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260例,应用高分辨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ted thickness,IMT)及斑块情况?患者分为4组:IMT正常组(24例)?IMT增厚组(62例)?稳定性斑块组(110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64例)?测定血清生化指标?MMP-9?TIMP-1水平并行组间比较?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依次增高,不稳定性斑块组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 (P < 0.01)?以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lgMMP-9呈正相关?以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BMI?TG?lgMMP-9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TIMP-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kB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B,NF-kB)在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用插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海马区NF-kBP65亚单位的水平通过过免疫组化来测定,苏木精-分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P65亚单位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给予络洛酮处理后,P65的表达减弱(P<0.01)。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海马区许多神经元有凋亡现象,缺血再灌注纳洛酮组凋亡神经元减少,假手术组未见凋亡神经元,结论:短暂的脑缺血可导致海马区NF-kB的表达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海马区NF-kB的激活与神经元的凋亡相关,纳洛酮可抑制海马区NF-kB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尿激酶与蝮蛇抗栓酶—3局部溶栓疗效动物实验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成年犬股动脉内抽取动脉血.在常温下静置2~4h凝固后切成模拟自体血栓.采用Seldinger’s法将导管经犬股动脉插入其推动脉或颈总动脉.将自体血栓经导管推注入脑动脉.点片证实脑动脉分支被栓后1/2h至8h末.再经导管分别灌注蝮蛇抗栓酶—3(Svate—3)或尿激酶(UK)后.分次观察溶栓效果.证实Svate—3能溶解6h以内的栓子.而UK只能溶解5h以内的栓子.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方法 8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巴曲酶治疗组(又分为1BU/kg、2BU/kg、4BU/kg、8BU/kg、16BU/kg、32BU/kg组),每组10只。制作完全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制作模型前3h给予对照组沙土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巴曲酶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巴曲酶。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沙土鼠海马CA1 区凋亡细胞,光镜下计算海马CA1 区的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巴曲酶8BU/kg、16BU/kg、32BU/kg组海马CA1 区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及巴曲酶1BU/kg、2BU/kg、4BU/k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 01), 8BU/kg、16BU/kg、32BU/kg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 .05)。结论 巴曲酶具有抗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作用;巴曲酶8BU/kg为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SVZ)和颗粒下层(SG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方法取老年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脉冲标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技术,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后3、7、14、21、28 d组SVZ和SGZ区BrdU阳性细胞的变化;用BrdU累积标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脑缺血14 d后SVZ和SGZ区BrdU/NeuN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在正常组、假手术组及各脑缺血组大鼠的双侧SVZ和SGZ均可观察到BrdU阳性细胞.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后SVZ和SGZ区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缺血组SVZ区BrdU阳性细胞在脑缺血后7 d时达到高峰,28 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SGZ区BrdU阳性细胞在脑缺血后14 d时达到高峰,28 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通过BrdU累积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双标发现:脑缺血14 d后,老年大鼠SVZ区有部分细胞显示BrdU/NeuN(0.98%)或BrdU/GFAP(12.56%)双标阳性,而SGZ区未见双标细胞.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可激活老年大鼠室管膜下区和颗粒下层的神经干细胞明显增殖,并且室管膜下区有部分增殖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善微循环对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坐骨神经嵌压后12、72h和7d背根神经节细胞VEGF水平与第4周神经干、神经节病理变化、脊髓病变神经元计数等,并运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前列地尔组和丁咯地尔组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统计处理。结果:嵌压后72hVEGF水平达到高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显著增加(P<0.01,P<0.05);前列地尔组和丁咯地尔组较模型组为优(P<0.01,P<0.05);嵌压后4周前列地尔组和丁咯地尔组的神经干、神经节病理变化、脊髓病变神经元计数均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对于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改善微循环可增加VEGF的表达并减轻其病理损害,从而对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我科2005年3月~2006年7月收治的61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23例;年龄34~85岁,平均(63.2±10.9)岁;病程1~12d,平均3.6d;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证实。其中重症脑出血(脑叶及基底节区出血>30ml、脑干及小脑出血)20例,大面积脑梗死(重症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完全性卒中;椎-基底动脉主干梗死)29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2例。入院时中、重度昏迷22例,浅昏迷17例,嗜睡及昏睡13例。有卒中史19例,高血压41例,糖尿病20例,冠…  相似文献   
18.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糖尿病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糖尿病19例分析张均,王小冬一、临床资料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患者19例为1984年7月至1994年10月门诊诊治病例,来自鼓楼医院神经科12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7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1例;年...  相似文献   
19.
刘玮  高志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7):2543-2544,2547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血清尿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的升高,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探讨联合应用巴曲酶和依达拉奉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min造成前脑完全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巴曲酶组、联合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巴曲酶、巴曲酶和依达拉奉后,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以及电镜下观察沙土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并在光镜下计算海马CA1区的神经元凋亡率。联合使用巴曲酶和依达拉奉后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及巴曲酶组比较P<0.05;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率在巴曲酶组0~24h时间点之间比较P>0.05,在0~24h时间点与48~72h时间点比较P<0.05;海马CAl区细胞凋亡率在联合治疗组0~48h时间点之间比较P>0.05;在0~48h时间点与72h时间点比较P<0.05。电镜下显示对照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线粒体肿胀,胞核固缩,核形态异常。巴曲酶组的海马锥体细胞病变较对照组轻。联合治疗组海马锥体细胞病变较巴曲酶组更轻。联合应用巴曲酶和依达拉奉较单独使用巴曲酶可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而且在48h内仍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