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笔者用 CT 导引,经皮置管治疗术后双膈下脓肿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5岁。因胃癌1987年3月28日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5天后因吻合口瘘而再度剖腹,双侧膈下放置引流,瘘口闭合后,拔除引流管。后发热,血象增高,腹痛。透视及 X 片见双膈下均有高密度增高影并伴有气液面而诊断为双膈下脓肿,经多种抗生素治疗半月不能控制。患者在 CT 导引下行经皮置管引流术。口服1%泛影葡胺500mL,取右侧卧位,左侧抬高,相当于两膈下区在腰背部贴上铅点标志四处。先扫定位片,再扫横断面,发现右膈下有一大脓肿。选择最佳标志处为膈下脓肿进针的层面。经电视屏计算机测量并沿此标志向下至6.49cm 外,水平向前16.17cm,于右前腹部肋间隙作标记为穿刺点,平行进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的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评估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I、MRA、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对比分析患者MRI及MRA影像征象。结果患侧眼球突出8例,海绵窦扩张8例,其中1例为双侧海绵窦扩大,眼上静脉扩张7例,岩上、岩下窦扩张1例,岩上窦扩张1例,眼肌增粗1例,脑挫伤3例。结论颈动脉海绵窦瘘的MRI及MRA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且有成像简单、方便、快捷、无创等优点,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突发性耳聋患者磁共振下内耳与听觉中枢血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突聋与内耳及听觉中枢血供的关系.方法 突发性耳聋患者20例(共26耳),健康对照者20例(共40耳).所有受试者均经电测听力初诊和MRI检查,MRI序列包括弥散成像(DWI)、灌注成像(PWI)、血管成像(MRA)和内耳水成像(FIESTA).结果 ①对照组20例中(共40耳),常规MRI、DWI、PWI均表现为正常.FIESTA序列中,有5例(7耳)表现为听神经与小血管关系相贴近,未见明显听神经受压迂曲、变形.②所有病人常规扫描及DWI均呈正常表现,排除听觉中枢皮层梗塞和脑干梗塞.③突发性耳聋患者20例中(共26患耳),其中8(8/20)例(共12耳)在FIESTA中表现为相应的听神经脑池内段与小血管关系密切,其中相靠近4耳,密切接触6耳,血管明显推移神经2耳.PWI显示有7(7/20)例病人出现颞叶脑局部血流量较对侧下降(12.5%~46.5%),脑血容量正常.结论 突发性耳聋与内耳及听觉中枢的血供关系密切,改善其血供有利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5.
前列腺增生症核磁共振(MRI)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BPH的MRI表现及病理类型与尿路梗阻程度的相关关系以期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有所帮助。方法:2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BPH在术前均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分析其MRI信号和体积,形态及病理类型与梗阻程度的关系,结果:球形增大,尤其中后叶为主突入膀胱及平滑肌型BPH易导致完全性尿路梗阻,平滑肌型的T2信号均匀,腺体硬,易压迫后尿道,导致尿路梗阻,腺瘤型及混合型的T2高信号中,可见更高信号“星点”。结论:(1)MRI对判断肥大的前列腺形态,突入膀胱情况较好:(2)根据T2信号出现高信号的同时又出现了更高信号的“星点”状的影像,并可以推测病理类型,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化率(DSC)MR灌注成像对兔脑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脑微循环的变化规律并尝试其预测CO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获得静态吸入法CO染毒前和染毒后1 h、3 d、5 d、7 d的5个时间点兔脑29只,根据临床出现迟发性脑病症状分未出现组(21只)和出现组(8只)。在海马层面放置感兴趣区(ROI)测量5个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信号强度恢复率(PSR)。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染毒前和染毒后1 h、3 d、5 d CBV、CBF、MTT、TTP和PSR值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后7 d CBV、CBF、MTT、TTP和PSR值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 d灌注值对迟发性脑病有预测价值,CBV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85.71%、89.66%;CBF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61.90%、72.41%;MTT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25.00%、100%、79.31%;TTP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2.50%、100%、7...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对比术前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术前判断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经病理证实且有IDH1基因检测结果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术前3D-pCASL及IVIM资料,将患者分为IDH1野生组(野生组,n=51)及IDH1突变组(突变组,n=27)。