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7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8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7篇
临床医学   308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81篇
外科学   630篇
综合类   573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0篇
  2篇
中国医学   30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进行髌骨置换仍有争论,术后膝前疼痛及髌股关节并发症是争论的焦点.膝前疼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为髌骨置换与否.全膝关节置换时是否置换髌骨应考虑原发病、病变程度、假体类型及患者活动量和体重等诸多因素.如果行髌骨置换,精湛的外科技术、合适的假体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减少的关键;如果不行髌骨置换,患者的筛选标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髌下皱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磊  刘劲松  孙晋 《中国骨伤》2006,19(8):487-488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髌下皱襞结构的变化,探讨膝关节髌下皱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膝关节镜手术病例400例,男177例,女223例;年龄9~79岁,平均42岁。术前均有膝关节疼痛、肿胀和交锁等现象,保守治疗无效,行膝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术中证实单纯的髌下皱襞病变11例,术前有膝前区疼痛症状者8例,疼痛区域模糊不定者3例,膝关节反复肿胀、积液者2例;术前诊断为半月板损伤4例,关节软骨损伤2例,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髌下脂肪垫损伤4例。11例均行膝关节镜下髌下皱襞切除术。结果:400例膝关节镜手术中发现有髌下皱襞结构的284例(71%);有髌下皱襞病变的52例(13%),其中单纯的髌下皱襞病变11例(2.75%)。髌下皱襞病变镜下表现为髌下皱襞肿胀、增厚、纤维化、丧失弹性,与髁间凹产生撞击。11例单纯髌下皱襞病变均行关节镜下髌下皱襞切除术,术后随访9例,2例失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疗效评定优7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88.89%。结论:髌下皱襞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其病变可以引起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髌骨骨折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症和多发症 ,伴关节囊破损时 ,断端分离大 ,为寻求疗效确切 ,简便实用的治疗方法 ,我院在使用抓髌器的基础上于 1994年自行研究出抓髌器结合钢针撬拨法 ,经 13例临床运用效果满意。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3例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2 7- 69岁 ,平均 4 8岁 ,病程 2 5 - 65天 ,平均 4 5天。 13例膝关节正侧位片中均显示骨折断端分离大于或等于 3cm ,最大分离 4 5cm。所有病例皆有明显的关节囊破裂及骨块翻转现象。结合临床表现 ,体征及X片结果 ,均诊断为髌骨骨折。1.2 手术方法 :①器械 :抓髌器及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三维位移测量方法,测试10例离体人膝标本的胫股关节三维运动特性。发现屈膝过程中,胫股运动也具有典型的三维运动特点。其中在屈膝初期的30°内,胫骨内旋最明显并伴有胫骨内翻现象,平均内旋8°,内翻6-7mm,膝关节完全伸直时胫股扣锁使膝关节稳定,屈曲时胫股“解锁”使膝关节松弛,具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提示,在解释传统的胫股扣锁现象时不应遗漏伴随发生的胫骨内/外翻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找一种有利于粉碎性髌骨骨折术中复位、固定和术后恢复的手术入路。方法 采用膝内侧改良切口结合NT-聚髌器(NT-pc)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38例,其中碎骨块呈3块者18例、4块者13例、5块者5例、6块者2例。结果 38例随访时间3个月—2年6个月,除1例因二次手术病程较长、1例术后缺乏锻炼致膝关节功能稍受影响外,其他患者膝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切口愈合好,按李纯志等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4.7%。结论 膝内侧改良切口具有充分显露髌骨、切口短、组织损伤小,有利于术中手指对骨块抚平复位和对关节面复位质量的检查及术后功能恢复;NT-pc符合张力带原理,对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的骨折面具有持续的纵向及横向的应力作用,有复位及固定的双重作用。对于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采用内侧改良切口及NT-pc固定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 Q 角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利用精密三维位移测读仪,研究分析了Q角的变化趋势,以及对髌股关节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Q角是一空间夹角,随屈膝角的增大而增大。力线在平面上的投影所呈的平面夹角Qp也就是通常所指的Q角,在屈膝15°左右达最大,而在90°左右达最小。整个屈膝过程中,QP在5°-15°之间变化,变化幅度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温针灸为治疗组治疗本病 4 9例 ,并设单纯针刺治疗 4 9例作对照组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1 8% ,对照组 71 4 % ,P <0 0 5。结论 :温针灸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粉碎性髌骨折是最常见的髌骨折类型 ,治疗的关键是选择适合的术式以维持骨折端稳定的压应力 ,避免碎骨块移位 ,尽快恢复膝关节伸屈功能[1] 。钢丝环扎加髌骨腱膜重叠“U”型缝合术后伸直位石膏外固定 2周 ,效果可靠 ,功能锻炼早 ,但金属内固定不宜长期体内滞留 ,需要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钢丝。单纯髌骨腱膜缝合术利用张应力与压应力的关系[2 ] ,术后用石膏托半屈曲位固定 3周 ,虽方法简单 ,愈合快 ,关节功能恢复早 ,但适应证的应用有其局限性 ,也制约了它的普及和应用。所以 ,对不同类型的粉碎性髌骨折 ,选择适当的术式 ,成了手术成功且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横断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65%,其中髌骨横骨折约占到一半左右[1]。治疗上既要求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又要能抵抗影响骨折固定的应力,以利膝关节术后能够早期功能锻炼。髌骨横骨折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AO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