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4篇
  免费   741篇
  国内免费   461篇
耳鼻咽喉   74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494篇
口腔科学   83篇
临床医学   1392篇
内科学   956篇
皮肤病学   219篇
神经病学   301篇
特种医学   3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74篇
综合类   3640篇
预防医学   672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2530篇
  10篇
中国医学   2329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711篇
  2013年   699篇
  2012年   864篇
  2011年   890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787篇
  2008年   810篇
  2007年   789篇
  2006年   714篇
  2005年   697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536篇
  2002年   467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绿原酸在天然植物中的分布和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原酸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金银花、杜仲叶、元宝枫叶,牛蒡、葵花籽,咖啡豆,野菊花、山银花等中。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诱变、抗病毒,抑菌作用,预防肿瘤,治疗糖尿病及心血管保护作用等。广泛用于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医疗工业,日用化工。根据植物来源的不同,绿原酸有多种提取纯化工艺。如水提酸沉萃取法;微波辅助醇提法;酶解辅助醇提法等。本文综述了绿原酸的植物来源及提取纯化工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绿原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剥脱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3月采用大隐静脉的大腿段剥脱联合小腿段激光腔内治疗的128例患者(17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症状缓解率100%,无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近期并发症为胫前皮下淤血或小血肿12肢(6.8%),皮肤条状烧伤2肢(1.1%),浅静脉周围炎12肢(6.8%),踝部水肿2肢(1.1%);无胫前麻木感,无远期严重并发症;3年内无静脉曲张复发.结论:剥脱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胫腓骨骨折使用钢板内固定后,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 12例皮瓣术后均无明显肿胀、淤血现象.其中10例成活,2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坏死,换药后愈合.随访0.5~3年,皮瓣外形,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可采用一期坚强固定联合皮瓣转移修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逆行隐神经营养复合组织瓣转位术在修复小腿骨折并组织缺损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骨瓣转位术修复27例小腿骨折并组织缺损.结果 5例皮缘坏死病例,换药后愈合,余组织瓣均一期存活,无感染.骨折缺损处均愈合,平均(7±0.8)个月.修复创伤后外形在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小腿内侧感觉障碍于术后1年基本恢复正常,行走功能良好.结论 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骨瓣转位术可以一次性完成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供血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方法 以胫后动脉发出的穿支为血管蒂,沿隐神经营养血管轴线设计、切取皮瓣,逆行转位、覆盖创面.结果 自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带胫后动脉穿支供血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跟、足背创面24例,21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约2cm坏死,经换药及手术植皮创面愈合.随访6~18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 带胫后动脉穿支供血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不损害主干动脉、供区破坏小、操作简单、易成活、受区覆盖好,是修复踝、足跟、足背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建立一种核糖体基因内间隔区(igs)的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方法,用于快速鉴定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及其亚型.方法 选取新型和格特隐球菌核糖体igs区中可变度最高的1区为靶点,经clustalx 2多重比对后,设计特异性扩增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的引物用于pcr分析.通过扩增新型和格特隐球菌其余基因型以及其他致病酵母菌来评价引物的特异性,并对阳性扩增片段(vgⅡ基因型)进行测序和序列分型研究.结果 基于核糖体igs区的特异pcr引物扩增所有受试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菌株均为阳性,而新型和格特隐球菌其余基因型以及其他致病酵母菌均为阴性.序列分型显示,在扩增片段的72、79和104 bp处存在3个多态性位点,可用于区分vgⅡ基因型中的不同亚型.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特异性pcr扩增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格特隐球菌vgⅡ基因型,对扩增片段的序列分型可初步筛查高致病性的vgⅡa亚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pcr method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sequence typing of vg Ⅱ allele of the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 (igs) of cryptococcus gattii.methods since igs1 was of high sequence variation,multiple alignments were conducted by clustalx 2 in igs1 of cryptococcus gattii and cryptococcus neoformans,and then primer sets specific to genotype vg Ⅱ was designed for pcr analysis.the specificity of the primer pair was detected by amplification of the other genotypes in cryptococcus gattii,cryptococcus neoformans,and other pathogenic yeasts.the amplified fragments from vg Ⅱ genotype were sequenced and subtyped.results using the pcr analysi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all vg Ⅱ genotype strains tested were amplified,whereas no amplification was obtained from other genotypes or yeast species involved herein.three polymorphic nucleotide sites at 72,79 and 104 bp in the fragment amplified could be used to distinguish sub-genotypes within vg Ⅱ genotype.conclusions the pcr analysi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genotype vg Ⅱ of cryptococcus gattii.the sequence typing based on the amplified fragment from igs1 may be performed for screening the highly virulent sub-genotype vgⅡ a.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0~2006年期间诊断明确的3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CNM患者均经过病原学确诊,CN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首诊误诊率高达62%。大部分患者以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为主要临床表现,腰穿压力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或培养可以查到新型隐球菌。37例患者中放弃治疗离院7例,治愈5例,病情好转去外院治疗者19例,病情无变化者2例,病情恶化者2例,死亡2例。两性霉素B为主要治疗药物。结论CNM大多数以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所以,CNM早期易误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及时脑脊液涂片查病原体有利于确诊,脑脊液或脑组织病原学检查发现隐球菌是诊断的金标准,多种快速检测手段相结合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8.
<正>下肢浅静脉曲张最多见的病变是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经典的手术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术、交通支结扎术、曲张浅静脉结扎及抽剥术。近年,随着微创技术发展使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微创化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右向左分流相关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梗死灶影像特征。方法纳入隐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2例,根据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结果分为伴右向左分流组(25例)及不伴右向左分流组(27例)。比较两组人群在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梗死灶影像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右向左分流组患者无明确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不伴右向左分流组(44%vs.14.8%,P=0.015),且其发生后循环梗死也更多见(56%vs.14.8%,P0.01),但两组患者的梗死灶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明确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后循环梗死患者,应注意排查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以进一步明确卒中病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中青年隐源性脑梗死(crypt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CCI)合并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方法选取27例18~55岁CC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心脏MRI检测其PFO存在情况,根据结果分为PFO组和非PFO组,对比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特点差异。结果 27例中青年CCI患者中PFO阳性者13例(48.15%),阴性者14例(51.85%),PFO阳性者房间隔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缺损及动态血流信号。PFO组患者具有较低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及颈动脉斑块、脑动脉狭窄阳性构成比,其脑梗死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阳性构成比较高,MRI示其脑梗死病灶主要分布于前循环,以单血供区、﹤2 cm的单发小穿支梗死为主,但两组间各临床资料及梗死灶分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青年CCI合并PFO发生率较高,多无典型的临床及梗死灶影像分布特征,心脏MRI技术可以作为其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