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和大强度疲劳训练对大鼠房室结(AVN)Ⅰ、Ⅲ型胶原纤维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有氧训练组和疲劳训练组3组。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分别建立大鼠有氧训练和疲劳训练模型,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AVN区Ⅰ、Ⅲ型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AVN区MMP-13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安静对照组比较,有氧训练组AVN组织结构正常,Ⅰ、Ⅲ型胶原纤维分布均匀且显著增多(P<0.05),Ⅰ/Ⅲ型胶原纤维比值无明显变化;MMP-13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与安静对照组和有氧训练组比较,疲劳训练组AVN区Ⅰ型胶原纤维增生异常,区域减少和扭曲,且I型胶原纤维显著增多(P<0.05),Ⅲ型胶原纤维超微结构出现断裂,且Ⅲ型胶原纤维显著减少(P<0.05),Ⅰ/Ⅲ型胶原纤维比值升高;MMP-13表达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有氧训练组(P<0.05)。结论: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可使大鼠AVN区Ⅰ、Ⅲ型胶原纤维的形态结构和MMP-13的表达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有氧训练可保护大鼠AVNⅠ、Ⅲ型胶原纤维结构正常,疲劳训练可造成AVN区Ⅰ、Ⅲ型胶原纤维发生病理改变,推测可能与疲劳训练诱导MMP-13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透明质酸对周围神经修复后瘢痕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吻合口局部应用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对神经吻合口瘢痕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分别行切断坐骨神经后神经外膜吻合术,随机分为实验组(HA组,吻合口周围应用HA凝胶)和对照组(等渗盐水组)。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观察吻合口周围瘢痕的产生状况,包括:(1)大体观察皮肤和肌肉、筋膜愈合情况以及神经吻合口与周围肌腔隙的粘连情况;(2)Masson染色;(3)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4)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大体观察:HA对大鼠皮肤及肌肉筋膜的正常愈合无不良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4周、12周神经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均轻于对照组(P〈0.05)。(2)Masson染色和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神经吻合口胶原纤维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3)透射电镜观察可见HA组吻合口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胶原纤维含量少、排列规则;而对照组胶原纤维含量较多,排列紊乱。结论 HA可以有效减少周围神经吻合口神经外膜胶原纤维的形成,进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SAILS死亡患者肺纤维化的病变经历过程及特点。方法:以6例SAILS死亡患者(分别于发病后9,14,20,29,33。38d死亡)肺标本为对象,应用常规HE染色、三联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和电镜等技术方法,观察SARS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以及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的变化特点、Ⅰ型与Ⅲ型胶原纤维分布规律及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SARS发病后于9—38d死亡的6例患者肺脏出现程度不等的成纤维细胞变化和纤维组织增生,其中2例(33,38d)发生典型的肺纤维化病变。肺间质组织和成纤维细胞变化可大致分为4种类型:成纤维细胞轻度活跃型,见于9,14d死亡例;成纤维细胞增生型,见于20d死亡例;纤维组织增生型,见于29d死亡例;纤维化形成型,见于33,38d死亡例。经三联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证实,纤维增生以胶原为主,其中Ⅰ型胶原增生较Ⅲ型胶原明显。结论:初步认为,肺脏4种类型病变本质上反映了SARS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经历4个阶段,即:成纤维细胞轻度活跃期、成纤维细胞增生期、纤维组织增生期和纤维化形成期。SARS肺纤维化病变特点为:(1)纤维化出现较早(33d);(2)纤维化病变呈进行性发展;(3)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4)局灶性分布突出。  相似文献   

4.
