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在风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NT -proBNP的水平变化,探讨NT- proBNP用于评价风心病心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风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42例以及正常对照1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 -proBNP浓度,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左室舒末内径、左房、右房和右室内径以及左室的射血分数,以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法)比较NT proBNP在风心病患者中不同NYHA分级间的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寻找影响NT -proBNP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风心病患者中NT- 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在风心病患者中NT proBNP浓度随NYHA分级的升高而显著地升高(P <0 .0 5 ) ,但是多因素相关分析仅发现NT proBNP与左室舒末内径有微弱的正相关趋势(r =0 .3 0 4,P =0 .0 76) ,而同左房内径、右房、右室内径、射血分数等指标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风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NT- proBNP显著升高,这一异常同心力衰竭的严重度有一定关系,但是同左室收缩功能以及心脏结构异常程度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陈玉成  陈怀生  龙波  梁玉佳  曾智 《中药材》2007,30(7):811-815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取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法制作左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模型,术后按体重配对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7.5~9 mg/只/天,稀释为4 ml溶液静脉注射,疗程6天;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术后7天、14天和28天处死实验兔,并取出左侧髂动脉,制作石蜡切片,分别行HE染色、凋亡的TUNEL病理分析。结果:(1)HE染色形态学分析显示:术后14天治疗组中膜、内膜面积比7天有所增加,但小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3和<0.001);术后28天治疗组中膜、内膜面积较术后14天减少,而对照组仍保持增加趋势,两组中膜、内膜面积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0.001)。(2)细胞凋亡TUNEL分析:术后28天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膜、内膜凋亡细胞数均达到最大;术后7、28天治疗组与对照组中膜、内膜凋亡细胞数无明显差异,而术后14天两组中膜、内膜凋亡细胞数差异均较明显(P值分别为0.031和0.029)。结论: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有抑制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等机制有关,但其临床实际运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检测高血压病患者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检测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高血压病患者85例以及正常对照1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含量,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右房和右室内径以及左室的射血分数,以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法)比较NT-proBNP在不同心功能(NYHA)分级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导致NT-proBNP水平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中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病患者中NT-proBNP水平随NYHA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NT-proBNP与左室内径(r=0.737,P<0.01)、左房内径(r=0.538,P<0.01)、右房内径(r=0.313,P<0.05)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04,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中NT-proBNP显著升高,NT-proBNP是评估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临床心血管病的重要发展原因。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由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各种因素和细胞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了AS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对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以豚鼠动脉内皮细胞为实验对象,用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两者以不同剂量混合加入培养基中,每组设置三种剂量,分别于2h、6h、12h和24h测定一氧化氮含量。结果发现,高密度脂蛋白促进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合成(P〉0.05),与剂量大小无关;低密度脂蛋白显著抑制一氧化氮的合成(P〈0.001),与剂量相关;混合组同样明显抑制其合成,  相似文献   
16.
17.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智  张庆  饶莉  梁玉佳  张立 《四川医学》2002,23(3):223-226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在继发也型房间隔缺损(O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38例OSD与30例PDA患者,术后24小时,1,3,6月及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及无并发症。结果:37例(97.4%)OSD患者成功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其中34例(91.9%),显示即刻封堵完全,3例(8.1%)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1例28岁男性术后第4天发生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中,未见封堵器移位及再通,右心房、室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残余分流消失;PDA最窄处直径为2.5-12(平均5.3)mm。29例用PDA封堵器,1例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粗大PDA采用Amplatzer房封堵器治疗。19例(63.3%)显示即刻封堵完全,所有病例术后24小时(1例48小时)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1例发生机械性溶血。随访期中,未出现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OSD和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术后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Tei指数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玉佳  饶莉  陈玉成  曾智 《四川医学》2005,26(5):496-498
目的通过检测左心室Tei指数来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高血压病组83例(非左室肥厚组62例,左室肥厚组21例),正常组52例,测定左室EF值及Tei指数。结果所有受试者左室EF值正常。高血压病组无论有无左室肥厚,其左心室Tei指数均显著大于正常组。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的左心室Tei指数较非左室肥厚组有增大的趋势。结论高血压病早期左室结构尚未出现改变时已经有左室舒张功能的减低。左室肥厚的发生会进一步加重左室舒张功能的障碍。左心室Tei指数增加对于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尚未发生改变时,及早发现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浆microRNA(miRNA)-145、miRNA-19b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AHF患者作为AHF组,另选择10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AHF组被进一步分为Ⅲ级组(67例)和Ⅳ级组(83例)。测量比较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压(PAP)、血浆脑钠肽(BNP)、miRNA-145、miRNA-19b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HF组LVEF[(78.57±5.12)%比(49.32±8.17)%]、PAP[(74.16±10.82)mmHg比(28.35±8.11) mmHg]显著降低,血浆BNP [(51.84±3.08)pg/ml比(204.15±30.46)pg/ml]、miRNA-145 [(1.04±0.27)比(2.42±1.18)]和miRNA-19b[(1.06±0.25)比(4.53±1.47)]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与NYHA Ⅲ级组比较,Ⅳ级组血浆miRNA-145[(1.47±0.32)比(2.52±0.46)]、miRNA-19b[(2.08±0.56)比(4.62±0.76)]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AHF患者血浆miRNA-145、miRNA-19b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上升,可作为心力衰竭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封堵器治疗不同直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效果,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方法113例ASD患者接受封堵治疗,平均年龄(27.5±15.6)岁,术中超声实时引导和监测封堵伞闭合ASD的全过程,术后5d、3月、6月,1年及2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09例(96.5%)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前超声测ASD直径为7~34(平均17.8)mm,术中置入封堵伞平均直径为24(12~38)mm,其中置入封堵伞直径≥30mm的患者为22例。105例(96.3%)显示即刻封堵完全,4例(3.7%)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术后并发症包括无Q波心肌梗死1例、残余分流4例,封堵伞移位1例,绝大多数出现在置入大封堵伞患者。其余患者随访平均2.5年未见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但置入大封堵伞患者胸闷不适、早搏现象较多见。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关闭继发孔型ASD是一种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但大直径封堵器出现移位、残余分流及胸部不适症状几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