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34篇
  免费   4005篇
  国内免费   2373篇
耳鼻咽喉   314篇
儿科学   563篇
妇产科学   417篇
基础医学   3884篇
口腔科学   447篇
临床医学   8353篇
内科学   6128篇
皮肤病学   355篇
神经病学   2157篇
特种医学   47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97篇
外科学   3497篇
综合类   17838篇
预防医学   3612篇
眼科学   545篇
药学   8087篇
  103篇
中国医学   4129篇
肿瘤学   2819篇
  2024年   403篇
  2023年   1308篇
  2022年   1668篇
  2021年   1820篇
  2020年   1792篇
  2019年   1655篇
  2018年   901篇
  2017年   1358篇
  2016年   1479篇
  2015年   1913篇
  2014年   2918篇
  2013年   2859篇
  2012年   3717篇
  2011年   4129篇
  2010年   3675篇
  2009年   3596篇
  2008年   4261篇
  2007年   3821篇
  2006年   3460篇
  2005年   4078篇
  2004年   4109篇
  2003年   3802篇
  2002年   2621篇
  2001年   1768篇
  2000年   1118篇
  1999年   736篇
  1998年   662篇
  1997年   551篇
  1996年   419篇
  1995年   456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预防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15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接受早期低分子肝素用药及预防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用药及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术后DVT发生率及血小板、血红蛋白值。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1例(1.33%),对照组为6例(8.00%)(χ2=5.002,P=0.025)。入院时、术前两组血小板、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7d血小板值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0、0.730,P0.05)。观察组患术后1、7d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对照组(t=2.187、2.860,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为接受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同时提供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血小板、血红蛋白值,降低术后DVT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2.
103.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减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和改善临床症状的最有效策略。临床上,存在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大血管再通后,仍存在心痛症状。在PCI围术期常伴随着氧化应激、炎症、钙超载、内皮功能损害、血栓阻塞等不良事件,氧化应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PCI的再灌注时期,活性氧(ROS)的爆发可引发线粒体能量传递链异常和细胞离子稳态失衡,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高,白蛋白漏出,白细胞和血小板黏附,血管狭窄。传统中医将PCI术后再狭窄纳入"胸痹"等范畴,气血的运行与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当气血运行不畅,心脏的生血、行血的功能受阻,造成气虚血瘀,从而造成机体虚损。目前,普罗布考和替格瑞洛等临床一线用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忽略了"本虚邪实"的机体现状,无法协调机体气血阴阳五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从氧化应激在PCI损伤的现代医学分子研究出发,结合中医认识,总结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冠状动脉介入损伤的治疗提供候选药物及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为特征的病变,它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因此亟待寻找早期诊治AD的方法。目前,神经影像新技术和分子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如对海马、灰质等的测量与基因检测等,都对AD的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关于影像技术和分子检测技术在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AD的预防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索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小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机制。方法:本研究以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小儿COVID-19的可行性为切入点,首先对四季抗病毒合剂的临床用药进行meta分析,然后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抗炎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对新型冠状病毒3CL水解酶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四季抗病毒合剂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具有治疗COVID-19潜力的复方。通过构建的"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筛选得到与干预COVID-19相关的活性成分88个,相关靶点24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酮类成分是四季抗病毒合剂中主要的抗病毒成分。结论:综合结果预测,四季抗病毒合剂可通过调控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缓解病毒感染诱发的全身免疫反应和炎症效应,达到"治标"作用;还可能通过抑制3CL水解酶,达到干扰病毒复制的"治本"作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范梦月  刘静  孙蓉 《中草药》2020,51(9):2297-2306
目的筛选藿朴夏苓汤治疗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湿邪郁肺证的物质基础,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查阅文献及临床报道分析藿朴夏苓汤与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的方证关系。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藿朴夏苓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将活性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分子对接,根据结合能筛选与两者均有较好结合作用的核心成分。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关键成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核心靶点的GO分析,Cytoscape软件Clue GO插件进行Pathway、KEGG富集分析。结果方证关系分析藿朴夏苓汤用于治疗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筛选出藿朴夏苓汤中潜在作用成分12个,核心靶点67个。其中通草中的通脱木皂苷元Ⅰ,茯苓、猪苓中的过氧麦角甾醇,半夏中的黄芩苷与SARS-CoV-2 3CL水解酶、ACE2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Pathway、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藿朴夏苓汤中12个潜在作用成分参与调节刺激反应、信号转导、细胞死亡等生物过程以及白介素信号通路、癌症EGFR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编程性细胞死亡途径、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藿朴夏苓汤以化湿解毒、宣肺透邪治疗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患者,菲酮、黄芩苷、酸枣仁皂苷、啤酒甾醇、常春藤皂苷元、过氧麦角甾醇、柠檬二烯醇、麦角甾-7,22-二烯-3-酮、通脱木皂苷元Ⅰ、泽泻醇B-23-醋酸酯、泽泻醇B、新橙皮苷可能为其主要的物质基础,通过阻断SARS-CoV-2病毒蛋白合成,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通过调控白介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左金丸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左金丸化学成分,筛选并预测其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疾病数据库中与Hp感染相关的作用靶点,构建左金丸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互网络,获得左金丸抗Hp的特征性基因;通过DAVID6.8数据库对上述特征性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hubba筛选出左金丸抗Hp感染的关键靶点。结果通过TCMSP筛选、预测得到左金丸32个入血活性成分和197个作用靶点。GO分析共得到199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包含炎症反应、RNA信号转录、信号传导等152条,细胞组分包含细胞核、细胞外基质、蛋白复合物等19条,分子功能包含细胞因子活性、DNA结合、ATP结合等28条。KEGG分析结果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周期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65条通路与左金丸抗Hp感染密切相关。经Cytohubba筛选得到CXCL8、IL10、IL4、VEGFA、MMP9等10个关键基因。结论左金丸抗Hp感染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可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抗Hp药效及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110.
范典  郑博豪  周圣涛 《中国肿瘤临床》2020,47(21):1100-1107
宫颈癌患者病死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前列,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近年来,得益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的发展,尤其是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的使用,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了显著延长,然而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肿瘤分子分型从分子层面对宫颈癌进行亚型划分,可进一步区分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适应人群,有望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现针对宫颈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其分子分型最新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