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目的】 对来院就诊北京地区常住人口婴幼儿贫血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保健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12月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141 331例6月龄~3岁儿童末梢血或静脉血血常规五分类检测结果。按照血红蛋白低于110g/L为贫血筛查标准,MCV和MCHC水平差异为贫血类型筛选标准,6月龄组(6~12月龄)、1~岁组和 2~岁组共3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次回顾分析人群中,婴幼儿贫血总患病率为10.29%,6月龄~组贫血患病率为22.1%,1~岁组为8.52%,2~岁组为1.97%,χ2检验结果表明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类型分析发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12.43%,大细胞性贫血为0.24%,正细胞性贫血为17.03%以及单纯小细胞性贫血为69.78%。贫血程度情况分析表明轻度贫血13 276例,患病率为9.39%;中度贫血1 247例,患病率为0.88%;重度贫血19例,患病率为0.013%。 【结论】 以婴幼儿6月龄组贫血患病率最高,轻度贫血患病率居首位,本次资料分析结果可作为现阶段门诊就诊儿童人群营养保健干预的实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国贫困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养育者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的喂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以云南会泽县、贵州盘县、陕西洛南县为研究地点,对3岁以下儿童母亲/孕妇、祖母、卫生工作者进行访谈.结果 336人参加了专题讨论,其中当地养育者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早开奶与纯母乳喂养状况不理想.有95.0%的卫生工作者选择产后1小时开奶,母亲和祖母全部选择产后3天开奶;小儿口渴时仅有4.0%的母亲、0.9%的祖母、11.5%的卫生工作者选择喂母乳;辅食添加时间和方式不正确,与当地习俗及科学喂养知识掌握不充分有关.结论 养育者的喂养行为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增加养育者的科学喂养知识,纠正不适当的喂养行为,改善农村地区3岁以下儿童的喂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环境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儿童单纯性肥胖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对儿童乃至成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儿童单纯性肥胖是遗传和环境的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全世界短期内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上升,表明环境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对目前国内外有关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常见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环境影响因素有久坐行为、运动、饮食模式、双亲体重指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孕期营养及母乳喂养、父母亲的吸烟情况以及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儿童铅中毒及其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儿童铅中毒作为一种独立的儿科疾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联邦政府资助下的大规模儿童血铅筛查之后,儿童铅中毒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才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汽车数量急剧增加,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措施滞后,铅中毒已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正在引起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及社会各界、尤其是儿童家长的广泛关注。80年代以后,各地陆续开展了儿童铅中毒的研究,获得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使用加速度计对儿童的日常体力活动进行评估,建立北京市5~6岁儿童不同体力活动强度的分界值。方法在北京市幼儿园及小学选取5~6岁儿童60名(男30名,女30名)。受试儿童依次完成看动画、慢走、快走、跑步以及自由活动等项目,使用Actigraph GT9X加速度计以及Polar H6心率带记录儿童测试过程中的加速度值以及心率,通过ROC曲线对分界值进行校准,并使用儿童活动评级量表(CARS)对自由活动进行编码,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共60名受试儿童参加测试,最终得到56例有效数据。平均年龄为(6.1±0.6)岁,BMI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5.2(14.4,16.0)kg/m2。2)体力活动静态、轻、中、剧烈强度分界值分别为0~116、117~780、781~1 005和≥1 006次/15s;3)使用ROC曲线分析在强度水平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85.4%、和98.2%,特异度分别为100.0%、86.5%和98.0%;4)与CARS观察法的编码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κ值=0.7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5~6岁儿童体力活动强度加速度分界值,操作简单易行,为5~6岁儿童的日常体力活动进行检测和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0~24月龄婴幼儿家庭养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家庭育儿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北京、长治、黄冈、苏州和南宁为研究地点,对0~24月龄婴幼儿养育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参加本次调查的婴幼儿共1 036人.纯母乳喂养率较低,辅食添加状况有待改善,在水果、蔬菜、肉类、鱼虾类辅食添加率上,城市显著高于农村(χ2值分别为4.366、6.562、10.812、20.208,均P<0.05).免疫接种率较高,89.9%的婴幼儿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呼吸道感染患病率最高,而家长知晓率最高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与婴幼儿患病情况相关.在1 036名婴幼儿中,有377人曾发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36.4%.有66.5%的调查人群仍在使用尿布、纸尿裤与布尿布,混合使用频率最高达32.7%.最常使用的便后臀部清洁方式是水洗,占67.5%.受访婴幼儿的平均夜间睡眠时间是9.7小时.结论 婴幼儿的发育与家长的养育观念及家庭抚养环境息息相关.在家庭抚育环境中应普及科学育儿观念和育儿技能,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脓毒症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PICU病房的153例脓毒症患儿,按照是否发生MODS,将患儿分为MODS组(n=28)和非MODS组(n=125)。观察2组患儿年龄、性别、PICU住院时间、慢性病史,确诊脓毒症24h内体温、呼吸、心率、收缩压、WBC计数、血细胞比容、PLT计数、血糖、血钠、血钾、肌酐、肝酶、总胆红素、LDH、动脉血气、CRP、降钙素原(PCT)、凝血功能、脓毒症的原发感染部位、细菌培养情况、确诊前后手术情况、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呼吸机治疗率及预后。应用SPSS17.0软件对以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PICU脓毒症发病率为33.3%,病死率为8.5%。PICU中MODS发病率为18.3%,病死率为39.3%。2个、3个及3个以上脏器受累MODS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1.1%、41.7%和71.4%。呼吸道感染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原发感染灶(73.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病死率最高(8.30%)。细菌是儿童脓毒症最主要病原,以葡萄球菌感染最多见。单...  相似文献   
18.
