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通过调查农村艾滋病流行区大众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为农村艾滋病预防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整群抽样,从安徽省南方和北方既往以有偿献血造成艾滋病流行的地区各抽取一个县,对入选的5 355名调查对象开展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并分析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歧视态度的分布特点。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6.92%,有关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的认识误区比例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性别(t=4.00,P<0.001)、不同职业(F=277.75,P<0.001)和不同教育程度(F=333.54,P<0.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尽管调查对象"给予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同情和帮助"的比例较高,但仍存在较高比例的歧视现象。结论:安徽省艾滋病流行区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然较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持有歧视态度的比例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农村居民和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试图通过中学生对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知识的辐射式传播,以致全民了解艾滋病,正视艾滋病。方法:选取安徽省南部某县农村居民897人,中学生76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仅达到50%左右,而中学生知晓率高达70%以上;但两组人群在“蚊虫叮咬”、“共用剃须刀”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均较低;90%以上的农村居民和中学生都认为艾滋病离他们很遥远;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无论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如共乘交通工具、共用劳动工具等,还是较为密切的接触如共同进餐、从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处购置食物或用品等,均表现为农村居民的歧视现象明显高于中学生。结论:中学生作为预防艾滋病知识传播的纽带,可能是一种投入低、收效好的方法,更适合农村居民这一特殊群体,以致提高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减少或消除歧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安徽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艾滋病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为评估项目执行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对8个县(市、区)796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与2006年8月开展的中期评估调查结果比较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变化.结果 专项调查和项目中期评估中该人群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92.58%和92.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项调查中"关于无偿献血是否传播艾滋病"、"每隔6个月以上献血对身体是否有害"的正确率,以及上述两个问题均正确的比例分别为82.66%、83.67%和66.81%,高于中期评估的72.45%、68.38%和57.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专项调查和中期评估显示最近1次与配偶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5.25%和9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上升,分别由中期评估的89.82%、90.32%上升到专项调查的95.96%和9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行为干预效果较为显著,但仍需加强无偿献血和部分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以进一步提高和维持部分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高中毕业生对艾滋病问题的知识和态度,探索适合农村青少年预防控制艾滋病和减少歧视的教育措施。方法选取安徽省某县高三学生76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三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达到76.92%,但共用剃须刀传播艾滋病和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且女生明显低于男生。高三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为广播电视、学校教师和报刊杂志。只有9.3%的人感觉自己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中,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90%以上的人认为值得同情,大多数人能容忍和艾滋病病人/感染者进行一般性接触,但对于和艾滋病人较为密切的接触则显示出较高的不可接受性,且女生尤为明显。结论农村中学应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和有针对性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以提高艾滋病的知晓率,消除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从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高中毕业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情况,探索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歧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郎溪县高中毕业班学生76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三男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女生(z=4.25,P<0.01),但男、女生有关艾滋病歧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游泳、洗澡是否传播艾滋病”知识与艾滋病歧视中躲避表现有关;“通过面对面谈话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和“是否觉得处于艾滋病危险中”的感觉与艾滋病歧视中指责表现有关;“通过游泳、洗澡是否可传播艾滋病”、“是否通过共用毛巾、衣物传播艾滋病”和“是否通过怀孕期间母婴传播”等知晓率与艾滋病歧视中社会拒绝表现有关;“是否通过握手传播艾滋病”、“是否通过共餐传播艾滋病”和“是否通过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艾滋病”等知晓率与艾滋病歧视中羞耻表现有关。结论加强对艾滋病流行区农村中学生教育,消除艾滋病认识的误区,可能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浓度混苯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NCTB) ,对接触混苯的 76名女工和对照组 6 9名女工进行神经行为功能的测试及健康状况检查。结果 在混苯浓度分别低于国家最高容许浓度环境中 ,女工的情感状态、简单反应时、数字跨度、手提转捷度、数字译码、视觉记忆及目标追踪测试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长期接触低浓度混苯导致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明显降低 ,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可用于混苯作业的早期评价指标低浓度混苯作业对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  相似文献   
18.
芜湖市大学生艾滋病KAP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艾滋病和HIV感染在全国呈蔓延播散趋势.艾滋病流行不仅给人民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已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的多少和有关问题的认识如何与中国艾滋病的流行态势密切相关[2~4].为了解芜湖市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为以高校为基础的艾滋病宣教计划提供背景材料,我们进行了艾滋病相关问题的KAP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皖南医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徽机电 学院的1~4年级大学生. 1.2 方法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利用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调查表,稍作修改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态度和个人行为等方面.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不记名答卷 ,在规定时间内当场交卷. 1.3 数据处理全部问卷采用SPSS(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问卷1 3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272份.其中男生746人,女生526人;医学类216人,非医学类1 056人;年龄在17岁~25岁之间,平均年龄 21.1岁;来自农村者占60.93%,城市者占39.07%. 2.2 不同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的情况 3条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中,经血液和性传播的认识正确率均较高,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5),医学专业学生对母婴传播途径的认识正确率(90.74%)高于非医学专业(79. 73%)(P<0.01).对使用避孕套能预防艾滋病的认识正确率分别为况,实行一对一发放(收一发一),不得多发,严格掌握使用回收量,以控制库房存货量,并便于集中毁形处理,以免流入市场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制定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方案,促进更多的自愿者参加无偿献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分析献血人群和未献血人群无偿献血知识和行为之间的差异。结果:调查人群献血率为25.24%,一年级学生献血率低于高年级学生(χ2=264.45,P<0.001);医学专业学生献血率高于非专业学生(χ2=8.26,P<0.001)。高达54.75%的献血者和72.00%非献血者对采血用具卫生表示怀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P<0.001)。献爱心、有益健康、本人或家人可享受用血优惠为献血者无偿献血的主要原因。献血者和未献血者的顾虑和障碍因素中担心身体不适(χ2=8.76,P=0.003)、家人或朋友反对(χ2=66.62,P<0.001)以及自己血型血库已满(χ2=13.53,P<0.001)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行健康教育及有力的政策可以激励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20.
探讨宿州地区高中生的性心理健康状态,为提高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宿州城镇和农村高中生共1 039名,进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城镇学生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社会适应、自身适应、性认知分量表、性适应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在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观念、社会适应、自身适应、性认知分量表、性适应分量表方面,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性态度、性控制力、性价值观分量表方面,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生理知识、性知识、性认知分量表方面,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宿州市农村学生、女生、非独生子女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