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症及临床诊治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逊克县人民医院收住的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例临床资料。结果 61例保守手术患者术后痛经消失16例,5例好转,2例加重,余无变化,8例根治性手术患者无1例复发;次根治性手术29例中随访25例,术后服药的复发2例,未服药的复发9例;保守性手术61例随访40例,未服药者复发7例,术后服药者复发4例,服药组复发率低于未服药组;61例保守性手术随访40例中24例有生育要求,12例分别在手术后12~30个月内怀孕。其中足月产7例,人流3人次,宫外孕2人次。12例中9例为Ⅲ期,术后均服药半年以上,2例宫外孕为Ⅱ期术后未服药。结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去除内膜异位病灶、恢复正常解剖及生育功能,只要加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就一定能给患者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倡剖宫产实施横切口。我们将在临床上观察到的横纵切口的利弊加以比较,发现横切口具有更多的优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脉络膜裂房部至四叠体池的解剖特点,为经脉络膜裂入路治疗四叠体池周围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经10%甲醛固定的完整成人湿性尸头标本10例(20侧),观察脉络膜裂房部的神经血管结构,显微镜下模拟经脉络膜裂房部到四叠体池手术入路。结果脉络膜裂房部是位于侧脑室房部内侧壁穹窿伞和丘脑枕之间的一条自然裂隙,其后缘为丘脑枕处,此处到侧脑室三角区后缘的距离为(15苘.9±3.3)mm,到中线的垂直距离为(21.6±2.8)mm,距室间孔后缘的脉络膜裂起点的裂长度为(31.4±3.5)mm。经此裂隙可进入四叠体池,池的前壁内侧为松果体和四叠体,脉络膜裂房部后缘到松果体的距离为(10.8±2.1)mm。脉络膜后外动脉通过脉络膜裂进入侧脑室,分布于颞角后部、房部、体部后部的脉络丛,脉络膜后内动脉经四叠体池进入三脑室顶壁,分布于中间帆内的脉络丛。房内侧静脉为位于侧脑室房部和枕角内侧壁呈放射状向脉络膜裂汇聚的一组静脉,经穹窿内侧到达四叠体池,汇入大脑内静脉或大脑大静脉。模拟经脉络膜裂房部的手术入路,可显露的范围包括四叠体池和同侧环池的后部,对池内走行的大脑后动脉( P2和P3)、基底静脉等众多血管结构显露良好,分离这些血管可以显露位置较深的松果体,而对上下丘显露十分困难。结论脉络膜裂房部及四叠体池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复杂,熟悉其解剖特点十分重要,经脉络膜裂入路为治疗四叠体池周围区域病变提供了一条良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1周后,观察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外周血淋巴计数(TLC)水平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肛门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B、T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微重力作用下建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3D回转仪构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给予细胞槲皮素后进行相关蛋白检测、氧化指标检测对药物抗衰老作用进行评估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微重力组细胞的衰老相关蛋白p21、p16、p53、RB的表达显著性上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核纤层蛋白lamin B1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微重力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细胞ROS蓄积量明显上升(P<0.05),SOD含量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明显上升(P<0.05)。相较于微重力组细胞,槲皮素组细胞的衰老相关蛋白p21、p16、p53、RB的表达显著性下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核纤层蛋白lamin B1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槲皮素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上升(P<0.05),细胞ROS蓄积量明显下降(P<0.05),SOD含量明显上升(P<0.05),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槲皮素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复元醒脑汤联合常规西医疗法应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根据卒中指南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元醒脑汤,疗程均为14d.治疗前、治疗7d后、14d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风病类诊断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即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病类诊断评分均下降,BI均上升;根据中风病类诊断评分确定的病情程度在治疗7d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NIHSS评分、BI评定的生活能力治疗前后比较有所改善,两组7d后、14d后的疗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复元醒脑汤联合常规西医治疗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能更好地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病情改善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马智慧 《当代医学》2014,(1):135-136
目的:对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血浆置换的方式进行慢性肝衰竭治疗和护理相关研究进行探讨。方法对5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血浆置换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时进行记录总结,可知观察组在护理后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效率为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血浆置换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宫外孕的发病因素的探讨总结,提出诊疗措施,降低发病率。方法本组21例宫外孕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注射液,肌肉注射;同时配合膈下逐瘀汤,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治疗,以10d为1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成功18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85.7%。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成果率高,不良反应小,避免了手术创伤造成二次发病。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宫外孕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胸水患者胸水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入住传染科的肝硬化合并大量胸水病例190例,经治疗胸水均消退,随访患者胸水再发情况。将其是否胸水再发分为无胸水再发组(n = 161)和胸水再发组(n = 29),收集2组的性别、年龄、血常规、肝功能、血生化、彩超、置管时间等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AUROC曲线验证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  结果  190例患者中,经治疗胸水消失后再发29例(15%),将190例患者基线的年龄、性别、血常规、肝功能等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OR = 1.018,P = 0.028)、血肌酐(OR = 0.978,P = 0.024)、门静脉流速(OR = 0.660,P = 0.048)、置管时间(OR = 1.801,P < 0.001)是肝硬化患者胸水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4个危险因素和模型的AUC分别为:0.673、0.619、0.831、0.969、0.977,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率分别为89.7%、92.9%、91.8%。  结论  肝硬化合并胸水患者胸水再发预测模型能准确地预测胸水再发风险,对影响因素的早期干预,能减少肝硬化患者胸水再发,并为医务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报道较多[1] ,具有很多优点。但米索前列醇应用不当可引起子宫过激、子宫破裂或裂伤、羊水栓塞、胎儿窘迫、胎儿吸入综合征等并发症[2 ] ,故对米索合理用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院将米索前列醇分为 2 5 μg、3 0 μg、40 μg、5 0 μg 4组观察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7月在我院住院的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孕妇 2 94例 ,均为单胎头位 ,无阴道分娩及前列腺素引产禁忌症。年龄 2 2~ 3 4岁。平均 3 9周。将其随机分成 4组 ,各组间年龄、孕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