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李娟  吴祖舜 《铁道医学》2001,29(6):412-413
目的:探讨壳核出中层得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46例壳核出血患者按脑出血量,有无出血破入脑室和中线结构移位分别比较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壳核出血量≥30ml为42.62%,<30ml为1.86%;破入脑室为39.74%,未破离室为16.66%;中线结构移位的45.83%,无中线结构移位为14.94%。壳核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为54.24%,无消化道出血组死亡率为15.51%。结论:壳核出血并消化道出血主要与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血肿大小有关,脑出血并消化道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2.
小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 ,常因并发脑疝而危及生命 ,故临床急救与护理极为重要。我科自 1993年 3月至 1999年 5月共收治 35例小脑出血患者 ,现将临床急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患者 35例 ,男 2 4例 ,女 11例 ;年龄 2 7~ 77岁 ,平均 6 1.6岁。出血量 3~ 2 5 m l,平均 11.2 ml。每例患者均经头颅 CT或磁共振成像 ( MRI)检查证实。其中左小脑半球出血 12例 ,右小脑半球出血 17例 ,小脑蚓部出血 6例 ,破入第三、四脑室 7例 ,逆流入侧脑室 2例。每例均有高血压病史 ,5例有脑梗死史。诱因 :情绪激动 13例 ,剧烈活动 8…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以强调日常生活自理的意义与活动完成方式的指导为中心内容的康复宣教对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共对58例因中风后偏瘫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进行康复宣教,并分别于宣教前1d和宣教后一个星期,对病人进行Barthel指数的评定。结果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积分由宣教前的(56.12±21.54)分提高至(65.34±20.69)分,增加值为(9.22±8.68)分,经统计学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0.001)。结论康复宣教可明显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括自理能力,且因其省时、花费少而深受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值得在神经内科病房或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NTG)诱导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尾核核因子(NF)-κB表达。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偏头痛模型组和对照组,各组再随机分成皮下注射NTG(模型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1、2、3、4、5、和6h组,每组6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处理检测三叉神经尾核NF-κB阳性单位值。结果: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三叉神经尾核均可见NF-κB阳性反应,且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皮下注射NTG后1h即可见NF-κB阳性反应增强,3h达高峰,之后逐渐回落。模型组各时间点NF-κB阳性单位值匀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3、4h组显著高于1、2、5、6h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GTN后大鼠三叉神经尾核NF-κB表达呈时限性增强,提示NF-κB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究电刺激强度在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作为观察组,检测两组下肢胫神经运动电位波幅、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幅以及引出最佳胫神经动作电位波形的刺激强度(mA)和最佳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形的刺激强度(mA),通过上述指标观察分析胫神经运动电位波幅及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幅,以及引出最佳动作电位刺激强度。结果 观察组胫神经运动电位、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需要引出最佳胫神经运动电位波形与腓肠神经感觉电位波形的刺激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引出最佳动作电位波形的刺激强度明显增高,在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6.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spase-3在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左侧MCAO1h,再灌注23h后处死,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纳洛酮组给予纳洛酮,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来测定;缺血侧海马区凋亡细胞数采用TUNEL法测定。结果:对照组、纳洛酮组、假手术组缺血侧海马区平均密度值分别为0.130±0.012、0.062±0.004、0.053±0.006。对照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给予纳洛酮处理后,Caspase-3的表达减弱(P<0.01)。对照组缺血侧海马区许多神经元有凋亡现象,纳洛酮组凋亡神经元减少,假手术组偶见凋亡神经元。结论:短暂的脑缺血可导致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海马区Caspase-3的激活与神经元的凋亡相关,纳洛酮可抑制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77.
纳洛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娟 《临床荟萃》2003,18(1):31-32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但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ertebro basicarterialischemia,VBI)的疗效目前少见报道。本文收集了我院收治的 6 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应用纳洛酮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从我院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3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 6 0例 ,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符合 1989年WHO对短暂性VBI制定的诊断标准[1] ,全部患者行头颅CT检查排除脑干、小脑、枕叶出血或梗死 ,。并排除心、肝、…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中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的浓度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价值,寻找AD理想的生物学标志。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22例AD、2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和21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CSF中tau蛋白及Aβ1-42水平。结果 (1)CSF中tau蛋白平均浓度:AD组(318±249)ng/L,VD组(219±190)ng/L,对照组(119±65)ng/L,AD组CSF中tau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SF中Aβ1-42越平均浓度:AD组(344±166)ng/L,VD组(467±223)ng/L,对照组(480±217)ng/L,A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依据CSF中tau蛋白和Aβ1-42浓度对三组进行判别分析时,有44%的研究对象被正确判别。结论 CSF中tau蛋白浓度的升高和Aβ1-42浓度的降低,可能对AD的临床诊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及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Ⅳ)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46例经肌肉活检证实的SMAⅣ进行临床和病理学分析,并对其中3个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SMAⅣ平均发病年龄38.7岁,起病与进展隐匿,预后相对良好,以四肢近端肌萎缩无力为主,肌电图(EMG)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肌活检示小群性肌萎缩,其中2个家系分别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结论依据临床表现、肌肉病理可确诊SMA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治疗不同病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尿激酶组(不同病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59例)用尿激酶10万U 生理盐水(NS)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及剌五加注射液60ml NS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0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的疗效;并与单用剌五加注射液治疗不同病程的患者(刺五加组,615例)的疗效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72h内的患者,尿激酶组的疗效非常显著优于剌五加组(均P<0.01);病程>72h的患者则尿激酶组与剌五加组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尿激酶组中174例有出血倾向,无1例发生颅内出血;剌五加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72h内使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的疗效非常显著,安全性好;发病72h以上患者的疗效与剌五加治疗组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