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胰腺结核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75岁,主因“腹痛2个月,低热1个月”于2004年9月28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腹部隐痛,向左侧腰背部放散,进食加重,便后减轻。1个月前出现午后低热,体温最高38%,伴盗汗、乏力、食欲下降,排黄色成形软便,1次/天。发病以来体重减轻5kg。既往50年前患“肠结核”,持续口服“雷米封”3年治愈。30年前患“颈部淋巴结结核”,持续口服“雷米封及中药(不详)”1年治愈,否认肺结核病史。体检: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上腹部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侧腹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15次/分。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附睾炎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附睾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属于中医子痈范畴,此症常可累及睾丸或影响其血运,导致睾丸缺血萎缩,甚至造成不育。我院自1994~1997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收治本病37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16~49岁,平均32岁;病程5...  相似文献   
13.
肿瘤标志物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鉴别良恶性腹水的新方法。方法 比较几组患者 15 2例血清及腹水肿瘤标志物 (AFP、CEA、CA19-9及CA12 5 )的情况。结果 恶性腹水组血清AFP、CEA、CA19-9及CA12 5水平较良性腹水组显著升高 (P <0 0 1)。血清AFP、CEA、CA19-9及CA12 5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分别为 75 0 % ,73 8% ,63 6%及 66 7% ,特异性分别为 86 4% ,77 6% ,88 4%及74 1%。在鉴别结核、肝硬化与恶性腹水时 ,以CA12 5≥ 40 0KU/L为阳性界值更为适当 ,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以AFP≥40 0ng/ml为阳性界值可提高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血清AFP及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至 94 7%。结论检测肿瘤标志物 (AFP、CEA、CA19-9及CA12 5 )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 ,血清AFP及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腹水的临床研究(附21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总结结核性腹水的临床特点 ,寻找诊断结核性腹水的高敏感、高特异的检查方法。方法 :检测 2 1例结核性腹水患者的腹水腺苷脱氨酶 (ADA)及血清CA12 5水平 ,并与 2 8例肝硬化腹水及 2 2例恶性腹水作对照。结果 :结核性腹水组腹水ADA水平为 (70 .31± 2 5 .79)U/L(均值±标准差 ) ,与肝硬化组 (10 .0 0± 5 .2 6 )U/L及恶性腹水组 (14 .6 3± 12 .0 4 )U/L相比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以ADA≥ 4 0U/L为诊断界值 ,其诊断结核性腹水的敏感性为 87.5 % ,特异性为 98.0 % ,阳性预测值为 93.3% ,阴性预测值为 96 .1% ,准确性为 95 .5 %。三组血清CA12 5水平多有升高。结论 :ADA升高对诊断结核性腹水有重要价值 ,CA12 5升高对诊断结核性腹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急性肾损伤认识的不断深化,如何早期评定肾脏功能,相关检测方法日益得到重视,本文从菊粉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等目前流行的测定方法进行系统性概述,希冀为急性肾损伤的检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双下肢动脉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伴下肢血管病变组和不伴下肢血管病变组,测定两组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尿白蛋白排泄率等.结果 伴下肢血管病变组与不伴下肢血管病变组比较,年龄[(68.34±10.11)岁和(56.26±10.26)岁]、糖尿病病程[(11.37±7.11)年和(6.36±4.49)年]、高血压病程[(10.39±13.91)年和(3.71±5.17)年]、收缩压[(148.72±22.74)mm Hg(1 mm Hg=0.133 kPa)和(129.03±29.11)mm Hg]、LDL-C[(3.80±1.03)mmol/L和(2.76±0.66)mmol/L]、血尿酸[(328.66±115.53)mmol/L和(250.84±74.90)mmol/L]、超敏C-反应蛋白[(4.43±5.45)mg/L和(1.25±0.90)mg/L]、纤维蛋白原[(3.73±0.87)g/L和(3.11±0.79)g/L]、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5±0.31)mm和(0.67±0.14)mm]、尿白蛋白排泄率[(4.09±1.58)mg/24 h和(2.68±1.17)m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LDL-C、纤维蛋白原、尿白蛋白排泄率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炎性肠病(IBD)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 总结9例IBD合并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患者MDS与IBD发病年龄相仿.(2)以克罗恩病多见(7例),常见结直肠累及(5例).(3)IBD早于MDS诊断1例,晚于MDS诊断5例,与MDS同时诊断3例.(4)所有患者均有贫血,其中单纯贫血1例,贫血伴血小板减少1例,三系减少7例.(5)IBD的预后取决于MDS.结论 IBD和MDS可能存在未明的共同发病机制,特别是当IBD伴发不明原因中度及以上贫血、血小板减少或三系减少时,应进行有关MDS的检查.  相似文献   
1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 tation ,SCT)是根治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 ,随着移植技术的发展 ,SCT的成功率和存活率在不断提高 ,但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仍是SCT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GVHD主要累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IgG4在不同疾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其在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就诊患者中进行血清IgG4检验的6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种的不同分为普通疾病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组及IgG4相关性疾病组;胰腺疾病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及胰腺癌组;按照疾病治疗阶段不同将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再分为治疗前组及治疗后组;分别分析对比各组患者血清IgG4的表达。结果:普通疾病组的患者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0.480(0.005,50.400) g/L ,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0.406(0.003,18.700) g/L,IgG4相关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5.200(0.046,46.000)g/L,明显高于普通疾病组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组,与该两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疾病组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疾病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3.735(0.063,46000) g/L,胰腺癌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0.438(0.056,1.130) g/L,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组患者血清IgG4水平高于胰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中,治疗前患者组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6.540(1.330,34.100) g/L,治疗后患者组血清IgG4水平中位数为3.705(0.208,30.200) g/L,血清IgG4水平在患者治疗后下降,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血清IgG4表达不同,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及IgG4相关性疾病中,患者血清IgG4表达明显升高,通过检测患者血清IgG4水平的高低,可以为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在IgG4相关性疾病中,血清IgG4水平在治疗后表达明显下降,血清IgG4有可能作为评估IgG4相关性疾病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小肠淋巴管瘤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例及文献报道的33例小肠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男女比例1.27∶1,年龄4 d~65岁,其中≤18岁13例,18~45岁17例,45~65岁4例。中位病程0.9个月(Q=10.37个月),其中以急性病程(≤1个月)为主,共23例(67.6%),中位病程6 d(Q=28 d),慢性病程(1个月)11例(32.4%),中位病程24个月(Q=98个月)。病变分布方面,十二指肠及空回肠13例(38.2%),肠系膜受累16例(47.1%),回盲部5例(14.7%)。临床表现方面,10/13例十二指肠及空回肠淋巴管瘤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肠系膜淋巴管瘤主要表现为腹痛(13/16例),恶心、呕吐(7/16例),肠梗阻发生率高(4/16例),多因急腹症就诊;回盲部淋巴管瘤也易出现急腹症(4/4例)。影像学检查对小肠淋巴管瘤缺乏准确性,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弥补了这一不足。治疗方面,32/34例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急腹症开腹探查术,其中1例术后3 d死亡。结论小肠淋巴管瘤极为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胶囊内镜与单气囊小肠镜有助于诊断,确诊后应积极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