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背景: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胚胎血管生成,也参与出生后血管发生和血管内膜损伤后修复,对治疗缺血性疾病意义重大,但目前对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还存在争议。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与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并比较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铺被的培养瓶中贴壁培养,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完全培养基诱导培养,对获得的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以及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法检测。 结果与结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数量多,集落状生长,增殖能力强;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数量较少,散在生长,消化后能贴壁但不能传代。两种不同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贴壁细胞CD133、CD34、Flk-1、Ⅷ因子在不同时段呈阳性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il-acLDL、FITC-UEA-1均为双染。透射电镜检查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发现W-P小体。提示大鼠骨髓和外周血均能分离培养出内皮祖细胞,但前者是早期内皮祖细胞,后者为晚期内皮祖细胞,两者生物学特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获得性生长激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血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1)的变化 ,以log(IGF 1/GH)作为生长激素敏感性指标 ,探讨获得性生长激素抵抗的产生机制。1 资料与方法 :本院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6月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 95例。心功能Ⅱ级组 2 8例 ,Ⅲ级组 36例 ,Ⅳ级组 31例。年龄 4 8~ 90 (6 0 2± 8 1)岁 ,男 4 9例 ,女 4 6例。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6 8例 ,肺原性心脏病 12例 ,扩张型心肌病 12例 ,风湿性心脏病 3例。所有患者符合Framinghan诊断标准 ,心功能按NYHA分级 ,左室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方法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56例风湿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心肌停跳液(AC)组和持续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停跳液(RC)组各28例。手术前后采静脉血检测两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CPB转流30min至术后6 h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RC组患者TNF-α、IL-6在术后即刻至术后6 h浓度明显低于AC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AC组(P〈0.05或〈0.01),术后24 h IL-6浓度仍低于AC组,IL-10浓度高于AC组(P均〈0.05)。结论逆行灌注能有效抑制CPB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调节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减轻体外循环期间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依据阜阳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情况资料和防治措施,分析评价现行疟防措施对控制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指导今后疟防工作。方法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1-2009年阜阳市疟疾网报信息,分析疟疾流行状况;收集近年来各项疟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1~2007年疟疾疫情逐年上升,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2007年8月份以后疟疾疫情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疟疾发病明显降低。结论疟防措施有效地落实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原则切实做好各项疟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作为糖尿病的最主要并发症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强化控制能否使心血管获益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强化血糖控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认为强化血糖控制与心血管获益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更多循证医学研究支持.为平衡强化血糖控制的获益与风险,对糖尿病患者应早期采取积极、稳妥的个体化降糖策略,并应注重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IEST。233例班氏丝虫患者IgG和IgM阳性率分别为94.0%和82.4%,其中微丝蚴血症者223例,IgG和IgM阳性率分别为94.2%和83.9%;该两种抗体总阳性符合率为96.0%。165名献血员IgG和IgM假阳性率分别为6.1%和1.2%。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6~15与1~5岁年龄组的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且当地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显示丝虫病传播基本阻断;而丝虫病流行区6~15岁年龄组抗体水平接近高峰,表明当地丝虫病仍在传播。提示以6~15岁年龄组人群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与其他年龄组互相比较,可用于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初,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分别用于治疗人体脑囊虫病均获得肯定的疗效。近期,采用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脑囊虫病,获得了更加满意的疗效。现将使用阿苯达唑和吡喹酮联合治疗176例脑囊虫病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超声辐照微泡(MB)和双特异抗体(BiAb)的辅助下干预心肌纤维化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在MB的辅助下,将雄性小鼠MSCs与BiAb输入异丙肾性心肌纤维化雌性小鼠(MSCs+BiAb+MB组).BiAb由能识别间充质干细胞的anti-CD29和能特异性结合损伤心肌的抗肌凝蛋白轻链抗体(AMLCA)制备.另设未治疗组、单纯MSCs组、单纯BiAb组、单纯MB组、MSCs+BiAb组和正常对照组.5周后处死小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Y染色体鉴别基因(SRY)的表达.天狼猩红染色对比心脏胶原纤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心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结果 MSCs归巢数最多的是MSCs+BiAb+MB组,其次为MSCs+BiAb组,MSCs组归巢数最少.与未治疗组相比,MSCs+BiAb+MB组、MSCs+BiAb组和单纯MCSs组的心肌胶原纤维含量下降(P<0.05),HSP-70表达下调(P<0.05).其中,与单纯MSCs组相比,MSCs+BiAb+MB组的心肌胶原沉积量更低(P<0.05).单纯MB组、单纯BiAb组与未治疗组的胶原沉积量、HSP-7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联合BiAb,可进一步增加干细胞的归巢率和修复效果.MSCs归巢后能干预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HSP-70的介导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ransplantate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on myocardial fibrosis with the aid of ultrasound-mediated microbubbles (MB) and bispecific antibody(BiAb) combination.Methods With the aid of MB,isolated MSCs from male mice and the BiAb were transfused into female mice with isoproterenol-induced myocardial fibrosis via tail vein (MSCs + BiAb + MB group).BiAb was producted with anti-CD29 which can recognize MSCs and anti-myosin light chain antibody (AMLCA) which can specifically bind to injured myocardium.There were six groups investigated:MSC + BiAb + MB,MSC,BiAb,MB,MSC + BiAb,untreated,and control groups.Five weeks after treatment administration,the expressions of 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chromosome (SRY) in myocardium were detected by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The distribution of collagen was observed by sirius red staining.Heat shock protein-70 (HSP-70) in myocardium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The highest homing number of MSCs was in the MSCs + BiAb + MB group,MSCs + BiAb group ranked the second,and lowest in MSCs group.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group,the MSCs + BiAb + MB,MSCs + BiAb and MSCs groups had less collagen deposition (P <0.05),and decreased level of HSP-70.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MSCs group,the collagen deposition were decreased in MSCs + BiAb + MB group (P <0.05).Conclusions MB and BiAb can promote the homing number of MSCs in mice.MB can further the homing rate and the repairing efficacy of MSCs.The homing MSCs can prevent the process of myocardial fibrosis.And HSP-70 was involved in the internal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在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成形术中的优缺点,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60岁及以上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1637例,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桡动脉组(n=909)和股动脉组(n=728),比较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时间、X线曝光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迷走反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随访术后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桡动脉穿刺成功897例(897/909,98.68%),股动脉组股动脉穿刺成功722例(722/728,99.18%)。桡动脉组穿刺时间较股动脉组长(P〈0.05)。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术后MACE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影时间、X线曝光时间、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迷走反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桡动脉组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安全可行,且易止血,术后无须卧床,并发症少,创伤小,可作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20.
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联.方法:对我科2002年4月~2010年7月连续8年1 260例住院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同时进行血脂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31~59岁)217例,老年组(60~74岁)561例和高龄老年组(75~93岁)482例.各年龄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不同年龄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ndes,TG)、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载脂蛋白A1 (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等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和高龄老年组中冠心病患者血清Lp(a)、TC、LDL-C水平较对照组增高或显著增高(P<0.05或P<0.01),高龄老年组冠心病患者血清H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青中年组冠心病患者血清Lp(a)ApoB也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在中青年、老年及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组间Lp(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不同年龄组间,高龄老年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较老年冠心病组及中青年冠心病组均有显著增加(P<0.01);高龄老年冠心病组中Gensini积分较老年冠心病组及中青年冠心病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对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及狭窄程度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LDL-C和增龄进入回归方程(P<0.05或P<0.01).结论:Lp(a)、LDL-C和增龄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共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