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2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89篇
口腔科学   113篇
临床医学   253篇
内科学   233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5篇
综合类   547篇
预防医学   162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453篇
  1篇
中国医学   212篇
肿瘤学   11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小脑扁桃体切除与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两种手术方法治疗ChiariⅠ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201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总共97例ChiariⅠ型畸形患者,A组行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小脑扁桃体切除55例;B组行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42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空洞消退情况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病率.结果 门诊随访6个月~8年,共随访到85例患者,按Tator疗效标准,A、B组优、良、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进空洞消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分别有5例、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术后一过性头痛分别为25例、18例,术后早期脑脊液漏并皮下积液分别为8例、6例,A组死亡1例,总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和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小脑扁桃体切除均是治疗Chiari Ⅰ畸形的可靠方法,两者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而枕后减压硬膜扩大修补手术步骤较少,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02.
DNA条形码( DNA Barcoding )技术是一种新的物种识别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在最近几年里,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这一概念认为,类似于商店里使用扫描仪读取条形码,对地球上每一种生物通过快速分析其DNA中的一段基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 mt COⅠ)加以识别。理论上, DNA条形码已被证明在生物分类鉴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发展,但目前不同分类学家对其持的意见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的产生、发展概况、原理与操作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并概括了DNA条形码在应用于物种分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获取抗人肌钙蛋白Ⅰ(cTnI)的单克隆抗体(McAb).方法 以人cTnI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人cTnI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随后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血清效价,用protein G亲和纯化法纯化抗体,抗原竞争ELISA法鉴定抗体亲和力,SDS-PAGE法鉴定纯度,Western blotting鉴定抗cTnI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竞争ELISA法分析抗原结合位点.结果 筛选出9株稳定分泌抗cTnI的单抗杂交瘤细胞株,其中A3、A9两株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2a,分泌的抗体纯度高,与CK-MB、cTnT无交叉反应,效价均为:1:1024000,亲和力分别为4.21×10^8mol/L、1.07×10^8mol/L,抗原结合位点不同.结论 成功制备出了一对高亲和力、高特异性抗人cTnI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大鼠口腔溃疡愈合情况及检测血清中EGF、及口腔黏膜EGFR水平,来评价口疮1号方对实验性大鼠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化学药物灼烧法复制口腔溃疡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大鼠及模型大鼠血清中EGF水平。并取正常及有损伤的口腔黏膜组织,做病理检查。及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GFR水平。再将剩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口疮1号方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5d后,观察每组大鼠一般症状体征及口腔溃疡变化情况,检测血清中EGF水平、及口腔黏膜组织EGFR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EGF、及大鼠黏膜EGFR含量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P〈0.01)。口疮1号方实验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体重增加,口腔溃疡面积缩小。两组大鼠血清中EGF及口腔黏膜中EGFR水平均有所升高,实验组EGF,EGFR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快,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口疮1号方可以显著改善口腔溃疡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口疮1号方可以调节口腔溃疡时EGF、EGFR水平,增强口腔黏膜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微针联合不同种类硬化剂对浅表血管性病变作用的特点。方法选择1.5~2.0kg雄性莱航鸡30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A组微针+聚桂醇,B组微针+无水乙醇,以及C组正常鸡冠,每组均为10只。分别在微针联合硬化剂干预鸡冠后第7、14、21、28天切取鸡冠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算毛细血管数目及Ⅰ型、Ⅲ型胶原纤维面积。结果肉眼观察:鸡冠组织颜色随时间的推移而变浅;HE染色显示:两实验组鸡冠组织毛细血管数目均明显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且A组减少更明显;Ⅰ型胶原纤维及Ⅲ型胶原纤维面积计算结果显示:A、B、C组各时段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微针联合两种硬化剂均可显著减少鸡冠组织的毛细血管数量,最终导致鸡冠颜色变浅,其中以微针+聚桂醇效果更明显;Ⅰ型、Ⅲ型胶原纤维未见增生,所以微针联合硬化剂干预鸡冠组织后不会导致局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6.
