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1.
广州市一起学生食源性疾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校发生的一起部分学生胃肠道不适原因。方法对141例报告病例进行排查.确诊80例病人,潜伏期为6.5-47h不等,平均为15.5h。临床表现为发热、继以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等特征。结果检验样本不同程度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结论调查结果表明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污染肉松包等糕点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医学生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学生对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今后开展医学基础教育和临床培训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某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四年级学生共145人进行横断面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乙型肝炎疫情报告的正确回答率在2.1%~80,7%之间,对乙型肝炎流行特点、危险性及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在17.2%~88.3%之间,对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正确回答率在2.8%-92,4%之间。结论:总体上医学生对乙型肝炎防治知识掌握良好,但对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职业接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以及乙型肝炎诊断标准认知薄弱,是今后教育和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非新生儿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状况并评价其保护效果.方法 在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以家庭为单位对20~59岁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并检测HBsAg、抗-HBs;对HepB接种史及主要乙肝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抽样权重评估20~59岁人群HepB接种率,HBsAg、抗-HBs流行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评价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广州市20~59岁人群有HepB接种史为24.71%(95%CI:20.86%~28.56%),HBsAg流行率14.91%(95%CI:12.73%~17.08%),其中有HepB接种史人群HBsAg流行率为8.52%,无接种史人群HBsAg流行率为18.15%.对HBsAg阳性及阴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HepB对各年龄组HBV感染都有保护作用,总保护率为62.6%.结论 非新生儿人群接种HepB对乙肝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防控对策。方法对广州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综合年报表和生育期妇女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2006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为119.5/10万,死亡率为0.3/10万。乙肝发病最多,占已分型肝炎的76.2%,发病率为83.2/10万。15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200例,占乙肝总报告病例数的3.2%,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共监测生育期妇女3952人,HBsAg阳性576人,阳性率为14.6%。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133人,占3.4%。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329人,占8.3%。结论乙肝发病率直接影响病毒性肝炎总发病率。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是控制乙肝的主要策略。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杜绝乙肝病毒经血传播。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青少年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推广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后,广州市青少年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广州市29所中学的初一和高一学生共14744人作为调查对象,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FiBs),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作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扩增和DNA序列分析。以统一的问卷对HBsAg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检出HBsAg阳性者424人,阳性率为2.9%。抗-HBs阳性者12201人,阳性率为82.8%。4人HBsAg、抗-HBs同时阳性,其中1人S基因“a”决定族第126位的异亮氨酸(ATT)变为苏氨酸(ACT),第143位由丝氨酸(TCG)变为苏氨酸(ACG),第145位由甘氨酸(GGA)变为精氨酸(AGA),另外3人未检出S基因“a”决定簇氨基酸变异。流行病学调查提示部分学生问卷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以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感乙型肝炎病毒。结论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制荆。病毒S基因“a”决定簇变异可使乙型肝炎疫苗保护失败,但目前的发生率较低,无须改变疫苗的制备及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2003-2007年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3-2007年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3-2007年发生在学校的诺如病毒胃肠炎爆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广州市共报告14起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共有病例547例。10-12月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21:1,病例主要分布在小学和中学。感染来源尚不清楚,传染途径可能以消化道为主。结论小学和中学等人群聚集的单位容易发生诺如病情胃肠炎疫情,应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22年人群血清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广州市长期应用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对乙型肝炎(乙肝)免疫防病效果。方法在广州市全市12个区、县级市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以家庭为单位对1~59岁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包括检测HBsAg、抗-HBs,对HepB接种史及主要乙肝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评估人群HepB接种率,分析和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家庭感染状况下接种与未接种HepB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评价HepB免疫防病效果。结果 1~16岁年龄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8.11%(2535/2877),17~59岁人群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为20.75%(470/2113)。在推行新生儿HepB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出生的1~16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29%,而出生时尚未开展HepB接种的20~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3.72%。1~16岁人群中有HepB接种史人群HBsAg阳性率0.99%,无接种史人群为5.56%,疫苗保护率为82.19%。20~59岁人群接种HepB,基本都不是在新生儿时期,疫苗保护率为52.01%。新生儿接种HepB,母婴乙肝传播阻断率为94.16%,并能有效阻断家庭内水平传播。结论长期实施新生儿接种HepB能控制、消除受种人群乙肝病毒感染,非新生儿人群接种HepB也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现状,为政府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广东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对2009年广州市210间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进行调查,并与2003年广州市174间预防接种门诊的免疫规划基础年报进行比较。结果 2009年门诊总面积达标率为98.1%,2003年总面积达标率为的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16,P〈0.01)。2009年免疫接种人员配置由2003年的服务总人口万分之1.29增加到万分之1.70。2009年平均每个免疫预防人员每年接种疫苗的人次数由2003年的1517人次增加到2415人次。结论广州市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正逐步完善,为适应免疫规划新形势的需要,仍需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9.
了解2006-2011年广州市儿童少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儿童少年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法,对2006-2011年广州市儿童少年腮腺炎发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广州市儿童少年发生腮腺炎21 0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5.61/10万,其中200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病率最低,分别为312.64/10万和146.93/10万;2008-2011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男生流行性腮腺炎的年平均发病率(284.12/10万)比女生(144.83/10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195.044,P=0.000),5岁组为发病高峰(731.93/10万),之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15~19岁组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该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5-8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48.10%;7月达到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14.69%.结论 广州市儿童少年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小学生为腮腺炎监测和防控重点人群,应提高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加强集体单位儿童的疫情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病毒1型(HIV-1)亚型和耐药情况。 方法 收集广州市2009 — 2014年孕产妇人群HIV-1抗体阳性样本,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亚型,并与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比对进行耐药分析。 结果 成功获得178份基因片段,其中10份为外籍病例;中国籍病例以CRF01_AE [42.86%(72/168)] 和CRF07_BC [31.55%(53/168)]为主,外籍病例以C和CRF01_AE为主,各占30.00%(3/10)。 中、外籍病例的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样本总体耐药突变率为12.36%(22/178),低度以上耐药率为5.62%(10/178),蛋白酶抑制剂(PIs)、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分别为2.81%(5/178)、1.12%(2/178)和2.25%(4/178)。 耐药突变率最高的亚型为C亚型[50.00%(3/6)]。 5例外籍病例携带耐药突变,其中3例为耐药病例。 3.37%(6/178)样本被预测对单类药物呈高度耐药,未发现对多类药物呈高度耐药的样本。 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的孕产妇人群中有12种病毒亚型,以CRF01_AE和CRF07_BC为主,耐药突变率及耐药率低,但存在PIs或NRTIs或NNRTIs的高度耐药毒株且外籍病例具有较高耐药突变率和耐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