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59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人原核期胚胎形态与胚胎移植后着床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劲  陈士岭  孙玲  邢福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7):1057-1060,1064
目的 探讨多个原核期形态学指标与取卵后第3天胚胎着床之间的关系,验证并筛选能正确反映胚胎移植后种植潜能的原核期形态指标.方法 选取年龄均≤35岁,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8 mm,且取卵后第3天进行胚胎移植后100%植入的共30个移植周期患者(植入组),同时随机选取满足上述条件的100%未植入32个移植周期患者(未植入组).根据原核期形态包括两原核是否相邻、大小、居于胞浆中的位置,核仁前体(NPB)的排列方式、大小、数目,极体是否完整,胞浆晕的有无,胞质颜色及颗粒是否正常,胞质内空泡的有无进行数据统计,比较原核期形态与胚胎种植成功与否之间的关系.结果 植入组中两原核相邻、居中、大小一致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未植入组(P<0.05),其发育而来的取卵后第3天胚胎种植率明显增高.植入组中以NPB均线性排列、数目3~7个、中等大小出现率明显高于未植入组(P<0.05),其发育而来的取卵后第3天胚胎种植率明显增高.胞浆形态中胞浆颗粒增粗明显降低胚胎种植率(P<0.05),其它形态如极体、胞浆颜色、胞浆晕及胞浆内空泡均不影响胚胎种植率.结论 原核期胚胎形态可以反映受精卵的质量,但与取卵后第3天胚胎质量不完全一致,在IVF临床工作中是选择移植胚胎的一项辅助指标,能预测胚胎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02.
1274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分娩新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分娩的新生儿的情况,以分析IVF-ET技术对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影响.方法 对我中心经IVF-ET治疗分娩的1274个新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出生孕周、体质量、受精方式、母亲年龄、胎数与先天畸形的关系.结果 分娩930例,其中足月产706例(75.91%),早产224例(24.09%).获新生儿1274个,其中低体质量儿363例(28.49%),新生儿畸形13例(1.02%),围产期死亡15例(1.18%).结论 IVF-ET治疗增加了多胎妊娠、早产、低体质量儿等发生率,但未增加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和围产期死亡率,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注射术新生儿畸形率较IVF高,母亲年龄和胎数与先天畸形无明显关系,IVF-ET是治疗不孕症的安全手段.  相似文献   
103.
解耦联蛋白2在人卵巢的表达及与年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耦联蛋白2(UCP2)在卵巢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33例,其中〈36岁11例,≥36岁22例。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UC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UCP2主要表达于人类卵巢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和卵巢血管壁细胞内,在蛋白水平,年长女性UCP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年轻女性。结论UCP2可能参与卵泡发育调控,年长女性颗粒细胞UCP2表达降低可能是年龄相关卵母细胞改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佛波酯(PMA)诱导细胞滋养层细胞(CTB)MMP-9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 用细胞ELISA法测定CTB细胞的蛋白激酶活性变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TB中MMP-9的基因表达。结果 100 nmol/L PMA能迅速激活CTB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中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以及p38 MAPK激酶的活性。100 nmol/L PMA刺激CTB引起MMP-9 mRNA表达显著增加,能被ERK或p38 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所抑制。结论 ERK和p38 MAPK可能是PMA诱导CTB中MMP-9基因表达增加的重要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不孕妇女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为高龄妇女进行辅助生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03年1月-2010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共进行的5592个非赠卵IVF/ICSI治疗周期按照年龄分为五组:〈35岁(〈35岁组,n=3915)、35~37岁(35-组,n=994,)、38~40岁(38-岁组,n=437)、41~42岁(41-岁组,n=153),≥43岁(≥43岁组,n=93),比较和分析各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结果 5592个治疗周期中,≥35岁的周期为30.0%,≥38岁的周期占9.8%。五个年龄组的取消周期率分别为6.1%、7.0%、12.1%、17.6%和20.4%,5182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6.7%、41.1%、23.4%、19.0%和8.1%,着床率分别为29.2%、22.3%、11.4%、9.2%%和4.5%,早期流产率分别为7.3%、11.6%、23.6%、20.8%和33.3%,继续妊娠率分别为39.9%、31.8%、16.7%、13.5%和4.1%。随年龄的增加,患者的基础窦状卵泡数(AFC)减少,而基础FSH、Gn剂量增加,获卵数降低。五组患者上述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38岁患者的可移植胚胎数减少,≥35岁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较〈35岁组增加近2倍,而≥38岁患者的早期流产率较≤37岁患者增加2倍以上。结论建议将妇女年龄作为IVF治疗的适应症,对≥35岁妇女不应限制辅助生殖的治疗,对≥38岁女性即使无其它不孕病因亦应提供IVF治疗,由于43岁以上妇女获临床妊娠和继续妊娠的几率很低,是否提供IVF/ICSI治疗需给予充分的知情告知。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trophinin、tastin及bystin黏附分子复合体在人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上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时人工流产及服用米非司酮后行吸宫术所获得的胎盘绒毛细胞分别进行了trophinin、tastin及bystin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对照组trophinin、tastin及bystin蛋白分子多表达于妊娠6周左右的胎盘绒毛上的合体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合体滋养层细胞trophinin、tastin及bystin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米非司酮下调绒毛滋养层细胞上trophinin、tastin及bystin蛋白分子复合体的表达,可能是其抗早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7.
雌、孕激素调控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B-EG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是表皮生长因子(EGF)超家族成员之一,作用与EGF相似,但促细胞分裂活性较强,与肝素有较强的亲和性,而EGF不与肝素结合[1]。HBEGF在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上有表达,是介导胚泡着床的必须细胞因子之一[2]。关于HBEGF在人子宫内膜中表达结果的报道并不完全一致[3,4],而对其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又仅限于啮齿类动物[5],故我们观察了雌二醇(E2)、孕酮(P)对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BEGF表达的调节作用。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取8例育龄期妇女,年龄25~35岁,月经周期28~30d,…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3(TIMP 3)蛋白在人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的特点 ,及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链菌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连接法 ,观察 13例增殖期、10例分泌早期、17例种植窗期及 15例分泌晚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MP 9和TIMP 3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 MMP 9和TIMP 3蛋白在各期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 ,从增殖期到分泌早期至种植窗期 ,MMP 9和TIMP 3蛋白染色逐渐增强 ,以种植窗期增强最为明显 ,分泌晚期染色强度虽较种植窗期略低 ,但仍明显高于增殖期。结论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中MMP 9和TIMP 3蛋白为高表达 ,可能参与胚胎着床的调节 ,有利于胎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联合应用经阴道配子移植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至少一侧输卵管正常的不孕症。方法 29例均用超促排卵方法。经阴道向输卵管内插管注入卵母细胞和精子,其余卵母细胞行体外受精培养,于取卵后48h将胚胎移入宫腔内。结果 29例患共32个治疗周期。每周期平均植入卵子数(3.4±0.9)个,植入胚胎数(3.3±1.1)个,32个周期中12次妊娠(37.5%),其中宫内孕8次、输卵管妊娠4次;2次胚胎停止发育,6例已足月分娩。结论 联合应用经阴道配子移植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至少一侧输卵管正常的不孕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妊娠。  相似文献   
110.
在辅助生育技术中,个别患者接受超促排卵治疗后,B超监测卵泡发育正常,但取不到卵细胞,这种现象被称为空卵泡综合征(empty follicle syndrome,EFS).空卵泡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是多因素的,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解释是由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有效性的降低,导致卵泡发育不足,不能排卵.从EFS的发病机理、处理、预测、预防几个方面对空卵泡综合征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