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了解0~6岁儿童保健状况,掌握儿童保健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科学的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6-2009年在本院参加儿保系统管理的3 278名0~6岁儿童的保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儿童主动定期体检率为84.53%,呈逐年提高的趋势(P<0.01);1岁内婴儿主动定期体检率较高,随年龄增长体检率下降(P<0.01)。体重低下率为12.60%,生长迟缓率为23.12%,营养不良以生长迟缓为主。1岁~、2岁~组体重低下、生长迟缓率较高,6月内婴儿较低(P<0.01)。贫血患病率为17.33%, 1岁~、2岁~组患病率最高,6月内婴儿患病率最低(P<0.01)。 【结论】 应全面加强婴幼儿喂养知识和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指导,使儿童家长树立科学喂养理念,积极主动参与儿童保健,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闵行区0~2岁儿童贫血与营养状况。【方法】 整群抽取闵行区儿童保健系统中2008年出生,目前已满2周岁的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共72 194人次。【结果】 闵行区0~2岁儿童贫血平均检出率为1.81%,以6月龄儿童的贫血率最高。0~2岁儿童各营养状况中贫血的检出率依次为肥胖>超重>营养不良>正常,超重和肥胖较营养正常儿童患贫血的风险分别高3.14倍和3.27倍。超重检出率为10.23%,肥胖的检出率为0.84%。肥胖与超重比值平均为12.17。【结论】 闵行区贫血的发生已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超重、肥胖人群是贫血潜在风险人群,进一步预防控制肥胖和超重的发生将是闵行区贫血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1998~2007年北京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纵向比较法分析北京市1998~2007年儿童保健年报资料。【结果】北京市0~4岁儿童营养不良、0~6岁儿童贫血和0~2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分别由1998年的0.78%、3.04%和1.01%下降到2007年的0.25%、2.40%和0.14%;3~6岁儿童肥胖率和龋患率则由1998年的3.06%、28.56%升高到2007年的4.59%、34.61%,农村儿童增幅更大。同期贫血患病率比较,农村高于城市,0~2岁儿童高于3~6岁儿童。【结论】肥胖和龋齿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新问题,婴幼儿和农村儿童是预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血红蛋白<110 g/L做为儿童贫血诊断标准。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贫血率。问卷调查对朝阳区49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 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5.71%,1岁以下婴幼儿患病率最高,为14.77%。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下降。母亲的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和每月孩子的消费与儿童贫血的发生无显著相关;经单因素分析,1岁以下、低出生体重、0~6月龄儿童非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导致儿童贫血患病率高发。经多因素分析,出生低体重、未添加辅食、过去两周是否有腹泻和呼吸道疾病以及是否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适之处,建议相关部门重视流动儿童及乳母的卫生保健服务,指导婴幼儿合理喂养,提高流动儿童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西部46县6~35月龄儿童贫血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46个县6~35月龄儿童贫血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儿童贫血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测量了我国中西部46个县3755例6~35月龄儿童的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含量,并对3698名儿童看护人进行了调查。【结果】6~35月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45.9%,以轻度贫血为主,贫血的高峰在6~17月龄,达50%以上。多因素分析显示,月龄越小、非最小子女、添加了固体或糊状食物、家里无电话、以及农村分类为社会经济落后地区是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西部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依然较高,改善儿童贫血应以农村为重点,在辅食添加阶段提供充足的富铁食物是解决被调查地区儿童贫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肺炎患儿血浆蛋白质及血红蛋白的水平,对患儿的营养状况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根据年龄将153例肺炎患儿分三组:<1岁年龄组;1~<3岁年龄组;3~12岁年龄组。对其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血红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153例肺炎患儿的低蛋白血症患病率为25%,<1岁年龄组患儿低蛋白血症患病率为41%,<3岁年龄组为15%,3~12岁年龄组为7%。<1岁年龄组患儿的低蛋白血症患病率高于3~12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岁年龄组患儿的低蛋白血症患病率高于3~12岁年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例肺炎患儿的贫血患病率为63%,<1岁年龄组患儿的贫血患病率为72%,<3岁年龄组为78%,3~12岁年龄组为28%。<1岁年龄组患儿的贫血患病率高于3~12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岁年龄组患儿的贫血患病率高于3~12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患儿中,婴幼儿的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的患病率较大年龄组高。因此,应尽早监测肺炎患儿尤其是婴幼儿营养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营养支持,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教育与保健服务对0~2岁婴幼儿营养状况的影响,以便提高本地区儿童保健水平,进一步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方法】16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及保健指导至2岁。对实验组发放育儿资料、开办家长学校、参加早期教育、增加体检及喂养指导频率、定期进行营养膳食分析等综合指导。于出生后6月、12月、24月的分别对两组婴幼儿进行体重、身长和血红蛋白的测量。