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目的利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研究浙江省宁波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季节流行强度,建立流感监测预警机制,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宁波市2013-2018年冬春流感流行季(第40周至次年第20周)病毒检出阳性率为基线数据,建立MEM模型,分析宁波市2018-2019年冬春流感流行季的流行强度。结果 2018-2019年宁波市冬春季流感流行期开始阈值为22.68%,流行结束阈值为23.32%。2018年第40周到2019年第1周为流行前期;在2019年第2周流感突破流行开始阈值进入低流行阶段;从第3周开始达到中等流行强度;第8-9周,宁波市流感进入高流行阶段;第10-14周流行降低为中流行强度;第14-18周再降为低流行强度;第19周以后处于流行后期。本次建立的MEM模型灵敏度为80.04%,特异度为87.18%,拟合优度较好。结论利用MEM建立流感预警模型,可计算流感流行开始时间和流行强度,并能直接评价模型优劣,为流感流行的早期识别和预警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次密接)感染率,评估新冠病毒感染者次密接的感染风险。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且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的密接(与指示病例有明确的暴露时间)及其次密接进行持续医学观察,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密接和次密接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感染风险。结果 追踪调查了符合纳入条件的密接4 533例,14例密接转归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率为0.31%。共追踪了次密接4 201例,均未发生后续感染。结论 密接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该次密接无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宁波市2005-2012年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分析宁波市出现登革热流行的风险。方法采用Excel2003软件分析宁波市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CO_2诱蚊灯法调查宁波市蚊类种群构成及其密度。结果2005-2012年宁波市累计报告11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人性病例,其中25~50岁有8例,男女性别比为1.75:1。患者职业分布以商务人员为主(36.37%)。白纹伊蚊是宁波市登革热传播主要媒介蚊种。结论宁波市白纹伊蚊广泛存在,输入性病例逐年增多,存在发生登革热流行的风险。应继续做好蚊类监测,预防登革热流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2004—2011年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8年间宁波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8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5起,占78.3%,其中传染病事件占96.1%。每年4—6月报告的突发事件较多,占48.4%;报告的病种主要为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分别占47.0%和21.5%;事件分布在乡小学66起,占44.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的中位数是4.0%,爆发持续时间的中位数是32d。结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构成宁波市学校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府做好学校和幼托机构的疾病峪涮及律寺有她的角癌犀瞳.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规律,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6年宁波市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9起,发病人数4068人,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起数的81.3%和发病人数的70.8%。乡村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场所;传染病暴发疫情是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类型,发生起数较多的疾病依次为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结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估算2018-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季的真实发病数和发病率,评估流感真实发病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基于宁波市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和流感监测网络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获取全区所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诊记录,结合流感核酸阳性率,估算北仑区2018-2019年流行季流感的真实发病数和发病率。结果经估算,宁波市北仑区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流感发病人数约为27 683~115 123人,流感发病率约为4.14%~17.23%,显著高于法定报告发病数。其中0~4岁组发病率最高,为29.28%~76.81%;其次5~14岁组,发病率为17.31%~46.61%。流感估算发病数与法定报告发病数流行趋势高度一致,有统计学意义(rs1=0.914,rs2=0.923,P值均<0.001)。结论区域流感发病率显著高于法定报告发病率,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两个人群是重点防控人群,扩大和提高这两个年龄组流感疫苗的覆盖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控制图法预警技术确定宁波市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最佳预警界值,提高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能力。方法:利用2005-2008年宁波市流行性感冒和风疹发病数据建立预警数据库,采用控制图法建立预警模型,通过计算比较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及绘制ROC曲线,优选出最佳预警界值。结果:综合平衡预警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等指标后,将P 90作为宁波市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预警界值。结论:根据传染病发病特点,结合当地疫情信息优选出适合于当地的传染病预警界值,以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宁波市H1N1型流感病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2004-2008年流感流行状况和H1N1型流感变异情况,探索流行规律并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监测哨点,采用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为流行病学监测指标,并对送检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或含漱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2004年1月-2008年12月,宁波市4家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99 333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波动在0.77%~11.66%,平均为4.49%(99 333/2 210 318);共送检流感样病例标本5 78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86株,平均分离率为11.86%(4.14%~22.32%),其中甲1型163株,甲3型492株,乙型31株。宁波市流感活动的季节性规律表现为每年春末(3-4月)和初秋(8-9月)2个ILI%高峰。2006年流行的H1N1亚型与H1N1疫苗株NewCaledonia/20/1999在血凝素蛋白重链(HA1)区氨基酸的差异为7个,2008年流行的H1N1亚型与H1N1型疫苗株Brisbane-59-2007比较,差异已达到6个位点以上。结论ILI%的异常变化与流感病毒变异活动有关;H1N1型流感毒株变异活动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