灯盏花素对大鼠肺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洵  程德云 《武警医学》2007,18(11):824-827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炎症程度、胶原纤维形成的影响,探讨灯盏花素对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灯盏花素组.模型组以博来霉素气管内注入建立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灯盏花素组以博来霉素气管内注入并以灯盏花素进行干预治疗,于第29天将大鼠处死并检测.以HE染色和细胞核颗粒计数观察肺组织炎症程度,以胶原染色检测总胶原蛋白,以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纤维,以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 RⅡ mRNA和Smad4 mR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GF-β1 mRNA.结果 灯盏细辛组相比模型组在炎症程度、总胶原纤维、Ⅰ型胶原纤维、Smad4 mRNA、TGF-β1 mRNA的表达均有下降.结论 灯盏花素可抑制肺内炎症反应、总胶原纤维和Ⅰ型胶原纤维的合成,对博来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bFGF促进火器伤伤道愈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动物火器伤伤道愈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证实:bFGF治疗组伤道完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4.8天。病理学检查发现,bFGF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毛细血管新生及成纤维细胞增殖。肉芽组织细胞外基质免疫组化染色提示,治疗组纤维结合蛋白、层粘连蛋白及Ⅲ型胶原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治疗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颗粒平均数目为3.21±0.33,对照组为2.12±0.29。肝素可增强bFGF的促愈效应;控制创面感染及保持创面中性环境,有利于保护bFGF活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组人群IFABP基因外显子54A/T频率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基因外显子(exon)Ⅱ54位点编码丙氨酸或苏氨酸(A/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频率分布,探讨年龄变化与54A/T IFABP基因频率分布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按年龄随机分为3组:14-30岁年龄组(I组,n=30),35~55岁年龄组(Ⅱ组,n=32),60~85岁年龄组(Ⅲ组,n=34)。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Hha Ⅰ内切酶酶切和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IFABP基因型。结果:各年龄组54A/T IFABP基因型频率分布为,Ⅰ组:A/A 60%,A/T 36.7%,T/T 3.3%;Ⅱ组:A/A 53.1%,A/T 37.5%,T/T 9.4%;Ⅲ组:A/A 29.4%,A/T 44.1%,T/T 26.5%。突变型54T基因频率分别为:22.2%(Ⅰ组),28.2%(Ⅱ组),48.5%(Ⅲ组)。与Ⅲ组比较,Ⅰ组和Ⅱ组54T型基因分布频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0.51,P<0.01;X^2=6.19,P<0.05)。结论:在不同年龄组,人娄IFABP基因外显子Ⅱ54A/T多态性分布存在较大差别,突变型54T随年龄的增长,出现频率升高。  相似文献   

7.
正目的:观察点阵激光辅助自体成纤维细胞经皮递送对真皮的长期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满月家猪,取耳缘皮肤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传至三代后收集。取幼猪胸背部皮肤,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点阵激光组,点阵激光联合细胞组,点阵激光联合磷酸盐缓冲液(PBS)组。3个月后取已处理皮肤活检病理检查,以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法检测各组胶原纤维分布情况,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各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地塞米松对氟伐他汀(BU①引起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探讨肺纤维化治疗的新方法。方法:SD大鼠随饥分为5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阻M组(肺纤维化组)、F1u组(HM+氟伐他汀),Dex组(BLM+地塞米松)及联合治疗组(HM+氟伐他汀+地塞米松)。各组动物于气管内灌注BLM后第1、3、7、14、28d分别随饥处死5只。取肺组织,HE染色,作病理学观察;肺组织匀浆检测羟脯氨酸(㈣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液(BALF)测定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总细胞中的百分比;上清液中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CF-β)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变化。结果:氟伐他汀及地塞米松均可有效减轻啼组织炎症及纤维增生,减轻肺组织HYP含量,减少BALF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其中TGF-β及MCP-1的含量。二者联合应用则降低肺组织HYP、BALF中TGF-β、MCP-1更早/或更显著。结论:氟伐他汀及地塞米松对大鼠实验性肺纤维化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而二者联合应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12月内移植物的组织学变化过程.方法:用兔做实验对象,取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分别于术后第2周、第1、2、4、6、9、12月取材,观察关节腔内重建移植物的大体形态,运用HE、甲苯胺兰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过程.结果:关节腔内的移植物在术后第2周表现为明显的组织坏死,第1月有新生组织自外周长入替代,第2月富含细胞,但胶原纤维无序,第4月细胞数目减少,胶原纤维纵向排列较规则,第6月组织学形态类似正常前交叉韧带,第9月进一步成熟,第12月更加接近正常.甲苯胺兰染色显示:术后第12月关节腔内移植物出现异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术后各期移植物均以Ⅰ型胶原为主,Ⅲ型胶原分布于长入替代的新生组织中,术后4个月以后移植物中Ⅲ型胶原呈弥散分布.结论:关节腔内的半腱肌腱移植物经历组织坏死、新生组织长入替代和塑形改建过程,其组织学形态在术后第6月与正常前交叉韧带相似,第12月接近正常,但其胶原分布情况仍有别于正常前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10.
