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5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82篇
综合类   415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83篇
  3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前列腺炎性疼痛与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CFA)刺激SD大鼠前列腺,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不同时间段大鼠相应脊髓节段(L6和S1)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CFA刺激大鼠前列腺后3、10、28天,L6、S1脊髓背角浅层和深层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结论胶质细胞活化在前列腺炎性疼痛的神经病理过程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慢性前列腺炎引起排尿症状的神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引起排尿症状的神经机制.方法 电刺激大鼠前列腺,记录膀胱的肌电活动及其在神经封闭、植物神经切除后的变化.结果 电刺激大鼠前列腺时在膀胱肌层可记录到较稳定的波形呈慢波的肌电活动波.利多卡因阻滞前列腺组织内的神经传导后,可使膀胱肌电活动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与阻滞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改用生理盐水前列腺注入前后各时段波幅和潜伏期均无显著变化(P>0.05);颈髓横断后对膀胱肌电活动无显著影响.破坏同侧T13~L5交感神经干后对膀胱肌电活动有显著影响;而同侧L6~S3副交感神经切断后,膀胱肌电活动波基本消失.结论 前列腺与膀胱间存在神经反射,可能为脊髓固有的神经反射,通过此反射慢性前列腺炎时可以引起膀胱功能改变进而引起排尿症状.  相似文献   
103.
患者,男,68岁,高血压病史7年,因突然摔倒,喷射性呕吐1小时于1997年4月9日入院。体检:呼吸16次/分,血压28/18KPa,神清合作,颈无抵抗,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闭目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阳性,病理反射未引出,1997年4月9日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可见约7.5ml出血灶。入院后经控制血压、降颅压等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入院后第3天患者打喷嚏后即出现腹痛、腹胀,查体:腹膨隆,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下腹为著,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腹穿抽出血性不凝液,送检红细胞(?),白细胞十,未见食物残渣。鉴于病人约5小时无尿,下  相似文献   
104.
逼尿肌不稳定的机制研究——神经源性?肌源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逼尿肌不稳定(DD)的产生机制,利用能量化调节肌张力和长度的体外肌条试验装置,对膀胱出口梗阻(BOO)和骶髓上脊髓横断(SCD)后DI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和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①逼尿肌在适当的张力负荷下均可出现自发性兴奋和收缩;②DI逼尿肌在较小的张力负荷下即出现兴奋和收缩;在同等张力下DI逼尿肌自发兴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副尿肌;③M受体拮抗剂、ATP和VIP对正常逼尿肌以及DI逼尿肌的自发兴奋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④M受体兴奋剂能显著增加逼尿肌的自发兴奋和收缩频率。提示逼尿肌自身兴奋性增加在DI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这种自发性并不依赖于M受体、ATP和VIP等神经因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β肾上腺受体(β-AR)及其亚型(β 3-AR)在膀胱出口梗阻(BOO)型逼尿肌不稳定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BOO型逼尿肌不稳定(DI)动物模型,离体逼尿肌条拉力实验观察逼尿肌不稳定时ISO和选择性(β3-AR)激动剂BRL37344A对逼尿肌舒张功能的影响,采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BOO型逼尿肌不稳定和稳定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逼尿肌β及β 3-AR的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ISO和BRL37344A对逼尿肌的松弛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对不稳定膀胱组的作用强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梗阻后稳定组(P<0.05),梗阻后不稳定组β-AR密度(Bmax)较正常对照组及梗阻后稳定组明显降低,结果分别是66.23±6.39fmol/mg蛋白、85.8±57.53fmol/mg蛋白和81.36±6.72fmol/mg蛋白,β 3-AR密度梗阻后不稳定组同样较对照组及梗阻后稳定组明显低,结果为42.34±3.16fmol/mg蛋白、61.02±6.38fmol/mg蛋白和60.17±5.72fol/mg蛋白,三组动物之间β-AR和β3-AR的K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逼尿肌不稳定时β-AR激动剂松弛逼尿肌的作用减弱,β-AR密度变化可能参与大鼠BOO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高选择性β3-AR激动剂可能用于不稳定膀胱治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比较金丝桃属药用植物有效部位的含量,为筛选新的药用品种及其品质定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丝桃属4组7种1亚种药用植物中,总金丝桃素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该属8种植物中,金丝桃组和地耳草组的两种植物几乎不含金丝桃素,而在检出金丝桃素的贯叶连翘组和遍地金组中,以贯叶连翘含量较高。在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中,所测样品的含量在2%-4%之间,其中以川滇金丝桃含量最高。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评估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的早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分析引起并发症的各种因素。方法 对我院自1980年1月至2000年12月行经尿道电切的膀胱肿瘤患者1136例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估其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产生因素及其与肿瘤特性的关系。结果 66(5.8%)例患者曾发生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43(3.8%)例表现为出血;18(1.6%)例膀胱穿孔,其中14(78%)例为腹膜外型穿孔,4(22%)例为腹膜内型穿孔。43例出血患者19例行经尿道内穿镜下电凝止血,24例中患者在膀胱内血凝块冲洗干净后经保守治疗恢复;18例穿孔患者2(11%)例经开放手术治疗,16(89%)例患者经常规则治疗(包括腹腔及下腹部经皮引流)痊愈。未发现膀胱外肿瘤细胞种植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与肿瘤大小及数目显著相关,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及生长部位相关不显著。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为出血;其次为膀胱穿孔。膀胱穿孔的处理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不会发生肿瘤细胞种植;大的肿瘤及多发肿瘤电切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8.
常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其应用:尿流动力学系列讲座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尿流动力仪尿流动力仪是开展尿流动力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设备。了解尿流动力仪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有较大的帮助。最早的尿流动力学检查设备十分简单,将置入原路腔内的测压管与一垂直放置的有刻度的玻璃管相连,即可读取压力值;用一秒表记录尿流时间,用尿流时间除以所排出的尿量即获得平均尿流率。现代尿流动力仪一般均包括有传感器、电信号处理系统、灌注泵及记录装置。传感器:将压力和流率信号转化成电信号,通过信号转换和放大后输入到记录系统,压力和流率值越大,电信号越强,记录到的曲线幅度越高。压力传感器一般多…  相似文献   
109.
110.
姚春祥  宋波 《腹部外科》1993,6(2):82-83
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六十年代以前临床常用剖腹探查术,以便术中寻找病变。七十年代后,由于纤维内窥镜、介入放射医学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探查术日趋减少。然而由于病情不允许或医院条件有限,有些病例仍然需紧急探查。但是,这种探查术必须按正规操作步骤进行,做到全面、系统、细致,以避免手术的盲目性。本文报告3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探查失误教训,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