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后密切接触者(密接)的感染率, 评估动态核酸检测结果在判断新冠病毒感染者传染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选择新冠病毒感染者在首次核酸检测阳性前有核酸阴性结果者为研究对象, 对感染者的密接以及密接的密接(次密接)进行持续隔离医学观察, 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发病风险。结果共纳入宁波市2起本土疫情的89例新冠病毒感染者, 均为确诊病例。追踪调查了5 609名密接, 密接的总感染率为0.20%。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的密接无感染, 末次核酸阴性后的密接感染率为1.33%, 且均为与指示病例共同居住生活者。感染者涉及的所有次密接均未感染。结论新冠病毒感染者末次核酸阴性前无传染性, 末次核酸阴性后开始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2.
2005-2010年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概况及流行规律,为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5-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及宁海县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宁波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51例,年均发病率为2.45/10万。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发病主要以成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3.40∶1,职业主要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宁波市中南部地区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鄞州区、象山县、奉化市、宁海县各年度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位居宁波市前4位。宁海县监测点鼠密度为1.66%,室内高于室外,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种。结论: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中南部4个高发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宁波市2005—2020年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宁波市两家哨点医疗机构(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集2005—2020年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病毒分离鉴定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20年哨点医院报告ILI数431 075例,其中0~4岁最多(60.84%),其次5~14岁(19.91%),60岁及以上最少(1.92%)。1月份达到最高水平(5.40%),此后随着月份逐渐降低,7及8月份有回升的趋势,9月份开始再次降低,11月份重新开始上升,呈现冬春季节及夏季的“双峰状”流行趋势。分离得到的甲型H3流感病毒株型最多,标本阳性数为891例(38.01%);其次为甲型H1流感病毒株型,标本阳性数为817例(34.85%);乙型流感病毒株型标本阳性数为621例(26.49%)。甲型流感病毒株为主要的优势病毒株,在冬春季节以及夏季变化趋势同总分离标本阳性数一致,而乙型流感病毒株只在冬春季节呈现比较明显的高峰,在夏季没有明显的流行。结论 加强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波市各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进程与运行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犬伤门诊的规范化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对全市范围内所有犬伤门诊开展现况调查。结果:全市共有97家犬伤门诊,其中71.1%的门诊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77.3%的门诊五大功能分区完整;99.0%的门诊设置伤口冲洗设备,75.3%的门诊采用冷热供水;88.7%的门诊提供24小时服务;81.4%的门诊使用新版"狂犬病疫苗及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知情同意书"。结论:宁波市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情况良好,伤口处理设施较为完善,但也存在就诊路线不合理、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接种率较低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犬伤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高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1991~2006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宁波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1~2006年宁波市甲肝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宁波市甲肝发病率从1991年的154.39/10万下降到2006年的4.12/10万,江东区年均发病率最高(60.06/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存在春、秋季两个高峰;发病数前三位的职业是农民、工人和学生;男女比例为1.76:1。16年来0~19岁发病下降99%以上,平均发病年龄推迟约16岁。结论宁波市16年甲肝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今后在进一步提高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的同时,要加强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宁波市气温对居民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发病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控制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大气污染和其它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分析2011—2016年宁波市日均气温与居民每日ILI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宁波市日均气温与每日ILI发病人数的关系曲线呈"V"型,最小发病效应温度为26.0℃;ILI发病存在一定的冷效应和热效应,滞后21d累积效应的RR(95%CI)分别为2.771(95%CI:1.806~4.250)和1.419(95%CI:1.137~1.772)。结论高温和低温均可增加宁波市居民ILI发病风险,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对脆弱人群的保护,降低ILI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2007-2010年幼托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完善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7-2010年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个案、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 -2010年宁波市幼托机构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 017例.4-7月共报告病例5 817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2.56%.2~5岁儿童是幼托机构主要发病人群(80.91%),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疫情高发趋势提前,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的程度逐年增高.肠道病毒EV71型是主要的病毒株.结论 宁波市幼托机构手足口病疫情上升明显,发病高峰为4-7月,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幼托机构成为新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散居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近年来报告发病数逐年增高,已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其中散居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1,2],因此分析手足口病散居儿童发病特点,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次密接)感染率,评估新冠病毒感染者次密接的感染风险。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且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的密接(与指示病例有明确的暴露时间)及其次密接进行持续医学观察,收集新冠病毒感染者密接和次密接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感染风险。结果 追踪调查了符合纳入条件的密接4 533例,14例密接转归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感染率为0.31%。共追踪了次密接4 201例,均未发生后续感染。结论 密接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该次密接无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EM)研究浙江省宁波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季节流行强度,建立流感监测预警机制,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宁波市2013-2018年冬春流感流行季(第40周至次年第20周)病毒检出阳性率为基线数据,建立MEM模型,分析宁波市2018-2019年冬春流感流行季的流行强度。结果 2018-2019年宁波市冬春季流感流行期开始阈值为22.68%,流行结束阈值为23.32%。2018年第40周到2019年第1周为流行前期;在2019年第2周流感突破流行开始阈值进入低流行阶段;从第3周开始达到中等流行强度;第8-9周,宁波市流感进入高流行阶段;第10-14周流行降低为中流行强度;第14-18周再降为低流行强度;第19周以后处于流行后期。本次建立的MEM模型灵敏度为80.04%,特异度为87.18%,拟合优度较好。结论利用MEM建立流感预警模型,可计算流感流行开始时间和流行强度,并能直接评价模型优劣,为流感流行的早期识别和预警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