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BMP-2 、OPN 、VEGF 的表达在骨肉瘤肺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斌  杨述华  王渝  余理瑶  杨操 《肿瘤防治研究》2007,34(4):270-273,318
 目的 研究BMP-2、OPN、VEGF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骨肉瘤肺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3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骨肉瘤病例中BMP-2、OPN、VEGF的表达。结果 ①BMP-2、OPN和VEGF的阳性表达均定位于细胞胞浆,BMP-2、OPN和VEGF在53例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26%(33/53)、50.94%(27/53)和67.92%(36/53)。②在已发生肺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BMP-2、OPN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3%(12/13)、76.92%(10/13)和92.3%(12/13),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的骨肉瘤组织中BMP-2(52.5oA,21/40)、OPN(42.5%,17/40)和VEGF(60%,24/40)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者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发病时间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是否肺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BMP-2、OPN及VEGF在骨肉瘤中有着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并与骨肉瘤肺转移密切相关,BMP-2的表达分别和OPN、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4l例骨巨细胞瘤组织、17例骨质增生骨组织、11例异位骨化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进行检测和定位,并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hTERT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端粒酶hTERT基因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阳性率为41.5%(17/41),表达强度与骨巨细胞瘤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低分化肿瘤>中分化肿瘤>高分化肿瘤,端粒酶hTERT细胞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分布定位一致.17例骨质增生骨组织、11例异位骨化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原位分子杂交是检测端粒酶亚单位hTERT的有效方法,在骨巨细胞瘤细胞水平检测端粒酶hTERT基因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骨巨细胞瘤发展和维持中端粒酶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能存在端粒酶以外的机制导致肿瘤细胞永生化.  相似文献   
103.
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正外伤性肘内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寻找简易手术及内固定方法矫正外伤性肘内翻。方法 采用外侧直切口 ,截骨之前将 2根克氏针经外侧髁插入至远侧截骨线 ;采用楔形不完全截骨 ,保留内侧骨皮质 ,沿截骨线钻数个小孔 ,然后去除三角形骨块 ,用手法折断内侧骨皮质 ;在外翻位加压 ,同时前臂旋后和肘关节屈曲位直到角度满意后将远端克氏针送入近侧截骨线至内侧骨皮质。术后用石膏托外固定患肢于屈肘 90°位l~l 5个月。结果  6 4例患者畸形均矫正并有平均 4 2°提携角。无神经损伤或感染等并发症。随访 1~ 5年 (平均 3 6年 ) ,无一例再次复发。结论 该技术操作简单 ,损伤小 ,手术并发症少 ,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4.
pCD—rbFGF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构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真核表达质粒,并探讨应用bFGF基因治疗骨科各种疾患的可能性,将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cDNA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CD-rbFGF,通过Lilfectin介导将pCD-rbFGF转染成骨细胞,经免疫组化检测症帝兔成骨细胞获得了bFGF的瞬时表达,提示该bFGF圩真核表达质粒有效,可用于进一步基因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05.
叶树楠  杨述华  杨操  许伟华 《肿瘤防治研究》2005,32(5):305-307,310,324
 目的 观察以转铁蛋白-多聚乙烯亚胺(Transferrin-polyethylenimine,Tf-PEI)为靶向性载体,体内转染小鼠白细胞介素12(murine interleukin-12,mIL-12)基因,治疗裸鼠骨肉瘤模型的疗效。方法 以Tf-PEI为载体,体外转染mIL-12基因入人骨肉瘤细胞,并以游离转铁蛋白竞争性拮抗Tf-PEI,观察基因表达情况。将Tf-PEI包裹mIL-12基因直接注入荷瘤裸鼠的肿瘤局部,检测此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和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 Tf-PEI可以靶向性的将mIL-12基因导入人骨肉瘤细胞。在Tf-PEI/DNA治疗组小鼠的肿瘤局部,mIL-1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脾细胞NK活性增强。结论 Tf-PEI是一种高效率的肿瘤靶向性基因转染载体,它可以成功的将mIL-12基因导入裸鼠骨肉瘤模型,mIL-12基因治疗可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6.
