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我院 1 990~ 1 99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癌 2 8例 ,现将其CT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 胆囊癌患者 2 8例 ,男 1 6例 ,女 1 2例 ,32~ 78岁 ,平均 61岁。1 .2 方法 采用PhilipsSR70 0 0和SiemensSomatomHIQ全身CT扫描机 ,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最佳冠状位扫描方式和成像效果。方法:对106例门诊患者行鼻腔及鼻窦冠状位3mm薄层扫描,56例采用标准冠状位扫描,50例采用冠状倾斜位扫描,将所有图像均进行多平面(MPR)及三维(3D)重建。结果:冠状倾斜位薄层扫描对钩突、中鼻甲、筛泡、半月裂、筛漏斗的显示情况与薄层标准冠状位扫描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额窦引流通道的显示优于标准冠状位薄层扫描(P<0.05)。结论:螺旋CT冠状倾斜位薄层扫描能全面显示OMC的结构,尤其能良好显示额窦的引流通道,是显示OMC的最佳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维生素D佝偻病(VDRR)的临床及X线表现。方法 报告一家族6例VDRR,对该家族6例病人进行全身骨骼X线摄片观察。结果 本病的典型X线表现在儿童表现为佝偻病,在成人表现为软骨病。结果 认识对本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有助于提高对VDRR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鼻腔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鼻腔HRCT检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R-7000螺旋CT扫描仪对106例鼻疾病患者行冠状位及横断位HRCT扫描,层厚3mm,层间距5mm.其中12例层厚3mm,层间距3mm.结果:本组病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占92%,扫描显示鼻中隔偏曲占81.6%,中鼻甲气化占52.0%,中鼻甲反向弯曲占22.4%,Haller气房占44.8%,筛泡过度气化占50.0%,钩突偏曲占21.4%.扫描层间距为5mm,窦口鼻道复合体显示率为49.6%.层间距3mm为100%.结论:窦口道复合体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相关,鼻窦HRCT冠状位扫描是显示该区域最佳影像学技术,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副鼻窦粘液囊肿的CT诊断(附6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副鼻窦粘液囊肿临床常以眼球突出为主要症状 ,极易误认为眼部肿瘤 ,而粘液囊肿常有鼻窦骨壁骨质吸收破坏 ,易与恶性肿瘤混淆 ,为此我们收集经手术证实 6 6例鼻窦粘液囊肿病例 ,结合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探讨CT薄层多轴位扫描技术对副鼻窦粘液囊肿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本组 6 6例患者 ,男 42例 ,女 2 4例 ,年龄 2 8~ 72岁 ,平均年龄为 49岁 ,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头痛等眼科症状。采用德国SIEMENSSAMOTONHIQVBCT机 ,矩阵5 12× 5 12 ,全部病例均行冠状位CT扫描 ,其中 8例附加横断位扫描 ,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在三叉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三叉神经瘤12例,行CT平扫及静脉注射60%泛影葡胺或优维显增强扫描。结果12例中表现为特征性哑铃形3例,类哑铃形6例,类圆形3例。肿瘤呈混杂密度、均匀密度或等密度,均无钙化及水肿。结论CT对三叉神经瘤的定位、定性及岩骨和颅底骨的异常改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耳畸形的CT 诊断(附2 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女,2岁。患儿近一周无明显诱因发烧,体温396℃,喷射状频繁呕吐来我院小儿科就诊,自述1岁时曾患“化脓性脑膜炎”。体检:一般情况可,耳廓无畸形,左外耳道见脓性分泌物流出,有异味。胸腹部体检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83×109/L,中性粒细胞0691,淋巴细胞0143,单核细胞0.17,血红蛋白107g/L。诊断:化脓性中耳炎。静脉点滴青霉素480万U/d控制感染。二天后左耳流出清水样液体,不凝。体温降至378℃。进食后仍呕吐,左耳流出物送检结果为脑脊液,脑脊液化验,白细胞56×106/L,多核细胞80%,单核细胞20%,球蛋白( ),氯化物110mmol/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比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1例SLE患者、29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12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fh表面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诱导型共刺激分子(ICOS)和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员5(SLAMF5)的表达水平,以及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和CCR7hiPD-1lo Tfh的比例。分析SLE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的比例与临床指标、成浆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CCR7hiPD-1lo Tfh,CCR7loPD-1hi表面CXCR3、ICOS和SLAMF5的表达水平较高(t=3.73、5.06、8.27,P均<0.01)。SLE和RA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的比例分别为5.79%(2.97%,8.95%)和4.57%(2.51%,7.60%),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93%(1.63%,5.21%),U=314.5、332.5,P均<0.01],而SS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的比例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3.0,P>0.05)。SLE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的比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双链DNA抗体滴度、成浆细胞比例均呈正相关(r=0.447 1、0.517 4、0.466 9,P均<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CCR7loPD-1hi Tfh比例增加与SLEDAI升高和成浆细胞比例的增加相关,检测患者外周血Tfh亚群可间接反映生发中心及B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对SLE的诊断、监测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球囊扩张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球囊扩张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技术治疗,rTMS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评估3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于治疗后采用临床疗效评定评估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加权评分和SS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洼田饮水试验加权评分和SSA评分显著优于球囊扩张组和rT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球囊扩张组的70.0%(χ2=7.68,P<0.01)和rTMS组的63.3%(χ2=10.42, P<0.01)。 结论 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rTMS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