同时调查生后4月和6月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在6月龄实验组母乳喂养率、贫血发生率和超重发生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12月龄实验组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教育与保健服务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贫血和超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婴幼儿贫血状况,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农村地区婴幼儿贫血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和湖北两省“中澳项目”6个项目县/市的农村6个月~2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测量和血红蛋白检测,并对其抚养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61名6个月~2岁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为31.96%,其中有93.15%为轻度贫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看护人、家庭收入水平、看护人对孩子未来身高有无期望、6月龄以内喂养方式、是否了解监测生长发育的方法、1年以内健康体检次数、泥糊状食物和肉类食物添加时间、是否补充维生素 D、每周食用肉类和禽蛋的频率、有无体质量低下和生长迟缓为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长迟缓、家长对婴幼儿无身高期望是贫血的危险因素;按期体检、6月龄以内喂养方式为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食肉及食禽蛋频率高是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中部两省农村6个月~2岁婴幼儿贫血率较高,贫血程度以轻度为主。加强普及抚养人科学喂养及育儿知识、提高农村地区儿童保健服务水平将有助于降低婴幼儿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疆部分地区0~18个月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婴幼儿贫血现状,为防治HIV暴露婴幼儿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与现况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研究现场0~18个月龄HIV暴露婴幼儿及其看护人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155名0~18个月龄HIV暴露婴幼儿及其看护人,其中婴幼儿总贫血患病率为16.77%,0~6月龄、7~12月龄、13~18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12%、22.00%、21.43%,7~18月龄婴幼儿患病率明显高于6月龄内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婴幼儿月龄大、家庭经济状况差、低出生体重是HIV暴露婴幼儿的患贫血危险因素.结论 HIV暴露婴幼儿6月龄后贫血患病率明显升高,与婴幼儿家庭经济状况、出生体重、辅食添加不合理等因素有关,建议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喂养咨询指导,提高家长科学喂养技能,教会其科学合理的辅食添加方式,另外提供一些铁强化食品、营养包等营养补充剂,增加铁摄入量,从而防止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0~3岁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其与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对1216名接受儿童健康检查的0~3岁婴幼儿采集静脉血,采用Sysmex KX-21型全自动血球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0~3岁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5.49%;高峰在6~12月龄组;各年龄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629,P0.0001)。早产儿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27)。完全母乳喂养组贫血患病率(16.25%)显著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34.04%)及人工喂养组(3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75,P0.01)。完全母乳喂养持续6个月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10.06%,低于其他喂养时间组。在4~5月龄添加谷类、蛋类辅食、4~6月龄添加动物内脏类辅食、7~8月龄添加肉类、蔬菜类辅食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低于其他时间段,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3岁婴幼儿营养性贫血问题非常严峻,婴幼儿贫血与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发生及相关因素。 【方法】 入选上海市区健康足月单胎6月龄婴儿,分别于6、12、24月龄进行血常规检测,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并收集喂养信息。 【结果】 共入选189名6月龄婴儿,149名完成12月龄随访,101名完成24月龄随访;6、12、24月龄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8.0%、15.4%、10.9%;73.5%的12月龄和45.5%的24月龄婴幼儿贫血为新发病例;婴幼儿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6月龄贫血与非贫血婴儿相比,4月龄前添加辅食以及6月龄时未添加肉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上海市区婴幼儿贫血仍有一定的发生率,有必要定期筛查血常规;辅食添加过早和肉类辅食添加过晚所导致的铁缺乏是造成婴儿贫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以健康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间添加辅食、添加不同种类辅食对婴幼儿贫血发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顺义区3~18月龄婴幼儿143名,向其母亲询问婴儿基本状况、添加辅食时间和辅食种类等;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方法测量其血红蛋白浓度。 【结果】 本研究发现该组儿童贫血发生率12个月前为30%左右,明显高于12个月后的10%左右 (P< 0.01)。不论男童还是女童, 6个月龄前或6个月龄后儿童,4个月前添加辅食均可以使贫血发生率下降(P< 0.05)。添加铁强化食物(如配方奶和营养素补充剂)可以使血红蛋白浓度升高(P< 0.05)。采用不同贫血诊断标准(97、105、110 g/L),贫血发生率差异仍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1)。 【结论】 12个月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12个月龄后儿童。虽然4个月前添加铁强化辅食使得铁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适宜的辅食添加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营养包对陕西宁强农村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6个月的效果。 【方法】 对宁强县所有6~24月龄婴幼儿每天补充1包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在干预开始前和干预6个月后共抽取634名婴幼儿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指血血红蛋白检测。 【结果】 营养包干预6个月后,婴幼儿平均血红蛋白、身长、体重、年龄别体重(WAZ)、身高别体重(WHZ)分别提高7.4 g/L、3.3 cm、1.2 kg、0.6分、0.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χ2检验,干预后比干预前贫血患病率下降25.1%(P<0.01),生长迟缓率下降1.0%,低体重率下降5.4%(P<0.01),消瘦率下降4.0%(P<0.01)。 【结论】 给6~24月龄婴幼儿补充营养包6个月后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的贫血患病率、低体重率和消瘦率。  相似文献   

14.