野生组中41例高级别、10例低级别胶质瘤,突变组中11例高级别,16例低级别胶质瘤。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3D-pCASL参数[最大脑血流量(CBFmax)、相对CBF(rCBF)]、IVIM参数[最小真扩散系数(Dmin)、最大伪扩散系数(D*max)及最大灌注分数(fmax)]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绘制其鉴别胶质瘤IDH1突变情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2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0),野生组患者年龄高于突变组(P=0.040)、高级别胶质瘤占比高于突变组(P<0.001)。野生组肿瘤CBFmax、rCBF均高于突变组(P均<0.05),而Dmin、D*max、fmax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BFmax、rCBF鉴别胶质瘤IDH1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73,CBFmax阈值为91.28 ml/(100 g·min)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4.10%、74.50%;rCBF阈值为1.53时,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5.60%、84.30%。结论 脑胶质瘤3D-pCASL参数CBFmax、rCBF对判断IDH1基因分型具有一定效能;IVIM参数的稳定性欠佳,其价值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少见部位脑膜瘤MRI表现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少见部位脑膜瘤患者的MRI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脑实质脑膜瘤3例,侧脑室脑膜瘤2例,嗅沟脑膜瘤2例,颅骨脑膜瘤2例,鞍隔脑膜瘤1例.10例中9例为实质性,仅1例脑实质内肿瘤为囊实性.肿瘤在T1WI、T2WI信号接近脑皮层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均高于脑实质,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对邻近组织无破坏者6例;术中发现肿块血供丰富,6例肿块边界清楚,有较完整包膜,4例呈侵袭性生长.结论充分认识少见部位脑膜瘤的MRI表现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与各向异性分数(FA)在星形细胞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星形细胞瘤.根据分级将其分为良性组(Ⅰ+Ⅱ级)15例与恶性组(Ⅲ+Ⅳ级)17例.对照术前T2WI与增强T1WI,在DTI上测量肿瘤实质区、肿瘤坏死区、水肿区.DTI测量参数包括:ADC与FA.比较不同区域的DTI参数问的差异以及与良性与恶性组间的差异.获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单因素方差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肿瘤实质、中心坏死区、瘤周水肿区在ADC图上为高信号,FA图上为低信号.2组间肿瘤实质区[分别为(1363.21±361.02)×10-6mm2/s和(1053.72 ±212.81)x 10-6mm2/s,F=9.06,P=0.005]与瘤周水肿区[分别为(1535.50±163.21)×10-6mm2/s和(1785.00 ±124.65)×10-6mm2/s,F=22.79,P=0.000]的ADC值则有统计学意义.2组问中心坏死区的ADC值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995.30±497.51)× 106mm2/s和(1630.22±633.43)×10-6mm2/s,F=0.27,P=0.61].FA值则仅在瘤周水肿区(分别为0.17±0.04和0.12 ±0.02,F=17.79,P=0.000)具有差异.结论 ADC、FA值可用来鉴别星形细胞瘤的良恶性,ADC值有较好的鉴别能力.瘤周水肿在DTI鉴别良恶性星形细胞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进行对照分析。方法:34例低级别胶质瘤和31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在术前行3.0T MR IVIM-DWI和ASL扫描。数据经后处理获得肿瘤的慢扩散系数D、快扩散系数D*、快扩散容积分数f、ADC和CBF值。比较各项参数值在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间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对肿瘤的D、D*和f值与ADC和CBF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的D、f和ADC值均显著低于低级别组,CBF和D*值显著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取0.688×10-3mm2/s、D*值取2.77×10-3mm2/s时,可作为高、低级别胶质瘤分级的参考阈值;D*值的诊断效能最好(AUC=0.88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和73.5%。CBF、ADC、D、f及f×D*值的AUC分别为0.844、0.796、0.796、0.745及0.587。肿瘤的ADC值与D、f值均呈正相关,与D*值呈负相关(P<0.05);而CBF值与D*值呈正相关,与D值呈负相关(P<0.05),与f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VIM-DWI对于胶质瘤术前分级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DWI及ASL成像相比各有优势,三种检查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