓度的TAM在体外有抑制Erβ阳性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增殖的作用.并可有效结合Erβ受体抑制与细胞侵袭和转移相关的MMP-7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6.
35年(1964~1999年)大肠癌住院病例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动态分析 35年来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变迁。方法 应用我院 196 4~ 1999年大肠癌住院病例 375 1例分析发病情况、发病年龄、性别及部位构成的变化。结果 从 196 4年至 1999年 ,大肠癌病例数明显上升 ,其中男性稍多 ,但女性构成比呈上升趋势 ,男女比从 6 0年代的 1.6∶1下降至 90年代的 1.3∶1;发病年龄高峰后移 ,中位发病年龄由 48岁上升至 5 3岁 ;发病部位直肠癌为主 ,占 70 % ,但呈下降趋势 ,自 90年代以前的 74%下降至 90年代的6 7% ;而同期呈明显增加的是右半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结论 大肠癌发病呈上升趋势 ,女性患者比例增加 ,发病年龄高峰后移 ,发病部位仍以直肠为主 ,但有向近侧大肠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1例直肠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病理标本进行复核;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别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61例直肠GIST患者中,男42例,女19例,中位年龄59岁。18例(29.5%)为术前活检确诊为GIST;46例首次病理诊断为GIST,另15例(24.6%,15/61;其中14例原诊断为平滑肌瘤或肉瘤,1例诊为神经鞘膜瘤)经复核病理标本后修正为GIST。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以上12例(19.7%),反折以下49例(80.3%)。经手术治疗52例.其中扩大切除术(同时作淋巴结清扫或联合脏器切除)21例,局部切除术(肿瘤剔除或直肠壁部分切除)31例。11例术前予以伊马替尼400mg/d新辅助治疗,41例患者术后或活检诊断后以伊马替尼治疗,其中25例为术后复发姑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55(6~391)月,52例手术者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8.0%、95.6%、86.0%和73.7%;扩大切除术组5年生存率为82.6%,局部切除术组则为7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率仅与复发转移相关(辟0.03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各项因素均与术后生存率无关(均P〉0.05)。但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口服伊马替尼治疗者的3年生存率优于未服药者(82.7%比71.4%)。结论直肠GIST多见于直肠下段。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核心,原则上施行局部完全切除即可,广泛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生存率。伊马替尼有助于改善复发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8.
胃肝样腺癌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震海  万德森  潘志忠  张惠忠 《癌症》2004,23(1):110-112
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the stomach)是一种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的特殊的原发性胃癌.临床上较少见,预后较一般胃癌差,我科曾收治1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分析本科医学生在腹腔镜模拟训练中的学习体验和学习需求,为日后设置更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提供调研数据。方法:选取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03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腹腔镜模拟训练课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独立样本的χ2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训练难度体验调查显示,84.72%的学生觉得训练过程中三维纵深难以把握,女生觉得力度难以把握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P<0.05)。模块训练体验调查显示,53.69%的学生觉得剪纸训练最难,男女生对4个模块训练的难度体验比例并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模拟训练作为本科医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临床技能实践课程,应重视教学方式的性别差异化,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