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拟行PFNA内固定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CNP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程度、手术及住院期间各项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焦虑程度、医护总体满意率,住院天数、候手术天数、住院费用,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治疗围手术期实施CNP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手术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8例晚期肺癌患者,均接受PD-1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评价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3例患者于治疗1个月内因原发肿瘤进展、病情加重而死亡。其余25例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14例、疾病进展6例,客观反应率20.0%(5/25),疾病控制率76.0%(19/25)。可评价疗效的25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1个月,95%CI=(2.9,7.4)。28例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乏5例(17.9%)、发热4例(14.3%)、免疫相关性肺炎6例(21.4%),其次为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10.7%)、皮疹2例(7.1%)、腹泻2例(7.1%)、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3.6%)、心脏毒性1例(3.6%)。结论PD-1单抗Pembrolizumab对晚期肺癌疗效可,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纳肾法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的影响,从而判断益气活血纳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作用。方法 4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纳肾方,治疗3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ODE综合指数、MMRC、BMI、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ODE综合指数、MMR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6 min步行距离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体重指数改善不明显。结论益气活血纳肾方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证候和预后,起到既病防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临床客观指标和视功能生存质量指标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6例89眼,按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为A(AcrySof IQ),B(KS-1)人工晶状体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d;1wk;1mo裸眼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计算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术后1mo进行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调查问卷.结果:A,B两组的手术安全指数、有效指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在术后视功能调查问卷中的感觉适应(P<0.01)和立体觉(P<0.01)上明显优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手术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高、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AcrySof IQ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提高患者术后感觉适应和立体觉,改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指标是评价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有力工具,可以提供临床客观指标所不能反映的信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指标是评价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有力工具,可以提供临床客观指标所不能反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痛颗粒在中央型颈脊髓损伤中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例中央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采用颈痛颗粒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胶囊治疗,7d为1个疗程,于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2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程度VAS评分分别为(2.77±1.39)分和(3.83±1.18)分,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和6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颈痛颗粒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镇痛效果,不失为中央型颈脊髓损伤镇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优先治疗和普遍预防两种方案在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疗效.方法 将64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优先治疗组(31例)和普遍预防组(33例).两组受者肾移植术后均接受14 d预防CMV感染的基础治疗(静脉滴注更昔洛韦250 mg/d).随后,普遍预防组受者继续口服更昔洛韦至术后90 d.优先治疗组中的高危受者继续口服更昔洛韦,直至术后90d;中危受者中仅CMV pp65抗原阳性受者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至CMV pp65抗原转阴后停药,低危受者在基础治疗后不再使用更昔洛韦.研究期为6个月,此期间监测两组受者血清CMV pp65抗原和CMV DNA,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普遍预防组15例(45.5%)出现CMV抗原血症,有5例(15.2%)的CMV DNA负荷量持续升高,其中3例(9.1%)发展成为CMV病.优先治疗组13例(41.9%)出现CMV抗原血症,有4例(12.9%)的CMV DNA负荷量持续升高,其中2例(6.5%)发展为CMV病.普遍预防组和优先治疗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3/33)和9.7%(3/31);其他感染总的发生率分别为15.2%(5/33)和19.4%(6/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移植6个月时的存活率分别为97%和100%,其血肌酐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受者CMV感染的风险状态采取优先治疗方案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CMV感染,其效果与普遍预防方案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介导survivin基因对肺癌细胞凋亡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survivin的siRNA并构建相应载体,转染对数生长期肺癌细胞A549,对比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半定量RT-PCR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癌细胞的凋亡。结果转染siRNA组survivin mRNA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曲线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后24,48,96小时及1周时细胞生长未受影响,siRNA组在转染后24,48小时细胞生长未受明显影响,而96小时及一周时明显抑制。转染siRNA组的细胞的凋亡率与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14.94%±1.60%vs 3.23%±0.46%,4.22%±0.34%,P〈0.05)。结论本实验提示siRNA沉默survivin基因能促进肺癌细胞的凋亡,survivin siRNA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诸如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及冠状动脉搭桥等血运重建术后的再狭窄仍是制约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最主要瓶颈之一。再狭窄主要由新生内膜增生和血管的缩窄性重构导致的结果,而新生内膜增生则是对血管损伤及低血流动力学状态下的一种血管性反应,包括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和生物效应过程,如炎症、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因此,我们应该分阶段、多方向的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拟行上肢手术老年患者40例,采取产生随机种子数的方法分为A组: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阻滞穿刺成功后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AstraZeneca AB,100 mg/10 ml).观察并记录患者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上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评估患者麻醉阻滞效果,并记录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尺神经阻滞时间较B组短[(10.58±9.79) minvs.(19.45±7.8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组桡神经阻滞时间快于B组[(5.98±6.84)min vs.(8.46±6.8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正中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快[(2.55±2.31)min vs.(7.74±4.0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上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上,A组患者起效时间较B组快[(1.71±1.43) min vs.(4.30±2.2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麻醉效果优率明显高于B组(95% vs.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A组患者未出现麻醉相关不良反应,B组有1例患者出现穿破血管形成血肿,1例患者阻滞失败改全身麻醉.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能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盲探操作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