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改善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的作用.方法 收集102例AP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77例.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4例)和丹红治疗组(48例),以33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常规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血流灌注成像扫描,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胰腺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对照组、MAP组、SAP组的BF分别为(344.32±88.21)、(284.56±72.62)、(235.17±73.55)ml·100 g-1·min-1,BV分别为(28.18±7.8)、(19.32±7.02)、(17.89±6.54)ml/100 g,3组依次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各组MIT及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治疗前后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丹红组治疗后BF、B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339.26±65.12)比(263.36±61.14)ml·100 g-1·min-1,(29.38±8.01)比(19.67±6.78)ml/100 g,P<0.05)].丹红组平均治疗(9.7±2.6)d,平均住院(12.6±2.7)d,均较常规组(14.5±3.2)、(18.5±5.5)d明显缩短(P<0.05).结论 AP的CT血流灌注参数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炎微循环障碍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AP对改善胰腺血流灌注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中风病是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临床疗效显著,但系统评价得到的结论却是无效或疗效不确切。针对临床实践和评价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针灸治疗中风病"病-症-位"结合的诊疗特点,即根据患者的主症明确病位所及和病变经脉辨证选穴,并阐述了针灸疗法通过致残主症的改善降低残疾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特点。提出应据此选用针对主症的金标准作为主要结局评价指标,适当结合患者自我评价,以最大程度减少偏倚、突出针灸治疗的优势,从而客观、恰当、公正地评价针灸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伴t(9;22)即Ph+微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的临床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报道1例Ph+ AML-M0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AML-M0,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析髓系抗原阳性、淋系抗原阴性;染色体核型为42,X,-X,-7,-8,t(9;22),-13[1]/46,XX[12];荧光原位杂交(FISH)证实存在t(9;22).结论 Ph+ AML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传统化疗方案对Ph+ AML疗效较差,伊马替尼在维持Ph+ AML血液学缓解(CHR)和促进分子学缓解(CMR)方面有积极作用.对于有合适供者的年轻患者来说,达CHR、CMR后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依旧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降浊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降浊饮,两组患者均给药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8.3%(P〈0.05);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降浊饮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检测1型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胰岛相关抗体及甲状腺相关抗体阳性率及其外周血Th1、Th2、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分析1型糖尿病合并AITD临床特点,探讨各细胞因子在1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型糖尿病患者63例,对照组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57例,采集静脉血,检测胰岛相关抗体、甲状腺相关抗体及IFN-γ、IL-4、IL-10、IL-17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组 IFN-γ及 IL-17表达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00.95±51.44)pg/ml vs.(340.99±39.47)pg/ml,P<0.01;(26.87±±2.47)pg/ml vs.(19.41±2.80)pg/ml,P<0.01],IL-4及IL-10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21.63±4.22)pg/ml vs.(31.49±2.42)pg/ml,P<0.01;(15.69±3.22)pg/ml vs.(24.13±2.17)pg/m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型糖尿病任一胰岛相关抗体阳性组,TPO-Ab、TG-Ab、TR-Ab阳性率均高于胰岛相关抗体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细胞因子表达无明显差异。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HbA1c水平正相关(r=0.59,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CD4+T细胞各亚群间平衡失调,Th1/Th2及Th17/Treg平衡失调,向Th1及Th17方向漂移,细胞免疫及IL-17介导的前炎症反应在1型糖尿病起病中发挥主要作用,1型糖尿病胰岛相关抗体阳性患者,具有更高的甲状腺相关抗体阳性率,可能具有更高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立大鼠膀胱过度活动模型(基线Ⅱ)。造模成功后,5个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5分钟,模型组不予电针治疗。电针后再次以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间隔时间、膀胱排尿压力、膀胱基础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的改变。结果与基线Ⅰ相比,基线Ⅱ时各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缩短(P〈0.01)、膀胱排尿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显著下降(P〈0.01)。电针干预后,各组排尿间隔时间较基线Ⅱ均显著延长,仅次髎/中髎组与基线Ⅰ比较差异不显著,并且其增加值显著大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1,或P〈0.05)。次髎/中髎组电针后膀胱排尿压力较基线Ⅱ显著升高(P〈0.05)、与基线Ⅰ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5)。