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作用,为儿童气质及儿童行为问题的临床咨询与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孕母满32周进入研究队列,采用Carey儿童气质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分别在婴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评价儿童气质及其家庭环境,并使用CBCL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评价。【结果】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婴儿期气质"节律性"、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母亲年龄、8岁时家庭"父母情绪"、2岁时家庭"父母参与"与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联系,共同解释56.6%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2)婴儿期阶段,气质"节律性"和"情绪性"、1岁家庭环境"总分"、母亲年龄预测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可以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3%;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母亲年龄和3岁时家庭"父母参与"可以预测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4.3%;学龄期时,气质"适应性"、"坚持性"、母亲年龄和家庭"教育材料"与学龄行为问题有密切联系,可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8.4%。儿童早期气质特点联合家庭环境("父母参与"、"父母情绪"和"教育材料")、母亲年龄以及儿童性别等因素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具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应及早对高龄母亲、家庭养育环境不良、具有消极气质特点的男童采取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克拉屈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高危/难治性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侵袭性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治疗的2例高危/难治性AML患儿及1例侵袭性NKTCL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于高危/难治性AML患儿,采用克拉屈滨+阿糖胞苷+米托蒽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LAG-M)方案治疗,即d 2~6静脉滴注克拉屈滨5 mg/(m2·d),d 2~6静脉滴注阿糖胞苷2 g/(m2·d),d 2~4静脉滴注米托蒽醌10 mg/(m2·d),d 1~6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5 μg/(kg·d)。对于侵袭性NKTCL患儿,采用克拉屈滨+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即d 1~5静脉滴注克拉屈滨5 mg/(m2·d),d 1~5静脉滴注阿糖胞苷500 mg/(m2·d) 。回顾性分析3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征得受试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于治疗前与其签署临床治疗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患儿1为女性,16岁,临床诊断为高危/难治性AML M5。患儿1接受CLAG-M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后,达到完全缓解,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未见白血病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骨髓微小残留病变(MRD)为1.37%,MLL-AF9融合基因定量检测结果为0。但是,该例患儿在后续巩固治疗中,因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导致的颅内出血而死亡。②患儿2为女性,6岁,临床诊断为高危/难治性AML M2。患儿2接受CLAG-M方案诱导治疗1个疗程后,达到完全缓解,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未见白血病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骨髓MRD为0.81%;接受CLAG-M方案治疗第2个疗程后,骨髓MRD<0.001%。随后,患儿2接受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迄今移植后无事件生存时间已达2年。③患儿3为男性,4岁,因"皮肤破损5月余"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临床诊断为侵袭性NKTCL。患儿3接受克拉屈滨+阿糖胞苷治疗1个疗程7 d后,未再出现新皮疹;20 d后,皮肤出血、溃烂明显减轻,鼻翼、躯干及四肢破损皮肤约80%结痂,鼻翼处皮肤破损范围约缩小50%;40 d后,50%~60%躯干、四肢破损皮肤愈合,达到部分缓解。患儿3最终带瘤进行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个月,骨髓细胞形态学复查结果为完全缓解,骨髓MRD<0.001%。移植后2个月,患儿3侵袭性NKTCL复发,对其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1次,肿瘤负荷未再增多。迄今,患儿3移植后带瘤生存时间已达1年。④3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Ⅳ度骨髓抑制及不同程度感染,经对症及抗感染治疗后,上述症状均被控制。 结论CLAG-M方案、克拉屈滨+阿糖胞苷方案治疗部分高危/难治性儿童AML及侵袭性NKTCL有效,是此类患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有效桥接手段。防治感染是这2种方案治疗高危/难治性AML及侵袭性NKTCL患儿成败的关键。由于本研究仅为回顾性病例研究,应用克拉屈滨联合阿糖胞苷治疗高危/难治性儿童AML及侵袭性NKTCL的疗效,仍有待大样本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黄艺文  吴琼  张延峰 《中国妇幼保健》2021,(2):484-485,F0004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减少、体积减小或血红蛋白含量下降,从而不能运输足够的氧气至外周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贫血的诊断一般以血红蛋白(Hb)值低于正常范围来进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地区6~59月龄儿童Hb<110 g/L即为贫血。贫血不仅会对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儿童时期的贫血,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甚至影响其成年之后的工作能力。贫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1]。缺铁引起的贫血会对儿童的认知行为和运动发育产生不良影响[2]。201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缺铁性贫血(IDA)导致发展中国家300万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同时也是全球总死亡率的重要因素[3]。为了降低贫血尤其是IDA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本研究就儿童贫血的患病率以及IDA的原因、危害及临床检测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