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从文献引证角度分析期刊的学术水平和价值,为评估军队医学优势学科、骨干作者群和评选优秀论文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对2000-2009年在《解放军医学杂志》刊载的论文中单篇被引次数达30次以上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作者所在单位、学科分布和研究类型,并纵向比较各年份篇均被引频次。结果被引30次以上的论文共50篇,篇均被引频次由2000年的0.05次逐年上升,至2009年达4.46次。作者单位分布为解放军总医院和解放军302医院各11篇,第二军医大学6篇,第一、三军医大学各5篇,解放军304医院4篇,以上单位刊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84%。在50篇高被引论文中,传染病学12篇,野战外科学7篇,创伤与烧伤6篇,共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50%。论文类型包括实验研究20篇,临床研究11篇,文献综述9篇,专家论坛8篇,临床病理2篇。结论 2000年以来,《解放军医学杂志》刊文被引率明显提高;高被引论文作者主要分布在军医大学和总部医院;传染病、野战外科、创伤与烧伤等学科产文质量较高;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文献综述是高被引论文的主要著述形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副肿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PN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活化及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例PN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活化及调节性T细胞,并与正常人及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比较。结果PNS组与正常组比较:CD3+、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及CD4+/CD8+显著降低(P<0.05~0.01);总活化性T细胞及活化性CD4+T细胞升高(均P<0.01)。PNS组与SCLC组比较:总活化性T细胞及活化性CD4+T细胞显著升高(均P<0.01);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低(P<0.01)。结论PNS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及CD4+/CD8+降低,活化T细胞增多及调节性T细胞减少。提示其细胞免疫功能总体处于低下状态;并有T细胞过度激活及调节性T细胞所介导的免疫抑制功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FTY720是冬虫夏草提取物ISP-I经过修饰合成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不同于环孢素A、FK506等其他免疫抑制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很强的免疫抑制活性。文章从FTY720的免疫抑制机制入手,以FTY720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和调节外周成熟淋巴细胞游走的免疫抑制机制为基础,并探讨FTY720的药理作用,证实了FTY720在器官移植动物模型中、免疫性疾病模型中、肿瘤疾病模型中、缺血再灌疾病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FTY720在眼科的应用还处于基础阶段。  相似文献   
14.
张玉兰  吴畏  殷亮  巩固  胡玲  刘英海 《四川医学》2012,33(5):759-761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小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 64例需做小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右美托咪定组)和B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检查前30min均给予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A组检查前给予芬太尼50~100μg,右美托咪定1μg/kg(给药时间长于10min),术中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h)维持,检查过程中视检查时间长短及患者反应适当追加芬太尼25μg/次。B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患者镇静程度、满意度、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检查结束后观察半小时,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嗜睡、怠倦等不适,患者对检查过程的感受(难以忍受、明显不适、轻微不适、无不适)。结果 A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91.3%的患者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安静,无不适,均对检查过程无记忆。B组患者有呕吐(78.3%)、躁动(34.8%)、腹部胀痛(69.9%),A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B组。B组检查中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小肠镜检查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不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TCRαβ、TCRγδ及TCRδ2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为以γδT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CRαβ、TCRγδ及TCR δ2三者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正常肠道粘膜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CRδ2与组织中TCRγδ和TCRδ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外周血中TCRγδ和TCRδ2在结直肠癌组中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TCRγδ和TCRδ2在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肠道粘膜组织(P<0.05).当外周血TCRδ2升高到较高水平时,癌旁组织中TCRγδ和TCRδ2水平同步升高(P<0.05),而癌组织中TCRγδ和TCRδ2水平反而降低(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2T细胞的水平与癌组织中浸润的γδT细胞和Vδ2T细胞具有相关关系,为Vδ2T细胞的局部介入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急性、亚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模型中,动态检测并比较分析血管内皮纤溶、凝血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和差异,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分别取150只SD大鼠建立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模型。急性血栓模型组采用直接钳夹股静脉 双后肢石膏固定、亚急性组采用定量击打双侧大腿 双后肢石膏固定的方式造模。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生物学状态,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创伤即刻、血栓形成初始期、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消退、血栓不消退和血栓不形成7组。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4302.0芯片,测定股静脉RNA表达情况,运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倍数变化分析)筛选出差异性表达基因。重点分析血管内皮纤溶、凝血相关基因在两种模型中的变化和差异。结果显示: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功能相关基因如ThbdN、os及Plat等基因的表达变化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关系密切。