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群中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和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 从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中筛查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利用巢式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从GenBank中查获A~I基因型共27株HBV参考序列,构建HBV S基因系统发生树,以此确定其样本的基因型及血清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2216名体检人员血清标本中筛查出 39份HBsAg阳性的样本,HBV的S基因序列分型结果表明有4种基因型:C型占76.9%,B型占15.4%;D型占5.1%;I型占2.5%.血清分型结果为:adw2型占71.8%;adrq+型占17.9%;ayt型占10.3%.所有adw2血清型标本均为C基因型.HBsAg、HBeAg双阳性标本中75%为C基因型/adw2血清亚型.结论 云南省HBV感染人群中HBV基因型的分布以C型为主,血清型以adw2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四川遂宁市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评价遂宁市从1992年在新生儿中推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效果.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行政区域和经济水平随机抽取6个调查点(村、县),以家庭为单位对全部人群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 共采集1468人血清进行检测,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14.78%、抗-HBs阳性率为39.17%、HBV感染率72.68%.HBsAg阳性率最高年龄组为30~34岁组(27.59%),最低为0~4岁组(2.06%);HBV感染率最高的是55~59岁组(93.13%),最低是5~9岁组(44.2%);性别、年龄、职业、地域HBV感染标志流行率均存在差异.结论 四川遂宁地区人群HBV感染率较高,人群HBsAg阳性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群中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已经发生了改变,乙肝疫苗的接种推广使用,已经显著降低了目标人群(≤14岁人群)的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高纯度的丙型肝炎亚单位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以pET—11d作为载体,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之后采用DEAE阴离子交换和镍离子柱亲和层析进行纯化。通过Western Blot验证融合蛋白的抗原活性。同时以该蛋白免疫实验动物后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结果成功获得很高纯度的丙型肝炎亚单位融合蛋白,EIA显示融合蛋白能够诱生出高滴度的抗体。结论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亚单位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性和预防性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2005年乙型肝炎发病状况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高发地区,1996~2005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始终处于全区各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的前3位。乙肝疫苗的普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乙肝病毒的流行,但是乙肝发病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解广西近年来乙肝发病的规律,为乙肝防控和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笔者整理分析了1996~2005年广西乙肝疫情资料,探讨其发病状况和影响因素,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重组酵母疫苗接种6~9年的人群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新生儿乙肝重组酵母疫苗普种预防HBV感染的免疫效果,探讨乙肝重组酵母疫苗免疫持久性。方法采用出生队列定群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研究乙肝重组酵母疫苗免疫人群的效果;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1)HBsAg平均阳性率1.9%(95%CI 1.4~2.4%),总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3.2%(95%CI 51.2%~55.2%)。(2)从免疫后1年的88.2%下降到免疫后9年的44.3%。(3)疫苗保护率为89.9%,与2000年的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免疫人群乙肝保护性抗体水平随接种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疫苗保护效果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后16~18年的长期免疫效果定群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长期免疫效果,探讨乙肝血源疫苗免疫持久性.方法 出生队列定群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象为1987-1989年出生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人群,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与前期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1)1987-1989队列的免疫人群在免疫7年、14年、18年后的疫苗保护效果分别为89.7%,94.8%和87.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保护性抗体水平分别为57.37%,32.80%,36.67%,免后14、18年的抗体保持在一致水平;(2)乙肝血源疫苗接种16~18年后,平均HBsAg阳性率为1.99%;保护性抗体水平为36.67%,总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2.91%.结论 新生儿普种乙肝血源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疫苗免疫18年后保护效果稳定,不必进行人群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流行地区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病和HBV感染情况,为乙肝防控及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免疫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6个省份各选择1个监测地区搜索PLC病例,开展随访调查,收集血清样本进行HBV表面抗原(HBs Ag)检测,分析PLC患病率和HBs Ag阳性率。结果 2012-2015年6个监测地区共收集PLC病例3 262例。PLC年均患病率各监测地区在8.71/10万-64.48/10万之间;男、女性分别为13.58/10万、4.25/10万;70岁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趋势x~2=4 451.26,P=0.000)。在PLC病例中,男、女性HBs Ag阳性率分别为71.18%、65.83%(x~2=6.31,P=0.012);年龄别HBs Ag阳性率为65.21%-72.59%(x~2=9.01,P=0.173);民族别HBs Ag阳性率为41.67%-83.90%(x~2=85.31,P=0.000);各监测地区HBs Ag阳性率为58.56%-85.40%(x~2=90.59,P=0.000)。结论监测地区PLC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PLC病例的HBs Ag阳性率高。建议大年龄HBV感染者定期进行肝病筛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1997~2008年出生儿童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B-SCY)后的抗体水平,评价HepB-SCY的免疫持久性及保护效果。方法在西宁市城西区、大通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选择1997~2008年出生、有明确HepB-SCY免疫史的特定人群,每个年龄段100人左右,采集静脉血5ml,分离血清,检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三项血清学指标。结果接种HepB-SCY后1~12年抗体阳性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则呈现随免疫年限延长而逐渐下降趋势。免疫人群HBV感染率为4.82%,较实施免疫前明显下降。结论 HepB-SCY免疫后效果较持久,可有效预防接种人群HBV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病毒学监测数据证实广西实现无脊灰野病毒循环。方法:对1996-2000年广西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实验室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年省脊灰实验室经WHO和卫生部认可成为合格实验室;1997年以来AFP病毒学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1996-2000年共从115例AFP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经分离鉴定全部是疫苗相关株,没有野病毒。结论:广西实现了无脊灰野病毒循环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广西七城市围产儿神经管缺陷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神经管缺陷的基本分布情况,分析其环境及行为危险因素。【方法】以入户或电话采访的方式对病例和对照的双亲进行调查.获取他们是否暴露于相关因素的资料,再对暴露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为9.87/10^4,无脑儿、脑积水占的比例较高,居住地在农村占的比例比城市略高。母亲营养状况不佳、有妊娠合并症、孕期发热和父亲酗酒与神经管缺陷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为减少神经管缺陷的发生.育龄妇女除了增补叶酸以外.还应避免暴露于某些环境及行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