结论次髎、中髎可有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此抑制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人CD19基因过表达的K562细胞株(CD19-K562)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 克隆人CD19基因构建MigR1-CD19反转录病毒载体,转入Plat-A包装细胞,病毒上清转染K562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CD19基因和蛋白表达,体外反复传代获得CD19-K562稳定转染细胞株,锥虫蓝染色,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碘化丙啶(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D19-K562细胞株皮下接种NOD-SCID小鼠并经体内外传代后建立移植瘤亚系CD19-K562-a,建立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应用反转录PCR、瑞特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验证CD19-K562-a细胞性质.结果 成功建立了人CD19-K562细胞稳定株,CD19阳性率(99.80±0.17)%.CD19-K562细胞增殖、凋亡未受转染及传代影响.CD19-K562细胞稳定株皮下接种NOD-SCID小鼠后经体外结合体内传代建立移植瘤亚系CD19-K562-a,其CD19阳性率为(99.78±0.04)%,CD19-K562-a和CD19-K562细胞均呈未分化形态.CD19-K562-a皮下接种NOD-SCID小鼠成功建立移植瘤模型,CD19-K562-a瘤体CD19基因表达强阳性.结论 通过构建MigR1-CD19重组载体获得CD19基因过表达的K562稳定转染细胞株(CD19-K562),同时采用体外结合体内传代建立稳定成瘤的NOD-SCID小鼠移植瘤亚系CD 19-K562-a并成功建立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相似文献   
108.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hospital mortality and factors affecting in-hospital mortality for patients with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TGA) undergoing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ASO).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4 and December 2007, ASO was performed in 169 patients [129 male, 40 female; mean age (11.71± 26. 3) months] with TGA.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 group( n = 56): TG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 an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group (n = 113 ):TGA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Results The overall in-hospital mortality was 11.24% (19/169). The yearly in-hospital mortality was similar between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 group an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group.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rioperative treatment, the in-hospital mortality decreased from 16.67% in 2004 to 3.92% in 2007.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body weight ≤3 kg( OR:4. 571, P =0. 0409), complicating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R:4. 444,P =0. 0406), complex TGA( OR:4. 321 ,P =0. 0140), coronary anomalies( OR:4. 867,P =0. 0104) and non-type A coronary arteries( OR:3. 045,P =0. 0243)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poor early postoperative survival. Conclusion Body weight ≤3 kg,complicating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complex TGA, coronary anomalies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increased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ransposition of TGA and undergoing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调查吉林省5家中小医院普外科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由于营养风险而引起的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住院时间等,观察营养支持对普外科胃肠道疾病手术患者,晦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在本项队列研究中,收集了吉林省长春地区、松原地区、白城地区等5家中小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普外科住院患者4349例,排除年龄〈18或〉80岁、住院时间不足24h或次日8时前手术、神志不清、拒绝参加本研究、不符合预定诊断的、符合预定诊断且未手术的病例后405例的住院患者的资料,资料主要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情况、手术名称、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上述地区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405例,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为170例,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为235例,总并发症26例,有营养风险患者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后并发症发生率4.9%,未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7%;平均住院时间13d。结论营养支持可减少有营养风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无营养风险应用营养支持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癫癎患儿的抑郁、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的共患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42例8~16岁不同类型癫癎患儿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对100例正在服药的患儿进行美国癫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问卷测试,观察共患情绪、行为障碍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癫癎患儿情绪、行为障碍症状的共患率:142例癫癎患儿,共患一种或以上情绪、行为障碍者82例,占57.7%,其中抑郁、焦虑障碍及ADHD症状患病率分别为14.8%、44.4%及17.6%.(2)情绪、行为共患病的影响因素:共患病与性别、年龄及与癫癎疾病相关诸因素均无明显相关,共患病间存在相互影响.(3)共患病对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共患病组患儿总的生活质量及7个分项的分值均明显低于无共患病组(P<0.05).结论 癫癎儿童的抑郁、焦虑障碍及ADHD共患率颇高,与性别、年龄及癫癎疾病相关诸因素无明显相关,共患病间可互为影响因素,共患病是导致癫癎患儿生活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应对癫癎患儿进行全面的神经心理评估,在控制发作的同时治疗共患的情绪、行为障碍,以提高癫癎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