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鲁氏四联症术后早期氧代谢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4F Swan-Ganz四腔漂浮导管及PHLIPSM:7008A监护仪,总结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5月23例婴幼儿期法鲁氏四联症术后72h内氧代谢动力学的变化特点。结果①术后72h内氧供指数(DO2I)与氧耗指数(VO2I)始终表现为直线相关关系,P<0.05;②术后4~8hVO2I最高,同时氧摄取率(ERO2)明显增加,而DO2I并未显著增加;③心排指数(CI)术后8~12h降至最低,为围手术期72h最低谷,并伴有乳酸(LAC)升高。④术后8~12h内LAC升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2)增加,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降低。结论婴幼儿期法鲁氏四联症患者术后存在病理性氧供依赖,易出现组织缺氧,应及时纠正氧代谢失衡,改善组织供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评估切开复位、髋关节减压及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患儿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3月至2005年2月,应用减压、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了16例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男10例, 女6例,平均年龄9.5岁(4~15岁).按照Delbet分型原则, Ⅰ型(股骨头骺滑脱)2例、Ⅱ型(经颈型骨折)5例, Ⅲ型(颈基底型骨折)9例;受伤机制包括:3例摩托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2例滑雪伤,自行车摔伤、卡车车祸伤及滑冰伤各1例.方法 为切开复位、髋关节囊小切口减压,直视下解剖复位,应用加压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 16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年.术后髋关节X线片评估复位效果:优8例、良5例、一般3例;14例应用加压螺钉固定,2例行克氏针固定.随访终了时的髋关节X线片提示1例患儿术后股骨头骺早闭,3例患儿合并股骨头坏死;13例患儿髋关节功能良好,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 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儿,早期的小切口髋关节内减压、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可减少股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中期随访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术前评估、术前手术设计以及术后效果分析的使用效果。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对18例(18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通过Mimics 10.01软件的专用截骨工具进行术前模拟Salter骨盆截骨。测量术前、术后的三维髋臼指数及髋臼前倾角并进行比较。采用Mckay临床功能评定标准,Severin影像学评定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8髋患侧术前与对侧比较,术后与术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侧与对侧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髋(77.8%)髋臼指数获改善,髋臼前倾角改善与术前设计相符。2髋髋臼指数改善不良,1髋髋臼前倾角改善不良,1髋髋臼指数与髋臼前倾角均改善不良。按照Mckay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8例。Severin影像学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基于三维CT重建的Salter骨盆截骨计算机模拟可使术者了解合适的截骨位置、截骨远端旋转角度以及截取三角骨块大小,以指导实际的截骨手术。三维重建也有利于更好的术前评估和术后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采用快速二期动脉调转术(ASO),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完整室间隔畸形的初步体会。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快速两期ASO治疗4例室间隔完整型TGA患儿。年龄1.2个月~20个月;体重4.0~9.5 kg。一期手术主要采用肺动脉环缩及Blalock-Taussig分流术进行左心室功能训练。至二期ASO前,左心室心肌质量、舒张末径和容积、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分别较左心室训练前增长了102%~120%、30.3%~37.5%、79.1%~143.6%、5.5%~26.7%和20%~50%。室间隔位置由偏向左心室侧转为偏向右心室侧或居中。二期手术间隔5~19 d。结果:术后早期均无心肌缺血及明显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表现。存活3例,另1例在二期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及术后早期无尿,术后28h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对于年龄错过新生儿期室间隔完整型TGA患儿,在根治手术前采用肺动脉环缩先对左心室进行功能训练,为一种可选择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技术在体肺动脉分流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44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的体肺动脉分流术,其中升主动脉-主肺动脉38例,升主动脉-左肺动脉4例,升主动脉-右肺动脉2例.男、女各22例;<1岁23例,1~3岁14例,>3岁7例;体质量(9.2±3.6) kg.肺动脉闭锁32例(3例室间隔完整,29例伴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10例,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和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并肺动脉狭窄各1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2例出现早期狭窄,1例因早期分流堵塞再次行中心分流术,1例分流过多.术后经皮血氧饱和度由0.67±0.10增加至0.81±0.07.术后动脉压增加0~ 25mm Hg(1 mm Hg =0.133 kPa),中位值6.5 mm Hg.