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临床人角膜棘阿米巴感染的动物模型,探讨角膜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后角膜炎症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MIP-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应用角膜表层镜片法,即刮除角膜上皮,覆盖角膜植片,右眼在层间注入棘阿米巴滋养体混悬液,左眼注入生理盐水,缝合眼睑24h,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观察角膜溃疡形态,并行角膜HE染色或PAS染色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不同病程角膜组织中的IL-1β、MIP-1的表达。结果 20只兔右眼均感染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病变角膜组织中IL-1β含量与MIP-1含量于术后第1天、3天、5天、7天、9天均明显升高(均为P<0.01),分别于术后第5天(53.360±1.083)与术后第3天(34.445±1.072)达最高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IL-1β是反映兔棘阿米巴感染角膜局部炎症反应程度的敏感指标;而MIP-1的表达则是兔棘阿米巴角膜炎中机体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防治糖尿病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学军  陈瑞华等 《眼科》2002,11(2):103-105
目的:探讨川芎嗪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链尿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治疗组,糖尿病川芎嗪治疗组,分别于第4周、12周测体重、血糖、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12周后处死大鼠取视网膜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第4周、12周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血糖均低于未治疗组,SOD含量显著高于未治疗组,视网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川芎嗪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对比有明显改善。结论:川芎嗪能够降低血糖,提高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SOD活性。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减少MDA的产生,改善视网膜组织超微结构病变,提示川芎嗪能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细胞孙因子在寄生虫感染时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由T_(H1)产生的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等)主要介导寄生虫感染时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另一类由T_(H2)产生的细胞口子(IL-4,IL-5等)则可引起寄生虫感染时宿主的免疫病理损害。此外,一些过量生成的细胞因子(如TNP等)在发挥抗虫作用的同时,也给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可见细胞因子在寄生虫免疫中具有双重作用。本文综述了几种重要的寄生虫感染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应用细胞因子治疗寄生虫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APC,近年来对DC的研究为热点,本文对DC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DC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各种形式瘤苗体外冲击致敏的DC诱导产生抗肿瘤免疫功能及机制,DC与肿瘤耐受等,并提出将DC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体外肿瘤抗原冲击致敏的白细胞介素 2 (IL 2 )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对肾癌小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相关的免疫机理。方法 :通过重组腺病毒的介导 ,将IL 2基因转入新鲜分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经肿瘤抗原冲击致敏后回输治疗原位肾癌小鼠 ,采用 4h5 1 Cr释放法检测脾脏NK和CTL活性。结果 :IL 2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经肿瘤抗原冲击后体内回输可使肾癌小鼠肺转移结节明显减少 ,存活期明显延长 ,40 %肾癌小鼠达到长期存活。治疗后荷瘤小鼠脾脏NK和CTL活性显著提高。结论 :IL 2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经肿瘤抗原冲击后自体回输是治疗肾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及晶状体纤维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胎儿晶状体发育的超微结构为形态学依据,观察老年性、外伤性、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多数细胞膜破裂,作者首先发现其原因是相邻细胞顶部的紧密连结缺失,房水侵入所致.胞质中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扩张、脱粒.晶状体纤维膨胀、崩溃.细胞之间的各种连结消失.外伤性白内障除具有白内障特点外,胞质中出现大量溶酶体、残体.1例先天性白内障,上皮细胞发育尚好,晶体纤维不发育.  相似文献   
17.
患者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model,PDTX模型)是指将患者的肿瘤组织直接移植到免疫缺陷的小鼠体内,依靠小鼠提供环境生长的一种异种肿瘤移植模型。PDTX模型高度保留了原代肿瘤的异质性、组织学特性、分子多样性以及微环境,为临床前药效的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筛选以及生物标志和作用靶点的发现提供了有效的研发基础。PDTX模型结合临床数据、基因组图谱以及药效学数据,应用于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可以增加药物使用的特异性,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带动肿瘤个体化治疗及精准医疗的发展。本文就PDTX小鼠模型的历史背景、建模影响因素、临床应用情况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致盲率最高的化脓性感染性难症。真菌性角膜溃疡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常易误诊为细菌性化脓性角膜溃疡。确诊后往往由于病变已发展。一般霉菌性药常难于治愈,即使治愈常已引起严重角膜或葡萄膜并发症而使视力丧失或继发性青光眼,为解除痛苦而摘除眼球.既往对真菌性角膜溃疡行角膜移植。耽心在感染基础上移植片不易成活,1989年陈瑞华研究胎儿角膜超微结构的发育。提出8个月后的  相似文献   
19.
眶尖综合病征的特征: (一)由于动眼、滑车、外展颅神经(第3、4、6颅神经)麻痹造成上睑下垂、眼球不能转动和瞳孔散大。(二)因三叉神经第一支的麻痹,引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PDGF-BB在视神经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视神经再生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PDGF-BB在正常视神经和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后不同时段在各组织部位的表达。结果:在大鼠正常视神经,PDGF-BB阴性表达,在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后,视神经PDGF-BB阳性表达,其表达量随病程的发展而变化。结论:坐骨神经移植能够促进视神经的再生,在此过程中PDGF-BB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