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31篇
  免费   6217篇
  国内免费   2900篇
耳鼻咽喉   696篇
儿科学   1827篇
妇产科学   1161篇
基础医学   6765篇
口腔科学   1174篇
临床医学   6994篇
内科学   7979篇
皮肤病学   799篇
神经病学   2627篇
特种医学   35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5篇
外科学   8417篇
综合类   11894篇
现状与发展   20篇
预防医学   2175篇
眼科学   599篇
药学   5368篇
  65篇
中国医学   2390篇
肿瘤学   14452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1068篇
  2022年   1710篇
  2021年   3183篇
  2020年   2518篇
  2019年   2282篇
  2018年   2119篇
  2017年   2404篇
  2016年   2664篇
  2015年   2808篇
  2014年   4369篇
  2013年   4542篇
  2012年   3954篇
  2011年   4353篇
  2010年   3556篇
  2009年   3493篇
  2008年   3483篇
  2007年   3741篇
  2006年   3396篇
  2005年   2998篇
  2004年   2585篇
  2003年   2194篇
  2002年   2027篇
  2001年   1815篇
  2000年   1490篇
  1999年   1324篇
  1998年   1158篇
  1997年   1065篇
  1996年   946篇
  1995年   859篇
  1994年   707篇
  1993年   562篇
  1992年   489篇
  1991年   401篇
  1990年   325篇
  1989年   312篇
  1988年   286篇
  1987年   250篇
  1986年   185篇
  1985年   231篇
  1984年   205篇
  1983年   125篇
  1982年   164篇
  1981年   142篇
  1980年   97篇
  1979年   98篇
  1978年   71篇
  1977年   50篇
  1976年   42篇
  1975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探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40例骨肉瘤和40例不同级别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PCNA表达与肿瘤组织内MVD之间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Ⅱ~Ⅲ级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骨巨细胞瘤I级组(P<0.05),且骨巨细胞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VD<5的肿瘤组织(P<0.05);骨肉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MVD<5组(P<0.05)。p53蛋白阳性率虽骨巨细胞瘤Ⅱ~Ⅲ级、骨肉瘤均高于骨巨细胞瘤1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蛋白、PCNA过度表达与MVD有密切关系,p53、PCNA及MVD可作为评估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预后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2.
IL—2/LAK与放,化疗联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LAK细胞与放疗和/或化疗联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本组共30例,其中单纯IL-2/LAK细胞治疗5例(包括2例TIL细胞胸腹腔灌注),IL-2/LAK细胞联合放疗18例(包括1例动脉灌注),IL-2/LAK细胞联合化疗4例)包括1例动态灌注),IK-2/LAK细胞联合放疗和化疗3例。结果:完全缓解率20.0%(6/30),总有效率50.0%(15/39),其中单纯IL-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在哈萨克族(哈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哈族食管癌高发的机理。方法;应用PCR瑜民泳法和LSAB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对新疆地区原发性食管癌及其正常组织中P16基因第3外显子纯合缺及及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1对标本中癌组织及其正常组均未发现纯合缺失,28例标本中12例有P16基因表达,占42.9%(12/28),其中哈族为53.8%(7/13),汉族为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对 12 7例不同年龄结构的正常人群和 2 8例膀胱肿瘤患者尿中 EGF水平进行测定。 方法 :采用I1 2 5 - EGF的放射免疫法测定 EGF水平。 结果 :小儿组 (15例 ) EGF浓度 (31.19± 7.46 ) μg/L;正常人群组 (92例 )EGF浓度 (16 .5 2± 1.6 9)μg/L ;膀胱肿瘤组 (2 8例 ) EGF浓度 (14.6 4± 1.86 )μg/L ;前列腺增生组 (BPH,2 0例 ) EGF浓度 (7.91± 1.11)μg/L。膀胱肿瘤组与正常人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年龄的变化也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 结论 :EGF与年龄有相关性 ;EGF是一个较可靠、灵敏的指标有助于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究结直肠间质瘤预后相关因素,并通过列线图预测该肿瘤生存概率,为指导临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获取199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结直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资料,对入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将分析得到的独立预后因素绘制成列线图,之后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生存准确性.