蔺小倩  张瑛 《高原医学杂志》2003,13(1):29-31,F004
目的:探讨亚高原妇女缺氧对胎儿胎盘绒毛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收集单胎活产分娩低体重儿胎盘50例为观察组,正常体重儿的胎盘50例为对照组;取胎盘部1cm 3块10%甲醛固定,石蜡块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四项指标;结果:合体结节:低体重儿47%,对照组39.1%%(P<0.01);血管合体膜:低体重儿12.4%,对照组16.2%(P<0.01);毛细血管:低体重儿11.9%,对照组8.4%(P<0.01);纤维素样坏死:低体重儿4.2%,对照组3.5%(P<0.01);结论:低体重儿合体细胞结节、毛细血管和纤维素样坏死明显增多,血管合体膜减少。高原缺氧影响胎盘绒毛结构,是低体重儿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肺撕裂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晓峰  吕维富  潘志立  刘斌   《放射学实践》2010,25(5):509-511
目的:探讨CT对肺撕裂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68个病灶)肺撕裂伤的CT表现。结果:32例肺撕裂伤患者,共68个病灶,其中58个病灶位于肺表面或紧靠胸膜,10个病灶位于肺的中央,多发15例,单发17例。CT表现为肺气囊肿、气液囊肿、血肿。其中气囊肿9例,气液囊肿18例,肺撕裂伤伴肺内血肿5例。肺撕裂伤周围均有不同程度肺挫伤。CT分型Ⅰ型20例,Ⅱ型5例,Ⅲ型1例,Ⅰ型和Ⅱ型同时存在6例。结论:CT检查是早期发现、诊断、分型及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最佳方法,并可对治疗、转归及预后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量的万汶对初进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初进高原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Ⅰ组为1.5倍失血量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Ⅱ、Ⅲ组分别为输注0.5、1.0倍失血量的万汶。检测生命体征及动脉气血,观察复苏后6h的存活时间。结果:复苏后MAPI、Ⅲ组较Ⅱ组明显升高,Ⅲ组较Ⅰ组维持时间长(P〈0.05)。PaO2、SaO2、BE和Lac在Ⅲ组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pH值及PaCO2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Ⅲ组实验大鼠6h内存活时间分别为(243±90)min、(199±72)min和(333±40)min,Ⅲ组明显较Ⅰ、Ⅱ组长(P〈0.05);Ⅰ组存活时间较Ⅱ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倍失血量的万汶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抗休克作用明显优于另两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凝胶在Ⅲ期压疮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38例Ⅲ期压疮入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rhEGF凝胶均匀涂布于创面;对照组仅以3%过氧化氢液冲洗.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率、组织学改变、创面羟脯氨酸(HYP)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比例.结果 治疗组的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其Ⅲ期压疮平均愈合时间为(10±2.5)d,对照组为(35±8.7)d(P<0.01).在治疗后第3、6、9天,治疗组可见创面肉芽组织灶明显增生,富含血管及细胞,同时创面中HYP含量增加,Ⅰ型/Ⅲ型胶原比例降低(P<0.01).结论 rhEGF治疗Ⅲ期压疮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增加肉芽组织及HYP含量,降低Ⅰ/Ⅲ型胶原比例,明显促进压疮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脑室相关病变低剂量CT复查的可行性。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因脑室相关病变需行头部CT复查的成人患者68例,于常规剂量(Ⅰ组)CT扫描后,对含病变且无部分容积效应影响的层面行75%(Ⅱ组)和50%(Ⅲ组)常规剂量CT扫描。评价不同剂量组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结果:图像质量比较经Wilcoxon符号秩检验Ⅰ组与Ⅱ组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Z=-1.604,P=0.109);Ⅰ组与Ⅲ组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Z=-5.684,P=0.000)。诊断效能比较经McNemar检验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1)。结论:对于成人脑室相关病变CT复查病例,50%常规剂量CT扫描对临床诊断效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乳腺微小钙化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睿  许建荣  华佳  孙莉  李岚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10-1213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时乳腺微小钙化的表现及分型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74例患者行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检查,记录钙化灶单簇个数、分布直径、形态分型(根据Le Gal乳腺微小钙化分型,Ⅰ型:环形钙化;Ⅱ型:形态规整的点状钙化;Ⅲ型:泥沙样钙化;Ⅳ型:形态不规则的点状钙化;Ⅴ型:蠕虫样钙化)、是否沿导管分布、是否伴有肿块等x线特点.并与手术活检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4例中36例为乳腺恶性病变(48.65%)、38例为良性病变(51.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簇个数(P〈0.001)、微小钙化的形态分型(P〈0.001)、是否沿导管分布(P=0.001)以及是否伴有肿块(P=0.007)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有一定价值。多因素分析发现,钙化的形态分型(P=0.0008)和是否伴有肿块(p=0.003)是诊断乳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微小钙化的形态分型中Ⅳ和Ⅴ型钙化、Ⅲ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单簇个数〉10个以及Ⅱ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分布直径〉20mm者恶性率较高。结论:Ⅳ和Ⅴ型钙化、Ⅲ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单簇个数〉10个以及Ⅱ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分布直径〉20mm诊断乳腺癌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应积极定位手术活检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汪骏  刘庆  曾锦波  王世鑫 《武警医学》2008,19(1):9-11,F0003
