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重症哮喘并发双侧张力性气胸死亡率极高 ,1996~ 1997年我们在气胸充分引流的前提下 ,迅速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 ,成功抢救 2例患者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性 ,47岁。有哮喘史 9年 ,再发 3天入院。入院3小时 ,患者大便后症状突然加重 ,极度呼吸困难 ,张口呼吸42次 /分 ,神志不清。听诊双肺呼吸音极低。立即诊断性胸腔穿刺抽出高压气体 ,确诊为双侧张力性气胸 ,迅速双侧胸腔闭式引流 ,有成串气泡溢出。但患者症状无改善 ,立即经鼻气管插管 ,Sevro90 0C呼吸机辅助呼吸 ,7小时后患者神志转清。入院第 5天停机观察 ,第 7天拔除气管插管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植入125I粒子后家兔气管组织结构的辐射损伤,探讨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采用2x2析因设计方法,将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在不同时间点(第14天,第30天)的损伤程度进行组合交叉分组,研究辐射和时间两种因素各自损伤水平,以及两者间有无交互作用.具体分组方法如下:健康雄性普通级新两兰家兔16只(体重2.5~3.0 kg)按照体重与窝别配为8对,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第14天组,第30天组),每组4对;每对动物各自分为实验组1只,对照组1只.实验组(8只)采取气管外膜缝扎3颗0.5 mCi125I粒子,粒子互相间隔10 mm排列的布源方法,对照组(8只)采用3颗空白粒子,按相同方法布源.第14天与第30天分别取相应亚组动物气管进行肉眼观察、HE染色病理与透射电镜检查,观察炎症损伤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4天和第30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兔左侧气管均无穿孔、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两组HE染色对比炎症损伤程度计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电镜观察到辐射敏感细胞器损伤,但第14天与第30天无明显程度差异,对照组电镜检查正常.结论:间隔10 mm连续排列的3颗0.5 mCi125I粒子对家兔气管的辐射损伤小,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与血浆内皮素之间的关系 ,1 997年 1 0月~ 1 998年 5月 ,对本院住院的 88例COPD患者进行血浆内皮素测定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8例中 ,男 50例 ,女 38例 ,平均年龄 68.5 ( 2 9~ 88)岁。单纯COPD2 3例 ,COPD并肺心病 2 0例 ,COPD并呼吸衰竭 1 5例 ,COPD并肺心病、呼吸衰竭 30例。呼吸衰竭患者 (未氧疗 )动脉血氧分压均 <8kPa。正常对照组 40例 ,为本市健康体检者 ,男 2 4例 ,女 1 6例 ,平均年龄 56.2 ( 4 0~ 72 )岁 ,均排除肝、肾、心脏及血管性疾病。内皮素测定采用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间质纤维化(PIF)合并肺癌(LC)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3例PIF合并肺癌(PIF-LC)患者与同期147例诊断单纯LC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PIF-LC组与LC组主要见于老年男性吸烟患者,PIF-LC组平均年龄及吸烟者均明显高于单纯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01;χ2=3.52,P=0.003),但≥60岁者及吸烟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Y211、糖类抗原(CA)125、CA153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两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气分析均有低氧血症,PIF-LC组Pa CO2较单纯LC组明显减低(t=4.01,P=0.000);PIF-LC组病理类型以鳞癌多见,肺癌病灶83%位于肺纤维灶内,而LC组则以腺癌多见。两组患者发现大多处于肿瘤晚期,PIL-LC组更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PIF-LC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LC组单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00)。结论 PIF-LC整体预后差,中位生存期短。在临床上对于老年男性吸烟患者,在原有PIF基础上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基础上加重,血清学及影像学均有变化,需密切随访,警惕PIF-LC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免疫因子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7例予抗炎、化痰常规治疗,实验组7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20 mg每日1次静点,7 d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免疫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2组血清CRP及WBC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RP与WBC较低(P0.05);患者IL-4、IL-6及IL-8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L-4、IL-6及IL-8水平较低(P0.05);CD3~+、CD4~+、及CD4~+/CD8~+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D3~+、CD4~+、及CD4~+/CD8~+水平较高(P0.05),CD8~+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能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CRP含量,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调节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的抗增殖机制,并证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其抗增殖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大鼠ASMCs,取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总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ASMCs组?