0~2岁早产儿弱视发生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分析0~2岁早产儿弱视发生风险,为早产儿早期开展视力筛查与弱视防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无视网膜病变早产儿264人,按矫正年龄分为6月龄、9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共5组,同期随机选取各年龄段50名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参照前期研究[1]中制定的弱视高危人群与可疑人群筛查标准,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测量双眼屈光度值,分析弱视发生的风险。 【结果】 0~2岁早产儿中高度远视、中重度散光与屈光参差发生率较足月儿高,各年龄组弱视高危儿童与可疑儿童发生率均较足月儿高,并在6月龄时就突显出差异性。 【结论】 0~2岁早产儿弱视发生风险较足月儿高,建议早产儿从6月龄开始定期进行视力筛查,监测视力发育,及时矫治屈光不正,降低弱视发病率,做好弱视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10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为分析北京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10年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纵向比较方法对北京市1990~1999年儿童保健年报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 ①北京市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逐年提高,按NPA定义,1999年达90.99%;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由1990年的2.44%下降到1999年的0.60%;儿童贫血、佝楼病患病率分别由1990年的7.23%、3.50%下降到1999年的2.67%、0.76%;②同期农村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佝楼病患病率高于城市儿童;3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及贫血患病率高于3岁以上儿童。结论 提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是婴幼儿和农村儿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陕西省镇安县36月龄以下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为探讨适宜的儿童营养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成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陕西省镇安县随机抽取422名36月龄以下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并对6~35月龄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和血清维生素D(Vit D)测定。 【结果】 36月龄以下婴幼儿生长迟缓率为8.5%,低体重率为3.6%,消瘦率为3.1%;过去两周腹泻发病率22.2%,呼吸道疾病发病率14.5%。6~35月龄儿童贫血率为25.1%,Vit D缺乏率为15.2%,边缘缺乏率为34.8%。 【结论】 镇安地区婴幼儿体格发育尚可, 但贫血和以 Vit D为代表的微量营养素缺乏较为严重。建议对该地区适龄儿童进行适当补充富含铁和Vit D的营养素补充剂,以有效的纠正该地区婴幼儿Vit D缺乏和贫血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南宁市被救助儿童的一般情况和患病情况,以更有效的做好儿童救助工作。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被救助入福利院儿童资料,分年度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被救助儿童男女性别比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婴幼儿居多,2008-2010年分别占41.3%、47.5%、49.5%。各年度新生儿组的年龄和体重大致相同,2009年度学龄儿童组的年龄与2008、2010年度的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度婴幼儿组的年龄与2008、2010年度的不相同,2009年度婴幼儿组的体重与2008年度的不相同,2010年度学龄儿童组的体重与2008、2009年度的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2010年度的正常儿童分别占31.3%、30.7%、24.6%。在罹患的各类疾病中,按发病率依次是脑瘫、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性心脏病、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肢体畸形等。 【结论】 各年度被救助儿童性别、年龄等情况大致相当,脑瘫是儿童被救助的主要原因,分类及时有效的救助方法可以提高流浪生存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山市城区幼儿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的患病率并进行IDA相关的饮食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为幼儿IDA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90例幼儿为调查对象,经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证实为IDA,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患儿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选取同期就诊的非IDA患儿作为对照组,调查相同资料,从饮食行为方面查找本地区幼儿患IDA的危险因素。采集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结果】 在抽取的690例幼儿中,IDA的平均患病率为7.0%。其中13~24月龄组IDA患病率为9.7%;25~36月龄组IDA患病率为4.3%,不同年龄组间IDA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月龄越小、患病率越高。不同性别儿童IDA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了IDA组及非IDA组13个危险因素,其中偏食、挑食(OR=9.639, 95%CI 2.241~41.465)、吃饭慢、对食物不感兴趣(OR=4.640,95%CI 1.025~21.014)、两餐间吃零食(OR=16.306,95%CI 1.749~151.982)对IDA的患病率有显著影响(P均<0.05)。 【结论】 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习惯,正确指导小儿饮食行为,能够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对改善贫血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肥胖发生及转归的影响,为临床有效预防提供策略。 【方法】 回顾调查522名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体检的2岁儿童,按其0~4个月喂养方式不同分成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比较两组儿童在不同月龄(3、6、9、12、18及24个月)时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并纵向观察3月龄组超重及肥胖儿童随月龄增长超重及肥胖的转归情况。 【结果】 人工喂养组儿童各月龄肥胖发生率、超重加肥胖发生率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母乳喂养组则呈现随月龄增加递减趋势。其中18月龄母乳喂养组儿童肥胖发生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12、24月龄母乳喂养组儿童超重加肥胖发生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P<0.05);两组中3月龄发生超重及肥胖的儿童在后期各月龄肥胖发生率逐渐下降,以母乳喂养组下降更明显(P<0.05)。 【结论】 早期母乳喂养对2岁以内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母乳喂养对早期超重及肥胖儿童后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亦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