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任为  时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0,25(4):393-395,406
目的 为临床胆管缺损的处理探索新的选材。方法 通过切除部分胆管壁、整段切除胆总管的方式建立胆管损伤的犬模型,分别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修补、管形材料替代胆管:观察动物在手术后的大体活动状况和造影了解胆管的通畅情况,并在不同的时间段取胆管修复处的组织观察胆管组织的愈合过程及对材料的排异情况,两种修复方式对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 采用补片修补组,胆管上皮能够覆盖材料表面,通畅率可达75%(9/12)  相似文献   
12.
背景 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部分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仅为了病情监护,如果能提升早期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将会促进胰腺炎患者ICU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目的 探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28)在ICU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科ICU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28)分值高低分为密切监护组和非密切监护组,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ICU天数、呼吸支持、肾功能支持、循环支持情况以及预后,同时密切监护组内存活和死亡患者并进行比较.结果 共入组3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密切监护组134例,其中男性97例,占72.4%,平均年龄(47.8?± 15.6)岁;非密切监护组226例,男性160例,占70.8%,平均年龄(45.8?±?14.1)岁.与非密切监护组比较,密切监护组均为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平均年龄大[(47.8?± 15.6)岁vs?(44.5?± 13.0)岁,P=0.004],体质量指数高[24.6(22.0~27.7)?kg/m2?vs 23.4(21.0~26.0)?kg/m2,P=0.018],发病至收治时间短[24(3~47)?d?vs?45(20~74)?d,P<0.001],住院时间长[30(18~62)?d?vs 24(15~41)?d,P=0.006],ICU时间长[10(3~23)?d?vs?2(0~5)?d,P<0.001].43例患者在院期间死亡,死亡率为11.9%(43/360),均为密切监护组.死亡患者入院当日TISS评分[24(19~40)?vs?18(14~26),P<0.01]?及围术期TISS评分[47(37~53)?vs?22(18~26),P<0.01]较存活患者更高.结论 对于在外科ICU中的SAP患者,TISS-28的评分对于评估病情有一定参考价值,可根据TISS-28评分项目,进行分级治疗,密切监护患者有赖于ICU病房支持,应尽量避免非密切监护患者对ICU资源的占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表明,深静脉内白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E-选择素的主要作用是介导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起始过程。 目的:拟观察细胞黏附分子E-选择素水平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配对设计,直线相关分析,于2007-09/12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及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完成。 对象:选择发病在3 d 内或病情加重的2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57±15)岁。 方法:入院时采集第1次血液标本,经过溶栓,抗凝治疗72 h 后采集第2次血液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E-选择素的质量浓度,同时测定第1次采血样本的血小板计数及其凝血功能,包括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 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患者E-选择素的水平,治疗前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及与E-选择素相关性分析。 结果:2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急性肺栓塞,1例行Forgart导管取栓术,其余26例患者72 h 后,1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1例临床症状未见好转。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过溶栓、抗凝治疗临床缓解者血浆E-选择素水平明显下降(P=0.001),而临床未缓解者血浆E-选择素水平则呈上升表现(P=0.003)。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前E-选择素水平与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r=-0.113,P=0.576),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无相关性(r=-0.050,P=0.802),与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无相关性(r=-0.046,P=0.822),与凝血酶原时间亦无相关性(r=-0.080,P=0.690)。 结论:血浆E-选择素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RA)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 ,从而探究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 PAR患者血清和头发中 Zn、Cu、Fe、Ca、Mg、Mn、Sr的含量 ,并利用统计软件 ,建立元素判别数学模型。结果 :PAR患者血清 Mn、Sr含量 ,比对照组降低 (P<0 .0 1 )。 PAR患者头发元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表现为 Zn值下降 ,Cu值升高 ,Cu/Zn比值升高 ,Sr值降低 (P<0 .0 1 ) ,根据费歇准则 ,分别建立了血清元素判别方程和头发元素判别方程。结论 :微量元素 Zn、Cu、Mn、Sr的水平变化与本病关系密切 ,其机理值得探讨。建立元素判别方程 ,为 PAR的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科学的涵义出发,论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中医科学性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并引发学生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16.
1989~1997年,我院共收治盲肠憩室炎9例,现将其临床特点、术中所见和急诊处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8~72岁;20~40岁5例,40~60岁3例,大于60岁1例,平均44岁。症状:本组中8例因右下腹疼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手术治疗,其中体温>37℃者6例,白细胞>10×10~9/L 3例,伴右下腹肿块者1例。1例因右  相似文献   
17.
故障现象 本机安装调试时 ,常规摄影条件下曝光 ,听到自耦变压器发出异常“咚咚”声 ,电源指示不稳 ,mA指示低于正常 ,严重时电源保险丝熔断 ,同时曝光时间比预置时间明显延长。故障检修与分析 打开控制台 (FSK30 2 - 1型 ) ,拆下高压初级JX4- 6、JX4- 8,接上 1只 10 0W灯泡做假负载。试曝光时 ,发现灯泡亮但闪烁 (将摄影kV调高 ,时间设置较长些 ,其现象会更明显 ) ,这表明灯泡的供电电压不稳。用短路线跨接于主控硅BG94、BG95两端再试 ,灯泡亮度稳定无闪烁 ,表明两主控硅导通不良。用万用表查其触发电路及其他相关电路均…  相似文献   
18.
叶冠峰  任为端 《中国现代医生》2012,(30):112-113,F0003
目的分析小脑肿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方法对31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脑肿瘤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31例中髓母细胞瘤9例,血管母细胞瘤8例,星形细胞瘤6例,转移瘤4例,室管膜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结论 CT与MRI各有特点、优势互补,可以明显提高小脑肿瘤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邹城地处鲁南,辖区内设有多家省级大型企业,贯穿京沪铁路和104国道,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是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性传播性疾病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严加监督管理。1监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1对性病防...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周围动脉栓塞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周围动脉栓塞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1990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117例149次动脉栓塞的分布情况,以及因栓塞所致的死亡率和截肢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栓塞的部位,肢体缺血时间,缺血的程度和范围,手术的方式和手术后的抗凝治疗,是否伴有动脉硬化,是否反复发作等因素对截肢的影响.结果:117例149次急性周围动脉栓塞以下肢发生的频率最高,约占87%,内脏动脉栓塞约占2%,上肢约占10%.全组病例死亡率为11.9%.截肢率为7.8%,肢体救治率92.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肢体的缺血程度和范围回归系数为3.3412(P<0.05),说明缺血的程度愈重,截肢的可能性愈大;及时治疗的回归系数为-4.0165(P<0.05),可降低截肢率.结论:潜在的心脏疾病和栓塞重要脏器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单纯的导管取栓术和抗凝治疗是急性动脉栓塞的主要措施.肢体的缺血程度和范围以及栓塞后的及时处理决定肢体动脉栓塞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