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50篇
  免费   897篇
  国内免费   821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864篇
口腔科学   4793篇
临床医学   2360篇
内科学   383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253篇
特种医学   653篇
外科学   3100篇
综合类   7747篇
预防医学   1154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3344篇
  37篇
中国医学   2343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505篇
  2020年   653篇
  2019年   705篇
  2018年   310篇
  2017年   613篇
  2016年   763篇
  2015年   872篇
  2014年   1383篇
  2013年   1455篇
  2012年   1726篇
  2011年   1889篇
  2010年   1672篇
  2009年   1574篇
  2008年   1563篇
  2007年   1523篇
  2006年   1312篇
  2005年   1385篇
  2004年   1150篇
  2003年   1101篇
  2002年   837篇
  2001年   649篇
  2000年   489篇
  1999年   388篇
  1998年   360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壮骨强筋片对中青年A3.1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脊柱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青年A3.1型胸腰椎骨折患者48例,证型均为肝肾亏虚型以及顺利施行GSS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用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在GSS术后无特殊处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即每日服用壮骨强筋片至术后3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随访的伤椎高度丢失比、Cobb后凸角、骨性椎管前后径减少百分比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大于6个月的随访,并在术后3个月达到骨折愈合。随访期间均无感染、神经损伤、椎管继发性狭窄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伤椎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椎管前后径减少率均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伤椎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椎管前后径减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SS内固定术可安全有效治疗单节段A3.1型胸腰椎骨折,术后应用壮骨强筋片可增强肝肾亏虚型患者GSS术后脊柱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组14例和Wiltse组16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腰背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伤椎后凸角。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至少随访1年。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长于、多于Wiltse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Wiltse组(P 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5),且经皮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显著低于Wiltse组(P 0.05)。2组患者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均基本恢复正常,伤椎后凸角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 0.05),但2组各个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iltse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6.3%),经皮组发生1例皮下血肿(7.1%),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Wiltse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于单节段且不需要椎管减压的骨折患者,应优先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于多节段且不需要椎管减压的骨折患者,应选择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幼苗根、茎、叶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分别对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1组),连续3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2组)和多年种植刺五加的土壤(3组),分别种植刺五加1年生幼苗,并对其根、茎、叶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L-苯丙氨酸,原儿茶酸,刺五加苷B,绿原酸,咖啡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在多年生长刺五加土壤种植,对刺五加幼苗叶和根均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茎中绿原酸和刺五加苷E无显著性差异。其中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芦丁和金丝桃苷在多年生刺五加土壤种植的幼苗叶中未检出。在刺五加幼苗的根中,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呈现正反馈;在刺五加幼苗的茎中,咖啡酸,刺五加苷E,金丝桃苷,槲皮素呈现负反馈;在刺五加幼苗的叶中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呈现正反馈。结论:植物和土壤在刺五加幼苗生长过程不同部位呈现出不同的反馈情况,整体而言,未种植过刺五加的土壤对刺五加幼苗的次生代谢产物更具优势。研究结果为阐述植物-土壤反馈对刺五加的影响提供研究基础,并为人工栽培刺五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后颈椎活动功能。[方法]2012年2月~2017年12月,选取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后接受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并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32例。对比患者自身前后两次手术后颈椎过伸过屈、左右旋转角度,同时参考正常人群颈椎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1/2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经影像学确认内固定位置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于初次内固定术后4~15个月,平均(9.55±2.72)个月,32例患者再次入院行内固定取出术。取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6.41±4.25)个月。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ROM均显著大于取内固定之前角度(P<0.05),但仍显著不及正常人。[结论]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可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2—2019-04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依据不同术式分为经皮微创手术的微创组和开放手术的对照组,各38例。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1)微创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2组患者的矢状面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2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理想效果。但前者切口小、出血量少、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Renaissance脊柱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胸腰段较细椎弓根中植钉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利用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治疗胸腰段较细椎弓根脊柱疾病患者62例,男22例,女40例;平均年龄41岁(19~65岁)。胸椎骨折18例,腰椎骨折35例,脊柱畸形9例。随机对一侧椎弓根利用机器人辅助植钉(辅助组),另一侧利用传统方式徒手植钉(徒手组),手术后利用胸腰椎X线片和CT平扫,并参照Rampersaud分级方法对植入椎弓根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62例患者共经较细椎弓根置入螺钉204枚,胸椎60枚,辅助组优良率为93.3%(28/30),明显优于徒手组优良率76.7%(23/30),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144枚,辅助组优良率为95.8%(69/72),明显优于徒手组优良率79.2%(5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段较细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运用Renaissance脊柱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可提高其精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