痤疮是一种可能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已有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痤疮易感性相关,如SELL基因、RETN基因、DDB2基因、MYC基因、转化生长因子通路相关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等.从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推激素受体相关基因多态性、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相关基因多态性及胰岛素受体相关基因多态性4个方面,探讨痤疮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深入探索痤疮相关基因多态性对基因靶向药物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水平在发生进行性心肌损伤时增高,预示心肌事件的高风险.本文旨在研究是否血清高cTnI水平与无左心室(left ventricular,LV)收缩功能紊乱的高血压(hypertension,HT)患者不良转归相关.方法:收集检测170例无LV收缩功...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常观察到肌钙蛋白T(cTnT)升高,且同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明确cTnI的升高是否有同样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研究了9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这些患者没有明显的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表现。血透前检测患者的cTnI,每3个月检测1次,一共检测5次。随访时间1年,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片,心脏超声心动图。设定cTnI≥0.15ng/ml为阳性,而〈0.15ng/ml为阴性。结果:97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cTnI升高,9例(69%)在1年的随访期间出现了急性心血管事件。而在69例cTnI正常的患者中仅有7例(10.1%)患者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在另外15例患者中,cTnI在正常值上下波动,有3例(20%)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结论: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无症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TnI是一个有很强心血管病预测价值的血清标记物。cTnI持续升高提示患者早期进行全面的心血管病检测和治疗,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并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心肌损害的风险.方法 在我院住院诊断为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的患儿23例,其中伴OSAHS 15例,不伴OSAHS 8例;选择我院同期健康查体儿童27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上述患儿和健康儿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伴OSAHS组心肌肌钙蛋白Ⅰ为(0.022±0.009)μg/L,不伴OSAHS组为(0.035±0.012)μg/L,健康对照组为(0.017±0.015)μg/L.ANOVA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69,P=0.001),两两比较,健康对照组与伴OSA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患有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伴有OSAHS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有心肌损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of myocardial damage induced by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 in children. Methods Twenty-three children who were in-hospital patients and diagnosed as adenoidal hypertrophy or palatine tonsil hypertrophy enrolled in the study as cases,among whom 15cases were affected by OSAHS (OSAHS group) ,and 8 cases were not affected by OSAHS( no-OSAHS group).Twenty-seven healthy children from health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s (control group).Chemiluminescenc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value of Troponin Ⅰ (TnⅠ) in all children, and the value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OSAHS group, TnⅠ was (0. 022 ± 0. 009) μg/L;in the non-OSAHS group, TnⅠ was (0.035 ± 0.012) μg/L;in the control group,TnⅠ was (0.017 ± 0.015) μg/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 F = 8. 369, P = 0. 001 ). Furthermo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nI in the OSAH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 001 ).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adenoid or tonsil hypertrophy associated with OSAHS in children were found to have myocardial damage compared to healthy children, whereas similar on myocardial damage to children with adenoid and tonsil hypertrophy but not OSAHS.  相似文献   
110.
烟酰胺对椎间盘Ⅰ、Ⅱ型胶原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烟酰胺对白介素-1β诱导的体外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中Ⅰ、Ⅱ型胶原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构建兔腰椎间盘组织凝胶培养模型,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酰胺对照组(加入0.5mg/ml烟酰胺),退变组(加入10ng/mlIL-1β)和3个烟酰胺治疗组(加入IL-1β的同时,并分别加入0.5mg/ml,0.25mg/ml和0.05mg/ml烟酰胺)。培养3天及1周时取各组髓核和纤维环分别行Ⅰ、Ⅱ型胶原基因RT—PCR检测,培养2周时行Ⅰ、Ⅱ型胶原、iN—OS、TGF—J31及Caspase--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①RT—PCR显示3天及1周时,各治疗组Ⅰ、Ⅱ型胶原表达均强于退变组,烟酰胺的保护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②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显示,各治疗组椎间盘正常结构和胶原含量均优于退变组,以大剂量烟酰胺治疗组最显著。③iNOS、Caspase--3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阳性细胞染色率均低于退变组(P〈0.01)。TGF—β1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阳性细胞染色率高于退变组(P〈0.01)。结论:烟酰胺能够抑制IL-1β诱发的椎间盘Ⅰ、Ⅱ型胶原表达及含量的下降,这种保护机制与其抑制iNOS、Caspase--3表达和维持TGF-β1表达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