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患者男 ,78岁 ,脑栓塞 ,右侧偏瘫 ,病程 >2个月 ,有 30年胃溃疡史。采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 m l加脉络宁2 0 mg,静脉滴注 ,14d1疗程 ;同时加用武汉产 WCL- 5 型低能量 He- Ne激光治疗仪血管内照射 ,波长 6 32 .8nm,输出功率 1.5 mw,取肘正中静脉常规消毒保留针穿刺 ,每次照射6 0 min,每日 1次。患者经连续 4次治疗无不良反应。第 4次治疗后 ,午餐进食大量牛肉 ,下午突发剧烈腹痛 ,大口呕血 ,黑便 ,很快进入休克状态 ,经抢救无效死亡。低能量 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致胃溃疡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大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1血小板聚集率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刺激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方法:老年VBI急性期患者72例,分为药物组33例和综合组39例,均每日给予盐酸丁咯地尔200mg静脉滴注,综合组加以小脑顶核刺激,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2组患者双侧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综合组治疗2-7d时,临床症状即出现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双侧PCA、VA和BA的Vm均增加,综合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供血不足区域的血流灌注并对脑组织和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有助于老年VBI患者症状的早期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3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合并出血的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PT-INR)值范围内导致出血的相关病因。结果:43例服用华法令合并出血的病例中.16例(37.2%)所测PT—INR在2.0~3.0的目标值内,并且7例患者INR〈2.0;进一步检查发现这23例患者基本都合并有不同的易促使出血的疾病或诱因。结论: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期间发生出血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PT-INR值.还决定于自身潜在的疾病等相关因素;临床应用华法令时应因人而异地调整剂量并决定其抗凝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01-2016-04我院ICU收入的脓毒症患者286例,根据脓毒症的风险分级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比较3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乳酸、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有无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CLI与APACHEⅡ评分及MODS数目的相关性。根据患者28d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的APACHEⅡ评分、乳酸、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的APACHEⅡ评分、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的乳酸与严重脓毒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I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41,P=0.00);与MODS数目呈正相关(r=0.622,P=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患糖尿病、脓毒症的分级、乳酸、APACHEⅡ评分、CLI、MODS数目与脓毒症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LI、乳酸、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LI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及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心脏瓣膜钙化是与多种病因有关、由心脏瓣膜细胞主动调节的病理生理过程。该研究以体外培养的猪主动脉瓣成肌纤维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与心脏瓣膜钙化有关的病理因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0 μg·L-1处理细胞,将50 mg·L-1丹参酮ⅡA磺酸钠 (TSN) 与TNF-α共同孵育细胞72 h(3 d),120 h(5 d)。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和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检测细胞中的平滑肌α肌动蛋白(α-SMA)、骨样表型相关的骨形成蛋白2(BMP2)、碱性磷酸酶(ALP)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的关键效应蛋白GSK-3β,β-catenin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发现,TNF-α能使成肌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明显增加而成为有转化活性的细胞;骨相关蛋白BMP2,ALP的蛋白和mRNA在对照组和 TSN 组几乎没有表达,而在TNF-α组表达显著增加(P<0.01),呈现出成骨细胞样表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上游调节蛋白GSK-3β的蛋白及mRNA表达在TNF-α组显著下调(P<0.01),关键效应蛋白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但mRNA与对照组、TSN 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TSN 对TNF-α的这种病理性影响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并且存在时间依赖性效应(P<0.05)。炎性因子TNF-α可能通过激活心脏瓣膜成肌纤维细胞中的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使心脏瓣膜成肌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样表型转化,进而导致心脏瓣膜的钙化。丹参酮ⅡA能够通过影响GSK-3β蛋白的活性,调控Wnt/β-catenin通路的信号传导,对由炎症所致的瓣膜钙化性疾病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6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n=19)和对照组(n=17).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体位护理、手法复位、肩部运动等康复护理措施.结果康复组AHD值(上肩峰下缘中点与肱骨头中心之间的距离)和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提示早期恰当的康复护理措施能促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病人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心肌梗死后心脏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肌梗死后心脏康复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现就其病例的选择、开始治疗的时机、疗程及治疗地点的选择予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背景:小脑顶核刺激具有调节和扩张血管的功能,可以明显增加局部脑血流,但其作用机制是否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尚不明确。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机制。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依据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综合科、康复室及超声波室联合进行的课题研究。对象:2001-02/2002-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住院的年龄&;gt;60岁的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排除既往有脑出血或脑梗死、心房纤颤及其他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小脑顶核刺激+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为常规治疗组。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和肱动脉充血反应法,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主要观察指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结果: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59&;#177;3.32)%增至(10.34&;#177;3.1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91.P&;lt;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68&;#177;3.20)%增至(5.10&;#177;3.2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72,P&;gt;0.05),治疗后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1,P&;lt;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血管充血功能明显改善,由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明显改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背景小脑顶核刺激具有调节和扩张血管的功能,可以明显增加局部脑血流,但其作用机制是否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尚不明确.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的保护作用机制.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依据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综合科、康复室及超声波室联合进行的课题研究.对象2001-02/2002-1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排除既往有脑出血或脑梗死、心房纤颤及其他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小脑顶核刺激+常规治疗;对照组(22例)为常规治疗组.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和肱动脉充血反应法,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主要观察指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结果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59±3.32)%增至(10.34±3.1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91,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由(4.68±3.20)%增至(5.10±3.2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72,P>0.05),治疗后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1,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血管充血功能明显改善,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明显改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