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探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54.6±3.6)岁]行外科手术治疗及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62.0±4.1)岁]行保守治疗的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比2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保守治疗8例在住院期间死于动脉瘤破裂1例,随访4例,2例死于动脉瘤破裂;手术治疗组围手术期术后死亡3例,患急性缺血性直肠炎1例,术后住院(13.4±3.1)d,住院费用为(3.38±0.42)万元,随访22例,无与手术相关死亡病例;介入腔内治疗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7.4±1.2)d,住院费用为(11.21±1.55)万元,随访3例,无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外科治疗腹主动脉瘤临床疗效确切,手术切除和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较保守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0~2001年对14例重度以上肾脏外伤患者经急诊CT检查确诊后,行开放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5~44岁,平均37岁。发病就诊时间最短者15min,最长9d。肉眼血尿6例,镜下血尿3例,无血尿者5例,闭合性损伤12例,占85.7%,开放性损伤2例,占14.3%;左肾损伤8例,右肾损伤6例,无双肾损伤,并发其它脏器损伤8例,采用EOMATOM 4R。C型机,做平扫检查必要时加增强扫描,层厚、层距为10mm。如效果不理想,可减薄为5mm,甚至2mm,同时注意有无并发损伤。 2 结果 本组14例病…  相似文献   
13.
徐芬  巴鹏飞  张树军  罗星  黄瑾 《农垦医学》2007,29(3):161-164
目的:筛选neuritin高表达及低表达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neuritin在不同组织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和结果:分别利用RT-PCR与免疫组化技术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检测了11种人类细胞株中neuritin的表达情况,发现不仅在多种正常细胞中有表达,而且在部分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结论:成功筛选出了neuritin高表达及低表达细胞株.  相似文献   
14.
卫××,女,40岁。1989年7月14日诊。诉两天前,因气候炎热、汗出较多,下班后用冷水擦身、电风扇直吹,数小时后全身皮肤瘙痒,尤以四肢为著,抓挠后随起粟粒状丘疹。经服扑尔敏、苯海拉明、外用止痒药  相似文献   
15.
艾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树军  马耀玲  王金兰  李军  赵明  白丽明 《中草药》2019,50(8):1906-1914
目的研究艾蒿Artemisia argy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艾蒿中分离得到3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1)、半齿泽兰素(2)、对羟基苯乙酮(3)、覆盆子酮(4)、姜酮(5)、7-羟基香豆素(6)、对羟基苯甲酸(7)、脱氢去乙酰氧母菊素(8)、3α-羟基-1(10),4,11(13)-吉马三烯-12,6α-内酯(9)、棕矢车菊素(10)、7-羟基松油醇(11)、顺-2,8-二羟基-对薄荷-1(7)-烯(12)、反-2,8-二羟基-对薄荷-1(7)-烯(13)、艾黄素(14)、东莨菪内酯(15)、艾蒿内酯C(16)、去乙酰母菊酮素(17)、1-表-4,5-二氢灰蒿素C(18)、11,13-脱氢去乙酰母菊酮素(19)、1,9-壬二酸(20)、3-methoxy-tanapartholide(21)、红花菜豆酸(22)、断愈创木酸(23)、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24)、1,7-庚二酸(25)、10-epi-ajafinin(26)、3-epi-iso-seco-tanapartholide(27)、austroyunnane C(28)、刘寄奴内酯(29)、川芎内酯A(30)、seco-tanapartholide B(31)、3-dehydroxy-iso-seco-tanapartholide(32)、3α-hydroxyreynosin(33)、二氢红花菜豆酸(34)。结论化合物4、22、25、30、33、34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8、11~13、21、23、24、26~28为首次从艾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心叶淫羊藿 Epimedium brevicornum 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4-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Ⅰ)、5,7,4'-三羟基黄酮-7-O-a-L-鼠李糖苷(Ⅱ)、宝藿苷Ⅰ(baohuoside Ⅰ,Ⅳ)、宝藿苷Ⅱ(baohuoside Ⅰ,Ⅴ)、淫羊藿苷C(icariside C,Ⅵ)、淫羊藿苷(icariin,Ⅶ)和淫羊藿苷I(icariside Ⅰ,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酚;化合物Ⅰ和Ⅱ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多巴胺及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及其可能所起的作用,我们对64例男性肝病患者和正常男性对照20人的血清睾酮(T)、雄烯二酮(△4-A)、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进行了检测。其中,HCC伴肝硬化(LC)患者15人;HCC不伴LC患者9人;LC患者30人;继发性肝肿瘤患者10人。结果显示:各组原发性肝病患者的血清T水平均低于正常(P<0.01),而继发性肝肿瘤患者则正常;LC组患者的血清E2较正常水平显著增高(P<0.01),LC伴HCC组患者与正常组E2水平增高(P<0.05),HCC不件LC组、继发性肝肿瘤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E2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低水平T与原发性肝细胞癌(PMQ有关,在PHC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医院网络改造两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第一军医大学的第一附属医院,坐落在广州市风景秀丽的白云山下,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我院自实施军卫1号工程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军卫网已形成较大的规模,整个网络内有500多台工作站,并随着应用的增长,系统还在不断地增长中。目前我院的业务基本依赖于军卫1号工程系统。在军卫网的基础上,我院作为全军试点单位,进行了影像处理系统PACS建设。随着军卫系统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增,网络系统的性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的需求。因此,为保证我院信息管理系统及PACS等…  相似文献   
20.
山核桃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山核桃树皮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为:4,8-二羟基萘酚-1-O-β-D-(6'-乙酰氧基)吡喃葡萄糖苷(Ⅰ)、双氢山柰酚(Ⅱ)、胡桃醌(Ⅲ)、胡萝卜苷(Ⅳ)、山柰酚(Ⅴ)、4,8-二羟基萘酚-1-O-β-D-[6-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吡哺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Ⅶ)3,3'-二甲氧基鞣花酸(Ⅷ)、柚皮素(Ⅸ)、槲皮索(Ⅹ)、4,8-二羟基四氢萘醌(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Ⅻ)、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XⅢ)、4,8-二羟基萘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XⅣ)、4,5,8-三羟基-α-四氢萘醌-5-O-β-D-[6'-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XⅤ).结论 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山核桃酚;化合物Ⅰ、Ⅶ~Ⅸ、Ⅷ、XⅢ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