所有患儿随访12 ~ 23个月.2例出院后第1、3个月因误吸死亡;2例人工血管狭窄;2例人工血管闭塞,其中1例术后14个月再次行体肺动脉分流术;7例肺动脉发育良好者行进一步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根治手术,3例行Glenn手术.余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0.82±0.05,超声心动图示分流血管通畅,血流束与人工血管口径一致.结论 主动脉与人工血管侧侧吻合技术的体肺动脉分流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人工血管堵塞率低,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的诊治体会.方法 1998年2月至2012年1月收治1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患儿,男10例,女9例,年龄0.5~12.0岁;体重6~28 kg.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左上肢声学造影及心导管心室造影、CT等检查明确诊断.采用直接结扎或切断缝合、自体心包左心房内隧道、房间隔重建、双向Glenn手术治疗.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术后恢复过程平稳.术后随访,最长者已11年,情况良好.结论 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术前确诊较难,加深对其特性的认识可以提高术前检出率,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肘关节造影在儿童陈旧性桡骨头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共收治15例陈旧性桡骨头脱位儿童,男11例,女4例;年龄3~11岁,平均9岁。术中行肘关节造影来观察桡骨头与关节囊的位置。通过手术打开关节囊,来证实桡骨头的脱位性质。采用尺骨近端截骨复位桡骨头,钢板螺钉固定截骨断端治疗。结果通过肘关节造影,12例桡骨头位于关节囊内,3例桡骨头位于关节囊外。打开关节囊,先天性桡骨头脱位的桡骨头与肱骨小头之间没有瘢痕组织,桡骨头凹浅平;而创伤性脱位的桡骨头与肱骨小头之间有明显的瘢痕组织,桡骨头凹明显。其中8例先天性桡骨头脱位病例桡骨头均位于关节囊内。7例创伤性脱位中4例桡骨头位于关节囊内,3例位于关节囊外。经过9个月至3年8个月,平均2年4个月的随访,术后没有桡骨头再脱位或半脱位情况发生。结论肘关节造影对于鉴别诊断桡骨头脱位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尺骨近端截骨是治疗儿童陈旧性桡骨头脱位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鲁氏四联症术后早期氧代谢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4F Swan-Ganz四腔漂浮导管及PHLIPSM:7008A监护仪,总结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5月23例婴幼儿期法鲁氏四联症术后72h内氧代谢动力学的变化特点。结果①术后72h内氧供指数(DO2I)与氧耗指数(VO2I)始终表现为直线相关关系,P〈0.05;②术后4-8hVO2I最高,同时氧摄取率(ERO2)明显增加,而DO2I并未显著增加;③心排指数(CI)术后8-12h降至最低,为围手术期72h最低谷,并伴有乳酸(LAC)升高。④术后8-12h内LAC升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vO2)增加,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降低。结论婴幼儿期法鲁氏四联症患者术后存在病理性氧供依赖,易出现组织缺氧,应及时纠正氧代谢失衡,改善组织供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原位固定二期截骨矫形分期联合手术矫治儿童肱骨外髁骨不连合并肘外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小儿骨科诊疗中心收治8例儿童肱骨外髁骨不连合并肘外翻患儿资料。男5例,女3例;左侧5例,右侧3例;受伤年龄为6~14岁(平均1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6年(平均4年)。一期手术采用骨不连断端清理,骨块原位空心钉加压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在骨不连愈合和肘关节功能正常后二期行肱骨髁上内翻截骨矫形术。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提携角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4.5个月(27~64个月)。一期手术后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愈合时间平均81.3 d(55~120 d);二期截骨矫形手术后所有截骨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1.1 d(45~60 d)。术前、末次随访时患儿肘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9.0°±4.6°、138.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例患儿健侧的提携角平均5.4°(3°~8°)。术前、末次随访时患儿患侧的提携角分别是31.9°±4.7°(25°~42°)、4.0°±2.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EPS评分为(57.5±6.5)分,良4例,差4例;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为(95.9±3.4)分,优秀6例,良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期原位固定骨不连断端清理,骨块原位空心钉加压固定,自体髂骨植骨;二期肱骨髁上内翻截骨矫形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不连合并肘外翻畸形,手术效果良好,术中对外髁骨块血供的保护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2~6个月婴儿经右侧开胸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的结果,探讨小切口手术在婴儿手术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技术关键点。方法:2011年1月至9月完成2~6个月小婴儿经右侧开胸VSD修补手术108例,男性67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56个月(2~6个月),平均体质量6.37 kg(3.8~9 kg)。VSD分型,膜周部81例,嵴下型8例,干下型19例,心内膜垫型1例,多发VSD 1例。与同期同年龄段经正中开胸40例,7~12个月右侧开胸78例室缺修补手术过程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右侧开胸可以在多数2~6个月婴儿室缺修补术中应用。少数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病例,可以选择传统的正中开胸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