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4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鲁盈  张丹君  潘峰 《浙江医学》2019,41(20):2133-2136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难治性狼疮肾炎指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不佳或者无效,是终末期肾脏病重要的源头疾病,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B细胞异常活化在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靶向性针对B细胞表面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通过与B细胞表面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杀伤B细胞。本文对利妥昔单抗在难治性狼疮肾炎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临床研究显示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但仍需循证医学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2.
复方积雪草对人肾系膜细胞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表达清道夫受体(SR)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体外培养人肾系膜细胞在佛波酯(PMA)刺激后复方积雪草对HMC SR的mRNA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肾系膜细胞在PMA刺激下能大量表达SR及其mRNA,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其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与巨噬细胞所表达的SR完全相同.复方积雪草能抑制PMA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SR表达,且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人肾系膜细胞具有表达SR的潜力,复方积雪草能明显抑制人肾系膜细胞SR在PMA诱导下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复方积雪草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后小鼠肾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4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侧输尿管结扎组(B组)、复方积雪草治疗组(C组)、蒙诺对照组(D组)。于术后21天股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酐、血白蛋白;留取梗阻侧肾脏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肾间质炎细胞浸润情况,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并用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α-SMA、VimentinmRNA表达。[结果]术后21d四组小鼠血清肌酐无显著性差异;与A组相比,B组肾组织α-SMA、VimentinmRNA表达增强;肾纤维化面积及程度加重;与B组相比,C组与D组α-SMA、VimentinmRNA表达明显减弱,肾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复方积雪草能够下调肾组织α-SMA、VimentinmRNA表达水平,对肾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对炎症介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用IL-1β(10ng/m1)刺激原代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并用低、中、高浓度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应用MTT法测定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的细胞毒性;Western-blottl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R)分别测定细胞α-SMA、Vimentin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IL-1β能够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蛋白质合成增加,基因表达亦显著上调;各个浓度的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干预均可显著降低α-SMA、Vimentin蛋白质、基因的表达。结论:复方积雪草含药血清可抑制免疫炎症因子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从而在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5.
真菌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中的一种严重的腹膜炎,腹部压痛、反跳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腹透并发的其他腹膜炎,预后不良,早期拔管可能可以降低病死率。目前国外学者主张:一旦确诊为真菌性腹膜炎应立即拔除腹透导管并积极抗真菌治疗10d,间隔2~3周后可考虑重新置管继续腹透治疗。这一治疗方案患者需要经历几次手术,患者痛苦大,治疗所需费用高。如何能够控制真菌性腹膜炎而减少腹透拔管率?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抗乙肝病毒联合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HBsAg阳性、HBV—DNA复制的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肾活检确诊并住院治疗和随访的20例HBV—MN成人患者,分成乙肝活动组(10例)和无乙肝活动组(10例),血清FnBsAg阳性、HBV—DNA〉1000拷贝/ml的HBV—MN患者称乙肝活动组,接受抗乙肝病毒联合免疫抑制剂加ACEI和/或ARB治疗;血清HBsAg阴性、HBV—DNA〈1000拷贝/ml的HBV—MN患者称无乙肝活动组,仅接受免疫抑制剂加ACEI/ARB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缓解率、副反应发生率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乙肝活动组伴有高血压3例(30%),无乙肝活动组伴有高血压6例(60%),两组患者均有浮肿和血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例光镜和电镜下表现均无差异;肾组织免疫荧光显示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均在3种及以上,两组间C1q和纤维蛋白原沉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乙肝活动组完全缓解率60%,总缓解率100%,平均缓解时间13.7个月;无乙肝活动组完全缓解率70%,总缓解率90%,平均缓解时间13.2个月。(4)治疗副反应:乙肝活动组1例出现血HBV~DNA升高,1例出现肝酶升高;无乙肝活动组2例出现肝酶升高,减药物剂量后肝酶恢复正常,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BV—MN患者的肾脏损害程度并不取决于血中乙肝病毒的活跃程度;HBV—MN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若血中乙肝病毒复制者,在严密监测情况下,抗乙肝病毒联合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是一种对疾病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7.
普伐他汀调脂对肾小球硬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解普伐他汀调脂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采用嘌呤霉素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其肾脏病理类似人类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实验分正常、肾病对照和肾病治疗三组,普伐他汀灌胃给药6mgkg-1d-1,实验共12周。观察血清脂谱和肾脏病理。结果显示:肾病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低于肾病对照组(P<0.05);同时肾组织损伤也明显减轻,两组肾小球硬化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进一步显示肾病治疗组细胞外基质成分(Ⅲ、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肾小球内聚积程度明显少于肾病对照组。肾病治疗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亦低于肾病对照组。而两组间血清白蛋白和尿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提示高脂蛋白血症在肾脏疾病进展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而调脂药物能减缓肾小球硬化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8.
目的通过白介素-1β(IL-1β)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为肾间充质细胞的研究,探讨炎症因子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IL-1β分别刺激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3天、4天、5天,提取细胞中的蛋白质,采用Western-blotting测定细胞α-SMA、Vimentin蛋白水平;用IL-1β分别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12h、36h和60h,提取细胞中的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α-SMA、Viment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IL-1β能够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蛋白质合成增加,并随着刺激的时间的延长,两种骨架蛋白的蛋白上皮亦增高;同时IL-1β可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Vim-entin的基因表达,也有时间依赖性。10ng/mlIL-1β可显著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结论炎症因子IL-1β可通过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两种骨架蛋白的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肾间充质细胞表型发生转化,从而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9.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间质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2周成模后用高、低两个剂量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Montelukast)进行治疗,用泼尼松治疗作为对照.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24h尿蛋白测定采用考马亮蓝方法.结果 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肾小管上皮浊肿、严重的空泡变件;肾小管不同程度扩张,可见较多蛋白管型;肾间质小灶性一灶性炎细胞浸润.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高、低剂量治疗均可显著减少肾小管间质炎细胞浸润,小管上皮浊肿、变性等程度减轻,蛋白管型也较模型组减少.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问质ICAM-1、MCP-1的表达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激素治疗可显著降低ICAM-1、MCP-1的表达.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显著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和炎细胞浸润,其机制可能通过其抑制白三烯作用而减少了ICAM-1、MCP-1等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40.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益肾法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CKD)5期(非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探索中医药对终末期肾衰竭的治疗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金华市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CKD5期非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中医健脾益肾法辨证治疗,对照组仅西医基础治疗,疗程为个2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中医主要症状及积分变化、中医证候疗效;肾功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钾、HCO_3~-等指标的改变;以及对不良事件和终点事件的分析,进行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观察。结果: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组内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尤为明显;中医证候总有效率66.7%,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升高,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肌酐均有升高、eGFR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高钾血症、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以及进入透析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药治疗CKD5期(非透析)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态,从而有助于延缓进入透析期。对该期患者在医生严密观察下应用中药治疗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