端粒酶hTERT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52例骨肉瘤组织、17例骨质增生骨组织、11例异位骨化组织和10例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进行检测和定位,并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hTERT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端粒酶hTERT基因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2.7%(43/52),表达强度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端粒酶hTERT基因细胞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分布定位一致.在骨质增生骨组织、异位骨化组织和正常骨组织中端粒酶hTERT基因的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原位分子杂交是检测端粒酶亚单位hTERT的有效方法,在骨肉瘤细胞水平检测端粒酶hTERT基因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骨肉瘤发展和维持中端粒酶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能存在端粒酶以外的机制导致肿瘤细胞永生化.  相似文献   
107.
GDF-5在大鼠肢体早期发育中的表达规律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生长分化因子-5(GDF-5)在大鼠肢体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GDF-5调控肢体发育的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GDF-5在大鼠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肢芽组织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鼠胚胎肢体发育的早期阶段GDF-5mRNA呈持续表达,其中在胚胎13、14d(E13、E14)呈高表达,继而表达减弱,GDF-5蛋白表达规律与mRNA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GDF-5在大鼠胚胎早期肢体发育中对调控软骨发育和关节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回顾性分析髓心减压及异体螺纹骨笼结合脱钙骨基质和自体骨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73例78髋,男50例53髋,女23例25髋;年龄27~49岁,平均37岁。采用侧方小切口入路,行髓心减压及异体螺纹骨笼结合脱钙骨基质和自体骨植入术。术后预防性静脉给予抗生素及抗凝治疗;3周内禁止负重,3周后可部分负重,然后逐步过渡至完全负重。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术后患髋功能的改善情况;术后3、6、12、18及24个月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股骨头修复情况及有无坏死进展。结果57例59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5年,平均3.5年。术后24个月进行疗效评估,优40例41髋,良8例9髋,可4例4髋,差(手术失败)5例5髋手术失败的5例患者中SteinbergⅡB期2例、IIC期3例。患者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0~75分,平均(63.5±6.6)分,提高至术后的32~100分,平均(81.1±17.2)分(t=17.6,P=0.0026),其中手术失败患者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1~61分,平均(53.6±3.9)分,降至术后的32~47分,平均(39.64-3.6)分(t=11.2,P=0.06)。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示术后24个月手术成功率为87.2%。X线片表现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基本相符。结论髓心减压及异体螺纹骨笼结合脱钙骨基质和自体骨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适合于SteinbergI、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109.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1990年12月至1999年6月对16例一期行金属-聚乙烯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患者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处理髋臼骨缺损的方式包括:(1)髂骨填充骨缺损(3例),(2)骨水泥填充骨缺损(5例),(3)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髋臼(8例),后两种方式均属骨水泥型。16例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全部行髋臼翻修,其中10例同时行股骨柄翻修。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7.7年,平均5.9年。Harris评分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范围,62-75分,平均68分,升至术后的90—94分,平均91分。随访中均未出现假体旁透亮线、假臼杯水平或垂直移位和骨溶解等征象。共有4例出现并发症,包括异位骨化2例,脱位2例,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进行髋部骨性结构的重建,是全髋关节翻修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估全踝关节置换术(total ankle replacement,TAR)治疗继发性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6年5月行TAR的18例患者,男2例,女16例;年龄52~66岁,平均61岁;病程9个月-18年。其中骨关节炎5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无效,且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术后患者定期随访,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年,平均5.4年;其中16例获得满意疗效。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评分,由术前的27~53分,平均(41.5±6.8)分,提高至术后的60—91分,平均(74.6±9.7)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的5~10分,平均(8.4±2.1)分改善至术后的1~4分,平均(2.3±0.9)分。无一例患者需行踝关节融合术或踩关节翻修术。影像学评估,16例假体位置稳定、无下沉迹象,2例在胫骨假体和骨质接触发生气球样骨溶解,但无任何症状。结论TAR可用于治疗踝关节炎。尽管TAR的中期随访效果比较满意,但TAR仍属较新技术,其远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