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6篇
  免费   609篇
  国内免费   271篇
耳鼻咽喉   156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39篇
口腔科学   81篇
临床医学   1739篇
内科学   240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3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35篇
综合类   3485篇
预防医学   704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1259篇
  14篇
中国医学   904篇
肿瘤学   9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512篇
  2012年   725篇
  2011年   820篇
  2010年   744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961篇
  2007年   693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619篇
  2004年   471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348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丽  石增成  王雪 《山东医药》2002,42(20):17-18
20 0 0年 1 0月~ 2 0 0 1年 1 2月 ,我们测定了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与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肺静脉、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肺动脉压、房室内径等指标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或住院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63例 ,根据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 ( FS)分为两组。 A组 (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组 ) 30例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30~ 74岁 ,平均 ( 5 3.2± 6.3)岁 ;LVEF<5 0 % ,FS<2 5 %。B组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组 ) 33例 ,男 2 3例 ,女1 0例 ,…  相似文献   
102.
高血压病非对称性室间隔增厚与对称性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例高血压病非对称性室间隔增厚(AST)与对称性左室肥厚(SLVH)患者的左室结构参数和心功能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两组病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合并左室扩大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无明显相关.提示高血压病AST与SLVH在发展过程中以及在发病机理上无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3.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 LVH关系.方法 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服药10~14周、20~26周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变化,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组均能有效降压,效果相当(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均能逆转LVH.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P>0.05),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流速比值(E/A)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非洛地平组虽有LVM下降(P<0.05),但LVMI、E/A无明显变化(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Ang Ⅱ显著上升(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10~14周Ang Ⅱ明显下降(P<0.01),20~26周Ald升高,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与10~14周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组Ang Ⅱ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Ald浓度明显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Ald逃逸发生率36%,有逃逸者LVH逆转较差.结论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降压效果相当.3组对LVH均有逆转作用.缬沙坦、苯那普利作用优于非洛地平.缬沙坦长期应用无Ald逃逸.非洛地平治疗期间对血浆Al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4.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分为无症状与有症状两个阶段,前者有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依据。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但无典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症状。心功能尚属NYHAI级,是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的前期,如不进行有效治疗,迟早会发展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05.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是临床上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是反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也是远期发生心脏性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 ,细胞外基质合成或降解代谢失衡在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最主要酶系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是其内源性特异性抑制剂。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及表达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δ在高密度脂蛋白介导的细胞胆固醇流出中的作用。取新鲜抗凝血浆 ,用超速离心机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收集密度为 1 .0 6 3~ 1 .2 1 0组分。U937细胞用 5 0~ 4 0 0nmol L反义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δ预处理细胞 1 2h。培养U937细胞与 0 .2 8mCi L [3H] 胆固醇乙醇液共孵育 2 4h ,15 0 0r min离心 1 0min ,收集细胞 ,PBS漂洗 2次 ,RPMI 1 6 4 0重悬细胞 ,加HDL继续培养 0~ 4 8h。液体闪烁计数仪测细胞相对放射活性。Westernblot检测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δ蛋白表达水平。不同浓度HDL处理后细胞胆固醇流出具有明显差异 ,呈剂量 -效应关系。用 1 0 0nmol L反义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处理 2 4h后 ,HDL介导的细胞胆固醇流出减少 (4 5 78± 2 0 6 ) ,与对照组 (4 0 2 4± 385 )比较差别有显著性。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ciglitizone预处理后 ,HDL介导的细胞胆固醇流出增加 ,用 0、2 5、5 0、1 0 0、2 0 0 μmol Lciglitizone处理的放射活性分别为 4 371± 2 4 3、386 9± 2 1 2、346 9± 2 0 9、31 5 6± 31 5和 30 2 0± 2 96。反义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δ处理后 ,HDL介导的细胞胆固醇流出略有增加 ,处理浓度达 4 0 0nmol L时的放射活  相似文献   
107.
<正>摘要目的后期增强(LE)多层CT(le MDCT)可以用来观察肥厚性心肌病(HCM)的心肌(内部)纤维化。LE与不良心脏病变有关。本研究重点是通过le MDCT显示可能与LE  相似文献   
108.
左心室功能评估对心脏疾病的诊断、风险分层、治疗及预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心脏CT血管成像(C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成像技术,目前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也能获取左心室容积和功能方面的信息。64层及以上的多层螺旋CT(MSCT)可一站式评价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功能,无需对比剂和辐射的重复暴露,心功能分析结果可重复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重度BPD(sBPD)指早产儿吸入氧气治疗至少28天,在矫正胎龄36周时需吸入氧浓度>30%或应用正压通气。sBPD可引起患儿后期死亡、心肺功能不全、生长不良、认知落后和运动发育迟缓等。随着我国极早产儿救治成活率的提高,sBP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不同患儿病理生理机制不一,引起疾病的表型存在较大差异,给临床诊治带来相当大的挑战。近年国内外诊疗共识均提出,以多学科团队合作对sBPD患儿进行综合管理。本文主要介绍中-重度肺实质性病变、大气道疾病和肺动脉高压三种表型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呼吸支持策略、气管造口术和肺动脉高压的管理。新生儿科医师加强对sBPD的关键病理生理和表型特征的认识,建立多学科团队会诊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有望进一步提高sBPD患儿的存活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评价经皮房间隔穿刺(TSP)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左侧旁道所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6例左侧旁道PSVT患儿选择TSP实施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治疗。回顾性总结患儿年龄、性别、体重、TSP透视时间、辐射剂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TSP及射频消融手术。患儿年龄2~15岁,平均为(8.31±3.59)岁,体重17~77 kg,中位数为30.50 kg,TSP透视时间中位数为2.50 min,辐射剂量平均为(12.83±1.89) mGy/m2和手术时间平均为(116.50±40.64) min。术中及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未见房间隔残余缺损、心律失常复发、瓣膜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TSP可顺利完成儿童左侧旁道PSVT的消融治疗,临床效果好,操作安全可行,可在儿科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