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者继发性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分别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2例中、重度水肿的NS患者治疗前后及2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8例健康者的血清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总蛋白、白蛋白及尿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并分析其血清甲状腺激素与血、尿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52例NS患者中41例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正常值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FT3为(1.72±0.59)pg/mL,FT4为(8.63±1.92)pg/mL,TSH(7.32±3.05)μIU/mL。NS组患者治疗前血清FT3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87,t=2.523,P〈0.05),FT4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59,t=2.369,P〈0.05),与尿蛋白(尿总蛋白及尿白蛋白)间无相关性:TSH与血清白蛋白及尿蛋白间无相关性。结论:中、重度水肿的NS患者易出现继发性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甲状腺激素改变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致残率极高,迄今为止仍是一个医学难题.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高速化,体育运动的极限化及暴力损伤的频繁化,脊髓损伤在全球已呈现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和低龄化的“三高一低”的局面,成为全球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大医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同济大学附属医院依托学位点建设来推进医院学科建设10多年实践,肯定了学位点建设与医院学科建设联动发展是一个好模式,表现为在学位点发展的同时,医院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群流动发展、人才结构改善与领军人才涌现、科技业绩提升与科技平台建设完成,医院综合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中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生物力学、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PubMed、Springerlink、Medline、CNKI、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中,以“腰椎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关节突关节损伤”和“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dicle screw、facet joint violation”为关键词,检索2003年1月—2015年12月有关腰椎融合术中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相关研究成果,针对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生物力学、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关节突关节是维持脊柱运动节段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可导致关节突关节挛缩、僵硬及骨性关节炎,从而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手术创伤是造成关节突关节损伤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以术中植入椎弓根螺钉内置物损伤关节突关节为主。无论是开放置钉还是微创置钉,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发生率均较高。影响椎弓根螺钉损伤关节突关节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融合节段、融合数量、手术方式、术中CT导航、置钉方位、置钉方法和螺钉类型等。结论 关节突关节损伤继而增生退变是导致邻近节段退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开放还是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均可增加关节突关节损伤的发生,因此外科医师在置钉时需要注重关节突关节的保护,规避不良置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Hangman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颈椎骨折,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治疗、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等,其临床应用各有利弊。针对不同类型的Hangman骨折,在治疗方式选择上仍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脊柱矢状面平衡的研究逐渐被更多学者重视,颈椎矢状面平衡相关参数的影像学分析成为治疗方式选择上重要的参考。该文就Hangman骨折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及矢状面平衡相关影像学分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与桡侧屈腕肌肌腱的连线作为前臂近段掌侧切口术前体表定位线,探讨该体表定位方法的临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21例桡骨近侧1/3骨折患者的手术资料。术前体表定位切口的方法采用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与桡侧屈腕肌肌腱连线,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9~5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跌伤15例,交通伤3例,高处坠落伤2例,打架致伤1例。左侧12例,右侧9例。均为单纯桡骨干骨折、闭合性损伤、术前无神经损伤症状。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 d,平均4 d。术后根据Grace和Eversmann标准对患者前臂旋转功能进行评价,并评价其前臂外侧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获11~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均<6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前臂功能评价的Grace和Eversmann标准: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无感染、内固定失败及神经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没有患者发生桡神经及前臂外侧皮神经损伤的症状。 结论通过改良体表定位前臂掌侧入路的方法,手术切开时能有效避免医源性前臂外侧皮神经损伤。术中以肱二头肌腱为参照,并确保在肱二头肌腱的桡侧进行操作。肱二头肌腱是安全可靠的定位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骶椎肿瘤切除重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分析骶椎肿瘤切除重建临床研究的相关内容。结果骶椎肿瘤切除重建术式和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为骶椎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临床理念。结论在生物力学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骶椎肿瘤临床治疗的研究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SCI)患者最终能完全恢复其神经功能的不足1%,而且大多数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近年来对于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的研究发现,继发性损伤导致病灶周围出现炎症浸润、进展性缺血坏死和脱髓鞘现象对于神经元再生及功能恢复起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何促进损伤神经元修复及再生,恢复机体神经功能成为SCI治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DNA甲基化转移酶3B(DNA methyltransferase 3B,DNMT3B)调控人脐带间质干细胞骨生成的作用.方法 利用RNA干扰法获得两株DNMT3B基因低表达的人脐带间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在使用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确定DNMT3B表达缺失后,对hUMSCs进行骨生成定向诱导分化.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茜素红染色评价突变型和野生型hUMSCs成骨能力差异.结果 由RNA干扰获得的两株突变型hUMSCs中两株突变型中DNMTI3B表达量分别下降至野生型hUMSCs的12.67 ±0.45%和35.60 ±0.76%(P <0.05).而在DNMT3B突变型hUMSCs中间质干细胞标记物CD73和CD90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也分别下降(P<0.05).CD73水平分别是野生型细胞的15.83 ±0.44%和16.60±0.37%(P <0.05);CD90的水平分别是野生型细胞的35.23 ±0.30%和58.64±0.71%(P <0.05).在骨生成过程中,免疫组化染色后镜下比较显示DNMT3B突变型的细胞表达Osteocalcin较正常细胞低,qPCR结果表明RUNX2,IBSP和ALPL基因的mRNA表达量水平较正常细胞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shD3B-1和shD3B-2的RUNX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正常细胞的55.09±0.53%和53.77 ±0.47%(P<0.01);IBSP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正常细胞的53.21 ±0.81%和41.75±0.44%(P<0.01);ALPL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正常细胞的15.55±0.10%和17.86±24%(P<0.01).同时茜素红染色检测也显示其成骨后细胞成骨功能减弱.结论 DNMT3B突变或缺失会导致hUMSCs骨生成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内骨块形成机制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is a common clinical injury, and the fracture mechanism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formation of intracanal fracture fragments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oracolumbar bursts fractures and reduction of damage to the nervous system.
Methods A nonlinear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11–L3 segments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injury processes of thoracolumbar bursts were simulated. The intact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fter the superior articular were impacted by 100 J of energy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stress in the superior posterior region of the L1 vertebral body were analyzed. Abaqus 6.9 explicit dynamic solver was used a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in calculations.
Results A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was created. In the intact model, stress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superior posterior region of the L1 vertebral body. The stress peak was a maximum for the extension impact load and a minimum for the flexion impact load. The stress peak and contact force in the facet joint had close correlation with time. The stress peak disappeared after excision of the 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Conclusions The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suitable for dynamic analysis. The contact force in the facet joint, which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superior 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may explain the spinal canal fragment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