哮喘ASMCs组?哮喘ASMCs + 1 × 10-8 mol/L维生素D组?哮喘ASMCs + 1 × 10-7 mol/L维生素D组?哮喘ASMCs + 1 × 10-6 mol/L维生素D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ASMCs增殖活性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ASMCs cyclin 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 哮喘ASMCs组G0/G1期细胞比例(80.01 ± 2.55)%明显少于其他各组,S期(8.31 ± 0.42)%和G2/M期(11.21 ± 1.43)%比例增加,MTT法检测其吸光度值增高(0.78 ± 0.04),提示ASMCs增殖明显增强?其中各值分别与正常对照ASMCs组[(90.15 ± 3.02)%?(5.41 ± 0.62)%?(4.38 ± 0.56)%?0.22 ± 0.04]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 0.001);同时哮喘ASMCs组与哮喘ASMCs + 1 × 10-6 mol/L维生素D组各值[(89.08 ± 2.81)%?(5.58 ± 0.92)%?(4.61 ± 1.12)%?0.38 ± 0.02]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与哮喘ASMCs + 1 × 10-7/1 × 10-8 mol/L维生素D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②在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哮喘ASMCs组与正常对照ASMCs组?哮喘ASMCs + 1 × 10-6 mol/L维生素D组分别相比较均偏高,差异显著(P < 0.001);③在各不同剂量维生素D作用组,分别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大剂量维生素D组作用均优于最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显示维生素D的抗增殖作用有明显剂量-效应相关性?结论:哮喘组大鼠ASMCs增殖明显,维生素D可以通过调节cyclinD1表达发挥其对哮喘大鼠ASMCs的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研究对象,并根据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选择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OSAS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为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铁蛋白水平与OSAS严重程度有关,并且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78,P<0.01)。结论:OSAS可能是导致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对纵隔及肺门病灶、支气管黏膜下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BNA技术对59例伴有纵隔及肺门病灶、支气管黏膜下病灶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诊断的阳性率及安全性。结果 59例接受TB-NA的患者,共计穿刺89次,穿刺成功68次,穿刺成功率76.4%,确诊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6例,黏膜下腺癌1例,淋巴结结核5例,纵隔囊肿1例,纵隔淋巴结增生性炎症1例。结论 TBNA弥补了常规纤支镜检查的不足,对纵隔、肺门及支气管黏膜下病灶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TBNA安全性高,操作方便,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肺炎患者中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使用外周血mNGS技术进行病原学检测的肺炎患者,并与常规微生物学检测(CMT)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在这28例患者中,重症肺炎有19例,非重症肺炎有9例。mNGS对微生物的检出率(78.6%,22/28)与CMT(64.3%,18/2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mNGS对病毒的检出率高于CMT(P=0.004),但是在检出细菌(P=0.625)和真菌(P=0.118)方面无明显优势。进一步在重症肺炎患者的亚组分析中得到了同样的结果。经过综合评估,7例患者通过mNGS确诊病原体,分别为耶氏肺孢子菌(PJ)2例,PJ合并巨细胞病毒(CMV)2例,鹦鹉热衣原体2例和腺病毒1例。结论 尽管血mNGS对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并不优于CMT,但是当病毒、PJ或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时,可以考虑使用血mNGS进行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24例健康成人及50例COPD患者血清NO和NOS水平,并与其中应用硝基类化合物、钙通道阻滞剂、ACEI三组上述指标比较,结果显示:(1)与健康人相比,COPD各分组血清NO水平皆明显降低;(2)服用扩血管药组血清NO明显增高;(3)COPD各分组血清NOS改变无显著意义。结论:内原性NO合成不足对COPD形成和发展有促进作用,外原性吸入NO有助于治疗COPD,上述扩血管药作用机理可能部分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