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CK5和CK20的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从而鉴别膀胱癌亚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8年9月于我院泌尿外科行膀胱癌根治术的患者149例,制备了包含149例膀胱癌组织及62例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5、CK20及CD44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比较各分子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进行分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联合CK5和CK20表达形成CK5~+CK20~+、CK5~+CK20~-、CK5~-CK20~+及CK5~-CK20~-4个亚型;①针对所有膀胱癌患者:149例膀胱癌组织中85例CK5~+(57.0%),82例CK20~+(55.0%)及96例CD44~+(64.4%);62例癌旁组织中56例CK5~+(90.3%),32例CK20~+(51.6%)及36例CD44~+(58.1%);癌与癌旁中CK5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K20和CD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650和P=0.384);CK5与CK20的表达呈负相关(r=-0.294,P0.001),CK5与CD44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8,P0.001);Kaplan-Meier结果表明CK5~-CK20~+亚型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差于其他3种亚型;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病理分期、淋巴结阳性、CK5~-CK20~+亚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②针对化疗膀胱癌患者:4个亚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CK5与CK20的表达可鉴别膀胱癌亚型,其中CK5~-CK20~+亚型预后最差;亚型与化疗耐药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对牙槽突裂植骨术后进行三维结构定量分析并探讨牙槽裂移植骨吸收的特点。方法:35例患者均在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进行CBCT扫描,对牙槽突裂移植骨体积三维方向分割测量,并计算移植骨量比率。结果:移植骨量比率在牙槽嵴顶,鼻底以及腭侧部位减少较为明显。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术后3月,术后6月基本稳定。结论:CBCT及其相关软件分析可对移植骨的三维结构进行精确的定位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膀胱癌薄层螺旋CT与病理诊断结果,评价薄层CT增强扫描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ProSpeedⅡ螺旋CT机,对5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盆腔平行扫瞄、动脉期静扫、静脉期增强薄层扫描。比较薄层螺旋CT分期与病理分期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58例患者螺旋临床CT分期:T1期9例,T2a期19例,T2b期14例,T3期8例,T4期8例,病理分期:pT1期12例,pT2a期17例,pTb期212例,T3期11例,pT4期6例。CT扫描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有明显优势。结论薄层CT增强扫描用于膀胱癌术前诊断分期,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1]。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内科标准化治疗后仍存在部分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本研究在标准化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脑心清片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观察其临床疗效,以探讨能否有效改善心绞痛发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符合标准的2012年6月-2014  相似文献   
5.
陈志文 《中外医疗》2013,32(7):127-128
目的观察胃妙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近、远期疗效,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以2008年5月—2011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病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同时辅以口服胃妙汤。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12个月,比较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妙汤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病,可以获得较满意的近、远期疗效,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男性创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79例诊断为创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2例Ⅰ期行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57例行带血管蒂阴囊皮瓣后尿道成形术.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15 min(90~14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5 ml(100~300 ml).无一例需术中输血.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12 ~24个月),422例行尿道吻合术的患者中,386例排尿通畅,36例排尿不畅的患者中,再次行排泄性尿道造影提示21例是因为吻合口瓣膜形成,15例因局部存在狭窄环,行尿道瓣膜切除或狭窄环内切开术,术后恢复良好.57例行后尿道成形术患者中,45例排尿通畅;9例患者出现前尿道与皮管吻合口狭窄,其中4例行尿道扩张后好转,5例行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好转;3例出现皮管与后尿道或膀胱颈吻合口狭窄,其中1例经尿道扩张后好转,2例行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好转.结论 Ⅰ期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是治疗创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主要方法,病情不允许时可行后尿道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种尿道假道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32例男性尿道假道患者(年龄15~58岁,平均32岁)的外科治疗资料。3例为行膀胱镜检查致尿道假道2,例为人为插入金属异物致尿道假道,6例为导尿使用金属探条致尿道假道2,1例为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致尿道假道,术前均行尿道造影和输尿管镜尿道检查。10例行腔镜手术(假道长度〈2cm)2,2例行开放手术(假道长度〉2cm)。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36.6个月。结果 26例排尿满意,无尿失禁及排尿困难,术后需定期行尿道扩张5例1,例因排尿困难再次手术。结论尿道假道多因对尿道狭窄盲目行尿道扩张所致,可引起患者明显的排尿困难,对于长度较短的假道(〈2cm)可采用腔镜手术充分切开假道,对于较长的假道(〉2cm),建议采用开放手术,分离找到真道后重新吻合以恢复患者的正常排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对其合并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方法选择415例前列腺炎继发ED的患者进行单纯针对前列腺炎的治疗,通过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评价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采用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IIEF-5)评分评价ED的治疗效果。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经综合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前列腺炎治愈或好转后,IIEF-5评分显著增加,部分患者勃起恢复正常,中、重度ED患者显著减少,性欲下降患者明显减少,少数有射精障碍的患者得到改善。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使大部分患者并发的ED明显改善,而对少数前列腺炎好转后ED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可联合应用PDE5i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回结肠和回肠正位膀胱替代术的临床观察,重点评价两种术式的尿控及其对上尿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2002~2006年期间行标准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行正位膀胱替代术中选取获得随访的膀胱癌患者31例,其中17例采用回结肠新膀胱重建术(Le Bag术),14例采用回肠新膀胱重建术(Studer术)。术后3个月内(近期)和3个月后(远期)观察相关并发症和尿控情况,并行尿动力学检查和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结果:回结肠新膀胱组手术后并发症率为11.8%(2/17);回肠新膀胱组并发症率为14.3%(2/14)。虽然回结肠新膀胱组3个月后白天完全获得尿控76.4%(13/17).低于回肠新膀胱组92.8%(13/14),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而夜间社会性尿控回肠新膀胱组7I.4%(10/14),显著高于回结肠新膀胱组35.3%(6/17)。尿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组间的尿流率、功能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和新膀胱压力无明显差异,但回结肠新膀胱组容量高于回肠新膀胱组,而顺应性则低于回肠新膀胱组。此外。回结肠新膀胱组的上尿路扩张发生率为11.8%(2/17),略高于回肠新膀胱组0(0/14)。结论:虽然回结肠新膀胱在近期能获得较大容量,但由于回结肠新膀胱顺应性较回肠新膀胱低,因而在获得满意的尿控和对上尿路的保护上,回肠新膀胱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