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8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除术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HPT)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尿毒症SHPT患者60例,其中手术组30例,非手术组30例。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第3、6、12个月时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促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后血清iP TH迅速下降;贫血逐步改善,同时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自第6个月起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 SHPT患者在PTX术后可迅速降低iPTH水平并显著改善肾性贫血,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  相似文献   
182.
张树军  卢国友 《河北医学》2014,(10):1701-1703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提供有效的管理教育。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随机抽取我市8个社区人员,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37例,干预组患者1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社区教育模式,干预组采取“课堂教育+俱乐部活动+行为实践指导+电话随访”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干预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值的变化及患者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生活质量比较上,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改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生命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3.
目的:研究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患者心肌β2受体密度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 3H-双氢阿普洛尔(3H-DHA)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20例连续服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4个月以上和20例4个月内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高血压男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2受体密度; 采用羟甲叔丁肾上腺素(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静脉注射)药物试验,测定上述两组患者心脏β2受体的反应性. 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β2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在服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为528±104 fmol/107 cell,与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571±98fmol/107 cell,P>0.05);羟甲叔丁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测定增加心率30次/分的变时剂量(CD30)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为1.8±0.3 μg/kg,与非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比较显著降低(2.7±0.2 μg/kg,P<0.001).两组患者注药后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β1受体阻滞剂不改变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2受体密度,但可上调β2受体的敏感性.这一调节特性可能是临床β受体阻滞剂停药综合征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研究工业大麻 Cannabis sativa 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工业大麻地上部分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麻色原烯(1)、次大麻色原烯(2)、次大麻酚(3)、(2E, 6Z)-2,6-壬二烯酸(4)、大麻艾尔松酚(5)、acetyl cannabispirol(6)、对羟基苯甲醛(7)、8-羟基乙酸芳樟酯(8)、羟基二氢博伏内酯(9)、次大麻艾尔松酚(10)、6-hydroxy-∆(7,8)-cannabichromene(11)、cannabispiran(12)、cannabispiradienone(13)、13-羟基-9Z,11E,15E-十八碳三烯酸(14)、(±)-2,3,3a,5-tetrahydro- 1H-benzo[d]pyrrolo[2,1-b] [1,3]oxazin-1-one(15)、次大麻艾尔松酸B(16)、亚麻酸甲酯(17)、棕榈酸甲酯(18)、2,5-二叔丁基苯(19)、N-[2-(S)-hydroxy-2-(4-hydroxy-phenyl)-ethyl]-3-(4-hydroxy-3-methoxy- phenyl)-acrylamide(20)。结论 化合物15为新天然产物,命名为大麻内酰胺A;化合物48914192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补充了化合物1016的核磁共振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185.
李军  吴霜  赵明  王金兰  唐万侠  张树军 《中草药》2015,46(14):2045-2047
目的研究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猫眼草无水乙醇浸提液的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鉴定为2α,3β,5α,9α,15β-pentaacetoxy-11,12-epoxy-7β-isobutyryl-8α-benzoyloxyjatropha-6(17)-en-14-one(1)。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8-苯甲酰基-猫眼草素。  相似文献   
186.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是一种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类疾病,感染牛导致的牛乳房炎给奶牛产业造成巨大损失;感染人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严重者可出现肺炎、菌血症、脓毒血症、心内膜炎及骨髓炎[1]。S aureus中存在大量的耐药株,尤其是耐甲氧西林S aureus,降低了抗生素疗法的可靠性[2]。疫苗可以通过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途径切断感染辅助抗生素疗法,但至今还没有商品化的S  相似文献   
187.
摘要:目的 本实验主要研究蒙药方剂塔本文都苏(Tabenwendusu,TBWDS)水提取液与乙醇提取液对衰老小鼠血液和睾丸组织抗氧化指标影响。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BWDS高、低剂量组,用D-半乳糖连续皮下注射56 d复制衰老小鼠模型,同时灌胃给予TBWDS水提液和醇提液;采用 DTNB 法测定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睾酮和睾丸端粒酶含量。结果 TBWDS水提液和醇提液均可明显提高衰老小鼠血液和睾丸组织GSH含量和GSH-PX活性,提高血清睾酮(TS)和睾丸组织端粒酶含量,用药组与衰老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 TBWDS水提液和醇提液均可明显提高衰老小鼠血液和睾丸组织抗氧化能力,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但水提液和醇提液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8.
紫丁香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树军  时志春  王丹  王金兰  赵明  李军 《中草药》2018,49(16):3747-3757
目的研究紫丁香Syringa oblata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紫丁香树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紫丁香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乌苏酸(2)、白桦酸(3)、1,3-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5-丙醇(4)、对羟基苯丙醇(5)、对羟基苯乙醇(6)、丁香苦素D(7)、丁香苦素E(8)、丁香苦素F(9)、丁香苦素A(10)、丁香苦素C(11)、3,4-二羟基苯乙醇(12)、丁香苦素B(13)、syringopicrogenin B(14)、蚱蜢酮(15)、(7R,8S)-4,9,9′-三羟基-3,3′-二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基新木脂素(16)、落叶松脂醇(17)、丁香苷(18)、3(Z)-己烯醇葡萄糖苷(1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0)、(8E)-ligstroside(21)、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2)、(8E)-ligstroside B(23)、(8E)-ligstroside A(24)、红景天苷(25)、7-脱氢马钱子苷(26)、fliederoside B(27)、syringopicroside B(28)、木犀榄苷二甲酯(29)、lilacoside(30)、丁香苦苷(31)、橄榄苦苷(32)、(+)-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3)、毛蕊花糖苷(34)、(+)-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5)。结论其中化合物4、5、14~16、19、23、24、26、27为首次从紫丁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9.
紫丁香籽外壳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金兰  章钢峰  董丽巍  赵明  张树军 《中草药》2010,41(10):1598-1601
目的研究紫丁香Syringa oblata籽外壳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薄层色谱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11个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为丁香苦素A(1)、丁香苦素B(2)、丁香苦苷(3)、橄榄苦苷(4)、(8E)-ligustroside(5)、对羟基苯乙醇(6)、3,4-二羟基苯乙醇(7)、对羟基苯乙醇乙酸酯(8)、对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9)、(+)-丁香树脂酚(10)、(+)-落叶松脂醇(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丁香苦素A(syringopicrogenin A),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紫丁香籽外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