 目的 探讨手掌参醇提物(GcEE)对染矽尘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阐明其抗矽肺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染矽尘组、GcEE治疗组和汉防己甲素(TT)组.建立矽肺动物模型后第2天起,GcEE治疗组、TT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GcEE[8 g/(kg·d)]、TT[50 mg/(kg·3 d) ]治疗,对照组和染矽尘组给予等容蒸馏水,给药28 d后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GcEE可显著降低染矽尘 大鼠肺系数,减少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结论 GcEE能够明显抑制染矽尘大鼠的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钠氢交换体1(sodium-hydrogen exchanger 1,NHE1)的表达及其与血清胶原的相关性,探讨NHE1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相互关系。方法设心衰组及正常对照组,心衰组按NYHA分级分成心功能Ⅰ级、Ⅱ级及Ⅲ级3个亚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受试者心肌组织中NHE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Ⅰ(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结果心衰组PⅠCP、PⅢN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心功能的逐渐恶化,心衰组PⅠCP、PⅢNP含量呈上升趋势,各组间表达总体上有差异(P〈0.05或P〈0.01),PⅠCP、PⅢNP含量与NHE1 mRNA的△Ct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心衰患者心肌组织中存在NHE1 mRNA的高水平表达,血清PⅠCP、PⅢNP含量显著增加,提示NHE1可能在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胶原表达的变化,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持续中的作用.方法 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换瓣置换手术者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慢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约100 mg,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胶原沉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水平.结果 (1)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纤维化程度与左心房内径(r=0.390, P=0.001)、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20,P=0.005);(2)与窦性心律 组比较,Ⅰ型胶原的mRNA在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慢性房颤患者(P<0.001)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房颤患者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336,P=0.004)、房颤持续时间 (r=0.339,P=0.003)呈正相关.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Ⅰ型胶原的分子重构可能是房颤时心房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海兵  李玉华  周柱玉  李君   《放射学实践》2011,26(4):372-375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在判断小儿颅内肿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小儿颅内肿瘤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图像,包括WHOⅠ级19例,Ⅱ级17,Ⅲ级14例,Ⅳ级10例。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及正常脑白质的ADC值,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肿瘤实质ADC及实质/白质值(rADC)测量,Ⅰ-Ⅳ级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30±0.35)×10^-3(、1.06±0.23)×10-3、(0.91±0.15)×10^-3和(0.63±0.11)×10^-3mm^2/s,rADC分别为1.69±0.49、1.32±0.28、1.20±0.29和0.79±0.19,除Ⅱ、Ⅲ级肿瘤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Ⅱ和Ⅲ-Ⅳ级组肿瘤ADC值分别为(1.24±0.34)和(0.87±0.28)×10^-3mm^2/s,rADC分别为1.60±0.45和1.17±0.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组高于Ⅲ-Ⅳ级组。结论:DWI对于小儿颅内肿瘤级别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而ADC或rADC值,特别是后者能较为可靠地鉴别小儿常见颅内肿瘤的级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目前已有的辐射防护药物(包括化学药物、中药复方及细胞因子),研究联合用药的辐射防护活性,筛选最佳药物组合,为新的急性放射损伤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试验分为模型对照组,E0703+rhG-CSF+新型四物合用组(组合Ⅰ),E0703+rhIL-11+刺白胶囊合用组(组合Ⅱ),E0703+rhG-CSF+新型四物合用组(组合Ⅲ),E0703+rhIL-11+刺白胶囊合用组(组合Ⅳ),523+rhG-CSF+新型四物合用组(组合Ⅴ),523+rhIL-11+刺白胶囊合用组(组合Ⅵ),523+rhG-CSF+刺白胶囊合用组(组合Ⅶ),523+rhIL-11+刺白胶囊合用组(组合Ⅷ),共9组药物组合。60Coγ射线7.5 Gy照射造模,照射前24 h按组分别给予化学药物预防,照后皮下注射细胞因子,并灌胃给予中药。照射前,照射后1、4、7、10、13、16、22 d检测小鼠外周血象。照射后第7天进行祖细胞集落培养实验。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组合Ⅶ外,其余各组合对外周血液成分在不同时间点呈现不同程度的促进恢复作用;而对各造血祖细胞集落的生长,组合Ⅰ、Ⅲ的作用最为显著;其中,组合Ⅲ尚有促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值恢复的作用;组合Ⅴ也有加速外周血液成分恢复和促进粒系生长的作用。结论综合比较,组合Ⅲ对促进外周血液各成分恢复和造血祖细胞生长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