内皮细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减弱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机制在血管直接受损的急性血栓模型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帕金森病(PD)不同运动亚型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PD病人(PD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HC组)各50例,PD病人根据运动障碍症状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和姿势异常及步态障碍为主型(PIGD组);病情严重程度采用Hoehn-Yahr(H-Y)分级评定为早期(H-Y<3级)及中晚期(H-Y≥3级).分别测定各组血清UA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肌酐(Cr)水平.结果:PD组血清UA水平低于HC组(P<0.01);PIGD组血清UA水平较TD组明显降低(P<0.05);中晚期PD病人血清UA水平低于早期(P<0.01).各组血清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A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了PD不同运动亚型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成为预测PD发病风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运动分型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血脑屏障损伤标志物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4例[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龄19~76(54.05±13.70)岁]。将发生SAE作为观察组(38例),不发生SAE作为对照组(46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3天检测血清闭锁蛋白(Occludin)、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兴奋性氨基酸(EAA)的水平,并行脑部CT灌注成像,计算感兴趣区(ROI)的脑血流量(rCBF)、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及CT灌注成像结果。组间、组内比较均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SAE发生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变量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脑病的临床价值。 结果 观察组患者第1、3天rCBF分别为(45.63±16.56)、(34.83±15.64) mL·100 g?1·min?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3.61±16.61)、(56.34±15.74) mL·100 g?1·min?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5、8.003,均P=0.000);第1、3天rCBV分别为(2.04±0.95)、(1.59±0.86) mL/100 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3±1.04)、(2.06±1.04) mL/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4、2.240,均P=0.028);第3天rMTT为(3.92±0.93) s,高于对照组的(3.43±1.04) 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4,P=0.027)。入院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血清Occludin、NOS、NSE、S100β、GFAP、EAA水平分别为(128.37±15.61) ng/L、(56.04±10.54) U/mL、(23.03±4.96) mg/L、(0.39±0.05) μg/L、(125.39±37.83) ng/L、(5.88±2.63) μmol/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15.21±12.56) ng/L、(51.67±11.30) U/mL、(20.43±3.34) mg/L、(0.35±0.06) μg/L、(82.67±16.55) ng/L、(4.73±1.05) μmol/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82、2.379、2.858、5.732、10.351、2.718,P=0.000、0.020、0.005、0.000、0.000、0.00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AE的发生与入院后第3天的rCBF(95%CI: 0.629~1.006,r=?0.624,P=0.037)、rCBV(95%CI: 0.010~1.174,r=?0.709,P=0.040)呈负相关;与第3天的Occludin(95%CI: 1.011~1.553,r=0.722,P=0.039)、GFAP(95%CI: 1.005~1.154,r=0.688,P=0.035)水平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入院后第3天rCBF+rCBV+Occludin+GFAP 联合检测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9。 结论 脓毒症患者早期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神经元损伤,CT灌注成像联合血脑屏障损伤标志物检测对SAE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及MRI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21例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典型MRI特征为胼胝体压部中央类圆形、边界清楚的孤立结节,T2WI及FLAIR呈高信号;16例DWI呈明显高信号而相应ADC图呈明显低信号;7例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其信号特点与病程相关;3例DTI FA值未见明显降低,胼胝体压部白质纤维束完整。临床治疗后MRI复查1例出现其他部位新发病灶。结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局灶性病变是有共同MRI特征的一组不同疾病,有典型MRI特征,信号特点与病程相关,DTI特征提示病变的可复性,临床治疗后的MRI复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节点心肌重构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指标和血清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动态演变规律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37只成年雄性兔,分为对照组(n=5)和实验组(n=32).实验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来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在术后1、4、8及16周(每亚组n=8)时于存活兔(26只)的耳缘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中TSP-1的含量,随后处死实验兔获取离体心脏标本进行3.0T DTI扫描,测量心肌梗死区、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值.动态监测DTI指标和TSP-1的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心肌梗死区和边缘区的FA值在术后第1周时均显著下降,之后下降较缓慢,在第4周时达最低.②心肌梗死区MD值在术后4周内迅速明显上升而边缘区MD值呈缓慢渐进性升高,两者均在第4周时达高峰.③TSP-1在术后4周内迅速显著升高,在第8周时稍下降,之后又轻度升高,在第16周时达到高峰.④在梗死区和边缘区,FA值与TSP-1均呈负相关(rcIZ =-0.542,P<0.01;rPIZ=-0.511,P<0.01),而MD值与TSP-1有正相关关系(rCIZ=0.501,P<0.01和rPIZ=0.436,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演变复杂,主要在术后1周时重构最为明显,4周时达高峰水平.TSP-1可能在重构中发挥调控作用,且对FA值影响较MD值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