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61.
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介绍了湖北省县、乡、村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通过分析农村卫生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62.
湖北栽培薄荷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湖北栽培的唇型科植物薄荷挥发油化学组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结果 利用GC-MS法对湖北栽培薄荷挥发油进行了化学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出89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6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薄荷醇(15.43%),其次为2-氰基-2-异丙基-3-甲基丁酸(9.81%),...  相似文献   
263.
目的 在行政村尺度上探讨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空间分布特征,为精准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行政村为单位收集2017年湖北省螺情资料,构建湖北省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分析钉螺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在ArcGIS软件支持下,获得流行村与长江的距离,分析该距离与有螺面积间的关系。结果 2017年,湖北省钉螺主要分布在13个市、63个流行县(市、区)、5 450个流行村。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村级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存在空间聚集现象(Z值均> 0,P均< 0.05);山丘型有螺面积呈随机分布,没有聚集现象(Z值> 0,P > 0.05)。聚集和异常值分析结果显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垸外和垸内有螺面积分布模式均有H?H、H?L、L?H和随机分布4种类型,其中比例较高的是H?H型;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分别有340、125个和110个,主要聚集在武汉市和荆州市,且主要聚集空间位置基本一致。垸内有螺面积呈H?H聚集模式的流行村有319个,主要分布在荆州市、孝感市和黄石市。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现有钉螺面积和垸外有螺面积与流行村距长江的距离均呈负相关(r = –0.094、 -0.225和-0.177,P均< 0.01)。结论 长江流域钉螺孳生的聚集区,尤其是距长江较近的流行村是湖北省钉螺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64.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监测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染源及钉螺孳生情况。结果表明,监测点内未发现本地居民感染血吸虫,但有4例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未发现钉螺孳生及输入。提示应针对可能引起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加强监测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降低血吸虫病在库区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65.
目的 掌握200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方法 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207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查病和钉螺调查。结果 207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30%,耕牛感染率为1.64%,活螺平均密度为0.49只每0.1 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7只每0.1 m2,钉螺感染率为0.14%。结论 2009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大量耕牛敞放,传染源控制难度较大,为防止疫情反弹,必须加强耕牛管理,落实洲滩禁牧、以机代牛等政策。  相似文献   
266.
目的 对湖北省钟祥市长寿老人的舒张压与肾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适合长寿老人的舒张压目标值.方法 于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对湖北省钟祥市长寿老人多次进行面对面走访调研,纳入≥90岁长寿老人共309名.根据是否罹患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Mann-...  相似文献   
267.
目的:建立鄂西高产半夏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技术,通过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方法的半夏样品的测试分析,确定鄂西高产半夏的指纹图谱。结果:用5种甾醇类成分的色谱峰建立了半夏的指纹图谱;不同半夏图谱的相似度在0.877~0.999之间。结论:半夏甾醇类成分GC指纹图谱数据具有一定稳定性,可作为控制半夏质量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68.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及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湖北省8家综合医院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对797名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现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率为33.25%,以上呼吸道感染、结核、甲肝和乙肝为主;工作中被锐器损伤581人,占72.90%,其中483人曾被污染的锐器刺伤;被锐器刺伤的原因排序为单独操作、配合时、病人躁动和被其他操作者刺伤;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之间(X^2=48.3969,P〈0.01),内、外、妇、儿科室之间(X^2=64.0316,P〈0.01),医生与护士之间(X^2=10.9625,P=0.0009)锐器刺伤情况存在差异;65.37%医护人员主观认为发生职业损伤的两大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自身疏于防范和病人不配合;此外,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态亦有不同。[结论]锐器损伤是医护人员常见的职业性损伤;不同职业、科室医护人员锐器损伤存在差异;职业损伤在不同性别、职业和职称的医护人员间存在差异;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甚至一些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未采取防护措施。医院应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锐器伤发生,并加大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269.
分析比较不同年份蕲艾叶及不同比例艾绒的化学成分,为艾灸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以2007年、2008年、2009年蕲艾叶为原料,加工成3:1,5:1,8:1,15:1等不同比例的艾绒,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进行半定量计算。结果显示,不同年份蕲艾叶及不同比例艾绒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其含量有较大差别:年份越久、艾绒比例越高,易挥发成分的相对含量越少,难挥发成分含量越多。表明蕲艾叶及艾绒挥发油成分基本是安全的。陈年高比例艾绒挥发油以难挥发成分为主,如刺柏脑、石竹素、石竹烯等,这些难挥发物质可能就是艾灸时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70.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厚朴与凹叶厚朴在湖北地区的种植状况;采集45个野生分布点的海拔、经纬度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提取各样点生境适宜度值,分析厚朴与凹叶厚朴在湖北地区的生长适宜性,为确定湖北区域内厚朴的适宜种植地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湖北西南部位于武陵山区的恩施地区及其周边适宜厚朴生长,适宜度值0.4~0.9;湖北东部位于大别山区的黄冈地区适宜凹叶厚朴生长,适宜度值0.8以上;湖北西北部位于武当山区的十堰地区,厚朴与凹叶厚朴均不适宜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