结果: 546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发病年龄64岁,区域淋巴结转移率9.4%.546例患者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发病年龄 > 64岁,未婚/离婚,结肠间质瘤(与直肠间质瘤相比),非手术治疗,组织分化级别高,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具有更差的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P均<0.05), 美国东部地区诊治患者比西部地区患者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时间(P = 0.027),以上独立预后因素预测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C指数分别为0.76(95%CI: 0.72-0.80)和0.75(95%CI: 0.72-0.78).在174例组织分化级别和肿瘤部位明确的患者中,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年龄,组织分化级别和是否行手术治疗(P均<0.05),而肿瘤部位仅与肿瘤特异性生存显著相关(P = 0.041),未证实与总生存显著相关(P = 0.057),采用这4个预后影响因素预测546例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C指数分别是0.71(95%CI: 0.66-0.75)和0.73(95%CI: 0.70-0.77), 能较准确预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总生存率.结论: 结直肠间质瘤预后受多个临床病理因素影响,列线图能为预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0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4例STUMP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7~78岁(平均54岁), 病程1~180个月(平均46个月)。以排尿困难、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直肠指诊可提示前列腺肿物,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正常或轻度升高,经直肠超声及磁共振提示前列腺肿瘤或前列腺增生结节。结果: 3例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2例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9例经病理明确诊断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镜下观察前列腺间质细胞过度增生,呈梭形细胞,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PSA均为阴性,波形蛋白均为阳性,CD34及孕激素受体多呈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1%~20%(平均6%)。病理诊断为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随访时间10~96个月(平均65个月), 失访2例,死亡1例,9例术后未见复发,2例因局部复发而多次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结论: STUM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可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学诊断;早期发现确诊,结合临床制定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揭示金属蛋白酶类(MMPs)及层粘连蛋白受体(LN-R)与人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并探讨MMPs及IN-R用以判断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可能性。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定量研究和蛋白酶活性分析(Zymography),对具有不同潜在转移能力的人黑色素瘤细胞系(WM35,WM134b,WM983a,WM451)进行MMPs及瘤细胞表面67000LN-R的荧光阳性率和全部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测定。结果早期WM35不产生MMPs;WM1341b仅产生MMP2,不产生MMP9;进展期WM983a和远处转移瘤株WM451既产生MMP2又产生MMP9。瘤细胞表面67000LN-R的荧光阳性率和全部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大小顺序为WM451>WM983a>WM1341b>WM35。结论MMPS和LN-R与人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获得之间关系密切,并可作为较特异的肿瘤侵袭转移标记物应用于肿瘤研究与治疗中。  相似文献   
998.
利用PCR及ELISA方法联合检测HBV在肝细胞癌肝组织中及血清标本中的感染情况。HBV-DNA在肝组织与血清标本中的检出率不同,分别为81.3%和37.5%,血清HBV-DNA的检出与HBsAg不一致。提示血清和肝组织中的HBV-DNA的差异检测结合ELISA可以初步显示HBV在体内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999.
RA538是从维甲酸诱导终末分化的人食管癌细胞系中分离出的一个与分化相关的基因。通过重组体腺病毒将RA538基因成功地转导到人肺腺癌细胞系(GLC-82)中,经X-gal染色证实转导效率达100%(MOI为25),转录RA538基因后的GLC-82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抑制率为77.2%。经流式细胞计数(FCM)及TUNEL检测证实RA538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为59.4%。利用W  相似文献   
1000.
肺炎性假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在1989 ̄1999年十年间手术治疗的30例肺炎性假瘤病历并重新观察病理切片。结果 一部分病例与炎症有一定的联系,一部分病例具有明确的局部侵犯行为。术前21例(70%)误诊为肺癌,仅9例(30%)考虑到9炎性假瘤且不能排除肺癌。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除1例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短期治疗愈外余均顺利恢复。23例随访6个月 ̄5年,2例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